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唐風展”,大陸盆景評選的較高級別評選展覽,王永康是評委會主任;“華風獎”,臺灣盆景界較高獎項,王永康是受邀擔任評委的大陸第一人;在有60年歷史的國際盆栽協會命名的“國際盆栽大師”榜單上,中國人屈指可數,王永康赫然在目……一個貌不驚人的常州人,玩盆景玩出了“臺甫堂”。
“隨緣”成就“隨園”
一個細雨霏霏的日子,走進位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開發區滆湖畔的隨園。進得園內,煙雨拂渚,隱約朦朧中,水石相映。園子里花木種類眾多,看似漫無章法,細細端詳,卻是以自然為宗,結構有法,絕非叢莽一片,整個園子生氣盎然。這就是王永康的盆景園。
王永康說,之以是取“隨園”二字,一是由于自己做的這個園子崇尚的是隨意自然,二是以為世間時機須求“隨緣”。
常州盆景界的朋友都稱這個園子為“常州盆景的活手刺”。常州的盆景興趣者許多,而有能力建私人盆景園的太少了,加之隨園地大景佳,王永康亦生性好客,于是許多人便將盆景存放于隨園。久而久之,隨園就成了常州盆景的“博物館”、常州盆景發燒友的“會所”。
王永康不厭其煩地給筆者介紹每一盆盆景,“這是典型的文人姿勢,狷介、遺世”,“這原本是別人拋棄的死樁,花了10年時間才把它救活”,“這一盆是花200元買的,前不久有位日本客人說它值100萬元人民幣”……王永康較開心的是“讓每一棵瀕臨死亡的枯樹重新煥發生命”。
王永康說,他“熟悉自己的每一棵樹”。幾年前,4盆心愛的盆景被盜,他為此懸賞10萬元征求線索。雖然多年過去,盆景并未找回來,但是每逢國內大型盆景展覽,王永康仍然都去散發“懸賞令”。
偶遇盆景,一生懸念
“把叢生植物養成獨生,把獨桿植物養成叢生。”這是王永康第一次接觸盆景時學到的。
上個世紀50年月,一位國民黨軍醫住在離王永康家不遠的一個西式庭院里,老先生整日侍弄盆景,不辭勞怨。年幼的王永康見老人家身單力薄,搬運盆景很吃力,以是與小伙伴們一有空閑就去幫助老人。
在與老人相處的時光里,王永康耳濡目染,逐漸喜歡上了那些造型別致的花花卉草,也學到了一些基本的種植和修剪身手。王永康說,自己與盆景結緣,得益于昔時老先生的熏陶和指點。
王永康逐日看老先生栽花種草,自己忍不住著手實驗。15歲那年,他有了第一盆盆景。“那是一盆獨桿迎春花,一直被我珍藏了40多年,前幾年在翻盆的時候不幸夭折。”
2021年,王永康下放溧陽,當時家里的花木盆景已經為數不少。插隊8年,王永康沒有遺忘盆景,經常在周末休息的時候徒步幾十里路鉆入伍員山,在大山里發現、網絡樹樁,遇到中意的還送回常州家里。
2021年,王永康結束插隊生活回城,2021年來到四藥廠做了一名花工。2021年,王永康和密友一起跑到安徽山里挖了幾個月的樹樁,運回常州,昔時就賺了大錢,一下子就成了萬元戶。
2021年,王永康告退下海,開始栽植康乃馨、月季、滿天星等花卉。經過苦心經營,王永康的“綠楊花卉”成為常州規模較大、較聞名的花店之一。
縱然云云,王永康較念茲在茲的照樣盆景。2021年,王永康在崇明島上發現許多黃楊木,而且都是百年以上,心頭大喜。于是,他騎著摩托車逐個鄉村詢問,最終收購了800株黃楊。當時是作為綠化苗木收購的,較貴的一株花了600元,現在如果用來制作盆景,價格較低也要三五十萬元。
“隨意”出現盆景最美一面
提及對盆景的分明,王永康有些與眾不同。他記得,插隊時就有個先生對他說過:“不要七鋸八鋸,鋸出個豬八戒。”幾十年來,王永康一直對此篤信不疑。他以為,盆景體現的是一種境界,制作時要因勢利導,斷不能刻意為之。制作盆景,是人對樹的生命的一種尊重。王永康一直很否決給盆景起名,著實沒設施,他也只是給起個“無題”的名字。他以為,一盆盆景在不同人的眼中,因空間不同或時間不同,甚至因觀賞者心情、閱歷的不同,每小我私人看到的景致都不同,每小我私人的想象空間都很大,因此,非要給它起個名字限制住觀賞者的想象,著實不是好主意。
“制作盆景,就是要出現出其最美的一面。”以是,有時候為了主干上的“一個點”,他往往要等上三五年,將其他部位養好了,再來著手。榮獲首屆中國唐風盆景展一等金獎的黑松作品《壽》就是這樣誕生的。昔時王永康為了培育黑松左邊的大飄枝,足足等了3年。
2021年,在臺灣盆景界友人剛剛進入祖國大陸經營盆景之時,王永康就開始與他們做盆景交易,從而奠基了他的盆景經營基礎。現在,“隨園”里可用于銷售的盆景制品、半制品與樁材的數目過萬,而專業的盆景養護工人就有近20人。
“我現在較快樂的事,就是早晨醒來,去察看盆景上每一個細微的變化。”王永康說。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0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