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泡桐是什么植物
什么是泡桐?
泡桐屬(拉丁文:Paulownia Sieb. et Zucc.)多為落葉喬木,熱帶為常綠。該屬共7種,均產中國,除東北北部、內蒙古、新疆北部、西藏等地區外天下均有分布。
泡桐屬的物種生長非常迅速,十幾年樹齡的泡桐要比同齡楊樹直徑大一倍,但生長時間長了,樹干會出現中空。繁殖容易,采取分根、分蘗、播種和嫁接等,尤以前兩種方式較普遍。
形態特征
樹冠圓錐形、傘形或近圓柱形,幼時樹皮平滑而具顯著皮孔,老時縱裂;通常假二歧分枝,枝對生,常無頂芽;除老枝外全體均被毛,毛有各種類型,如星狀毛、樹枝狀毛、多節硬毛、粘質腺毛等,有些種類密被星狀毛和樹枝狀毛,肉眼觀測似絨毛,故通稱絨毛,某些種在幼時或營養枝上密生粘質腺毛或多節硬毛。葉對生,大而有長柄,生長興旺的新枝上有時3枚輪生,心臟形至長卵狀心臟形,基部心形,全緣、波狀或3-5淺裂,在幼株中常具鋸齒,多毛,無托葉。
花3-5朵(較少1朵,較多8朵)成小聚傘花序,具總花梗或無,但因經冬葉狀總苞和苞片脫落而多數小聚傘花序組成大型花序,花序枝的側枝是非紛歧,使花序成圓錐形、金字塔形或圓柱形;萼鐘形或基部漸狹而為倒圓錐形,被毛;萼齒5,稍不等,后方一枚較大;花冠大,紫色或白色,花冠管基部狹縮,通常在離基部5-6毫米處向前駝曲或弓曲,曲處以上突然膨大或逐漸擴大,花冠漏斗狀鐘形至管狀漏斗形,腹部有兩條縱褶(僅白花泡桐無顯著縱褶),內面常有深紫色黑點,在縱褶隆起處黃色,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多少向后翻卷,下唇3裂,伸長;雄蕊4枚,二強,不伸出,花絲近基處扭卷,藥叉分;花柱上端微彎,約與雄蕊等長,子房二室。
蒴果卵圓形、卵狀橢圓形、橢圓形或長圓形,室背開裂,2爿裂或不完全4爿裂,果皮較薄或較厚而木質化;種子小而多,有膜質翅,具少量胚乳。
經濟價值
該屬的物種是經濟價值大的速生樹種,也是優良的綠化造林樹種,有些種又適宜于農桐兼作,材質佳良,用途普遍,生長泡桐生產在國民經濟中有重要價值。該屬的物種為高峻喬木,材質優良,輕而韌,具有很強的防潮隔熱性能,耐酸耐腐,導音性好,不翹不裂,不被蟲蛀,不易脫膠,紋理美觀,油漆染色良好,易于加工,便于鐫刻,在工農業上用途普遍。在工業和國防方面,可利用制作膠合板、航空模子、車船襯板、空運水運裝備,還可制作各種樂器、鐫刻手工藝品、家具、電線壓板和優質紙張等;修建上做梁、檁、門、窗和房距離板等;農業上制作水車、渡槽、抬扛等,泡桐葉、花可作豬、羊飼料。
生長環境
泡桐對熱量要求較高,對大氣干旱的適應能力較強,但因種類不同而有一定不同。對土壤肥力、土層厚度和松散程度也有較高要求。在怕水淹、粘重的土壤上生長不良。地下水位不足2米時,生長也差。土壤pH以6~7.5為好。泡桐生長迅速,7~8年生即可成材。在北方地區,以蘭考泡桐生長較快。楸葉泡桐次之,毛泡桐生長較慢。不同種類的生長歷程有所不同。如蘭考泡桐的高生長有顯著的階段性,能由不定芽或隱蔽芽形成強壯的徒長枝自然接干。栽植后經過2~8年,自然接干向上生長。在整個生長歷程中,一般能自然接干3~4次,個體能自然接干5次。第1次自然接干高生長量較大,可達3米以上,以后逐漸降低。胸徑的連年生長量高峰在4~10年。材積連年生長量高峰出現在7~14年,這種高峰出現的時間早晚和數值大小,取決于土壤條件和撫育管理措施。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0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