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大青葉蟬:[Tettigellaviridis(Linnaeus)]別名青葉跳蟬、青葉蟬、大綠浮塵子等,屬同翅目葉蟬科,天下各地普遍分布,偏北、偏西密度較高。該蟲食性雜,可以為害桑、茶、水稻、谷子、高粱、玉米、小麥、蔬菜、果樹、林木等39科160栽植物。
為害特點:成、若蟲在桑葉后頭刺吸汁液,致葉面現許多小角斑,葉質變劣,提前硬化,雌成蟲于晚秋在一年生枝條表皮內大批產卵,發生新月形產卵痕,為害嚴重時造成桑枝水分大量蒸發,抗寒能力下降,影響冬芽萌發或整段枯死。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7-10mm,雄較雌略小,青綠色。頭橙黃色,左右各具1小黑斑,單眼2個,紅色,單眼間有2個多角形黑斑。前翅革質綠色微帶青藍,端部色淡近半透明;前翅反面、后翅和腹背均玄色,腹部兩側和腹面橙黃色。足黃白至橙黃色,財節3節。
卵:長卵圓形,微彎曲,一端較尖,長約1.6mm,乳白至黃白色。
若蟲:共5齡。初齡灰白色;2齡淡灰微帶黃綠色;3齡灰黃綠色,胸腹后頭有4條褐色縱紋,出現翅芽;4、5齡同3齡,老熟時體長6-8mm。
發生紀律:北方年生3代,以卵于樹木枝條表皮下越冬。4月孵化,于雜草、農作物及蔬菜上為害,若蟲期30-50天,第l代成蟲發生期為5月下旬-7月上旬。各代發生期大要為:第1代4月上旬-7月上旬,成蟲5月下旬開始出現;第2代6月上旬-8月中旬,成蟲7月開始出現;第3代7月中旬-11月中旬,成蟲9月開始出現。發生不整齊,世代重疊。
成蟲有趨光性,夏天頗強,晚秋不顯著,可能是低溫所致。成蟲、若蟲日夜均可活動取食,產卵于寄主植物莖稈、葉柄、主脈、枝條等組織內,以產卵器刺破表皮成月牙形傷口,產卵6-12粒于其中,排列整齊,產卵處的植物表皮成腎形凸起。每雌可產卵30-70粒,非越冬卵期9-15天,越冬卵期達5個月以上。前期重要為害農作物、蔬菜及雜草等植物,至9、10月農作物陸續收割、雜草枯萎,則集中于秋菜、冬麥等綠色植物上為害,10月中旬第3代成蟲陸續轉移到果樹、林木上為害并產卵于枝條內,10月下旬為產卵盛期,直至秋后,以卵越冬。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19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