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紅花酢漿草容易成活,生長勢強,花期長,深受寬大人們喜歡。但由于一般管理過于粗放,不少地區出現了只栽不管的現象。導致生長多年的紅花酢漿草,植株相互擁擠,根部上移,吸收肥水能力削弱,長勢逐年虛弱,開花量少,花期縮短,嚴重的地方成片枯萎,影響其觀賞價值。筆者根據多年種植經驗,現試分解其老化緣故原因及介紹復壯設施,供大家參考。
老化緣故原因:紅花酢漿草地下鱗狀莖呈紡錘形,外被褐色硬質皮層,頂端生有頂芽。頂芽受損后,周圍腋芽大量萌發,基部可生不定根。春季氣溫回升時,紅花酢漿草便開始分蘗,鱗莖上生長的植株基部逐漸膨大,形成新的鱗莖。這種分蘗每年約莫有兩次,第一次在春季大量返青后,第二次在夏天休眠結束時。隨著這種分蘗次數的增添和新鱗莖的生長,鱗莖不停上移,使根系逐漸靠近地面,這種現象稱之為“跳根”。根據筆者觀測,紅花酢漿草栽植后的第2至3年,是分蘗盛期,花量也較多。到第5至6年以后,分蘗能力逐漸削弱,大部門鱗莖已躍出地面5厘米以上,長勢顯著虛弱,易受日灼和凍害,且易感染病蟲害。橫切新鱗莖可見內部呈乳白色;而橫切底部老化鱗莖,可觀測到內部呈中度紅色,并有木質化現象。
更新復壯:紅花酢漿草易栽易活。更新復壯可以結合分株繁殖周年舉行,較佳分株時間華北地區為3月初到4月尾。此時分株復壯栽植成活率高,且不影響紅花酢漿草的生長及觀賞效果。此外,紅花酢漿草的夏天休眠后,也是分株復壯的良好時期。
1、起苗:用鐵鍬將老化苗整株挖起,輕輕拍除根系周圍的宿土,集中堆放。挖苗時離植株稍遠一點,以免誤傷鱗莖,并注重鐵鍬要直向下挖起,不能斜挖下去,傷及鱗莖。
2、分株:將挖取的紅花酢漿草去除枯殘葉,并摘除約1/2的老葉,以削減栽植后蒸騰失水。用利刀切除下部老鱗莖,切口部位在上面第一或第二個新鱗莖下面為宜,使保留1至2個新鱗莖的苗栽植后,既能去除下部老鱗莖,更新復壯;又可保證新植株貯有足夠的養分,迅速萌芽開花。較后,在切好的新鱗莖傷口處,用新鮮草木灰蘸一下,以防傷口腐爛。
3、施肥:在挖去老化苗的花壇內增施有機肥,深翻一遍并耙除枯殘葉、雜草。一般施腐熟餅肥0.5至o.8公斤/平方米,并適當增施磷鉀肥,以保證紅花酢漿草的開花需要。
4、栽植:紅花酢漿草生長迅速,每株昔時可繁殖3至9棵小苗。栽植時一般采取品字形穴栽,株行距25x35厘米。用小鏟子挖深8至10厘米的穴,根據鱗莖大小,每穴放4至6株,并覆土3至4厘米,注重將葉片露出土面。固然也可采取溝栽的方式,株行距一般為15至30厘米,栽植2至3天后澆水,以防鱗莖腐爛。
加強管理:加強紅花酢漿草的一般養護管理,也可有用延緩其老化現象的發生。紅花酢漿草花期長達5個多月,生長期間需大量肥水,應在生長季節實時施肥澆水。在春季紅花酢漿草返青前,每畝施復合肥15至20公斤,可穴施,也可視土壤墑情結合澆水灑施。今后除休眠期外每20天施肥一次,并注重防治病蟲。夏天7至8月氣溫升高,紅花酢漿草被迫進入休眠狀態,基本截至生長。為防止露出土面的新莖發生日灼危害,要舉行覆土。覆土厚度應根據紅花酢漿草每年新莖上移的高度而定,一般以2至3厘米為宜。
總之,根據紅花酢漿草不停分蘗、新莖上移的現象,加強一般管理養護,加強植株長勢,延緩其老化現象,需要時分株更新,才能使結實的紅花酢漿草以最美的姿態美化我們的環境。
更多請登錄www.lawnchina.com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06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