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危害】寄主:白蠟屬(重要絨毛白蠟、白蠟、水曲柳、花曲柳)的苗木、帶皮原木、木料,其中以大葉白蠟受害較重。白蠟窄吉丁對小到胸徑4-5cm,大到直徑1m的白蠟、水曲柳等樹木均可危害。以幼蟲在樹干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鉆蛀危害為主。受害樹木第一年的典型癥狀是樹勢衰??;第二年,枝葉希罕,主干出現裂痕;第三年,可在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看到填滿幼蟲糞便的“S”型蛀道,且常在主干基部發生萌蘗。
【形態特征】1、成蟲:體銅綠色,具金屬光澤,楔形;頭扁平,頂端盾形;復眼古銅色、腎形,占大部門頭部;觸角鋸齒狀;前胸橫長方形比頭部稍寬,與鞘翅基部同寬;鞘翅前緣隆起成橫脊,外面密布刻點,尾端圓鈍,邊緣有小齒突;腹部青銅色。
2、卵:淡黃色或乳白色,孵化前黃褐色,扁圓形,中部寬,中心微凸,邊緣有放射狀褶皺。
3、幼蟲:乳白色,體扁平帶狀;頭褐色,縮進前胸。
4、蛹:乳白色,觸角向后伸至翅基部,腹端數節略向腹面彎曲。
【發生紀律】一般為一年一代。以不同齡期的幼蟲在韌皮部與木質部或邊材坑道內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開始活動,4月下旬開始化蛹,5月中旬為化蛹盛期,6月中旬為末期。成蟲于5月中旬開始羽化,6月下旬為羽化盛期,成蟲羽化孔為“D”型。成蟲羽化后在蛹室中停留5-15天,之后破孔而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產卵,每頭雌蟲均勻產卵68-90粒。幼蟲于6月下旬孵化后,即陸續蛀入韌皮部及邊材內為害。10月中旬,開始在坑道內越冬。
【防治方式】1.由于白蠟窄吉丁的為害重要在幼蟲期,蛀入樹皮內取食,極具隱藏性,從外表看無顯著癥狀,因此給防治上帶來很大麻煩。且當幼蟲鉆人樹皮內后,常規的防治措施很難湊效,至今,對于該蟲尚無有用的防治戰略。
2.合理造林,造林時應阻止單一的白蠟樹種,宜營造混交林,特別是在林緣交互栽植其它樹種,締造有隔離環境的保護,降低擴散速度。同時可提高林內天敵種類和生物多樣性,從而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3.由于幼蟲難以防治,而成蟲羽化后必須經1周左右彌補營養后才能交配產卵,因此捉住成蟲羽化 后的產卵前期舉行化學防治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羽化盛期(約5月上旬至6月上旬)采取“高殺死”戰略,每周噴施1次殺蟲劑,延續4—5次,可以大大削減現代卵量及次年害蟲種群的數目。此外,成蟲羽化期用性引誘劑或利用成蟲的趨性舉行物理防治亦不失為一種好設施。
4.保護天敵,加強生物控制作用 保護啄木鳥,人工締造環境招引啄木鳥,如在林間懸掛或捆綁心腐木段供啄木鳥營巢定居。利用白蠟吉丁柄腹繭蜂、棒小吉丁矛繭蜂等天敵控制白蠟窄吉丁,通過人工擴大繁殖,助長天敵種群的數目。如在每年白蠟窄吉丁的幼蟲盛發期(6—8月)人工釋放飼養的繭蜂成蜂。
5.伐除死樹,削減次年蟲源 每年冬季檢查林中受害嚴重的植株,已經死亡或瀕死的樹木應實時伐除,移出林間,集中銷毀,或浸入水中,以削減下代蟲源基數。
6.選種抗蟲樹種 在調查中發現,樹皮十分滑膩、不開裂的植株受害輕。樹皮薄而滑膩的植株繭蜂的寄生率也高。因此選育抗蟲樹種用于造林也是一種有用戰略。
總之,對于成蟲的防治可采取物理防治或化學防治,而對于幼蟲的防治,采取生物防治較為合理,由于化學農藥不易到達靶標害蟲,根灌和注干防治既費時費工又成本太高。此法只宜在某些公園內數目較少、珍貴的觀賞樹執行,而對于白蠟林不宜采取。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17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