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樹樁盆景是具有生命力的藝術品,現在,許多人家庭都有家養樹樁小盆景的興趣。這些小盆景,由于盆小、土少、加上株形小,因而管理起來比一般盆景難度要大一些。只有通過全心養護管理,才能保持長久的藝術價值。
盆土設置。要根據樁景樹種的種植特點,來設置適宜的盆土。花果類樹種如梅、桃、海棠等,在南方常用稻田泥夾雜20%-30%的礱糠灰(稻殼灰)作盆土,若沒有稻田泥,可用一般的園土取代。松柏類則以山泥8份加粗河沙2份。松樹忌濕,濕度大易爛根,常以河沙4份、山泥6份夾雜最好。柏樹喜濕,以2份河沙8份山泥夾雜為宜。松樹因河沙多,養分較少,排水良好,松針不致生長過長,正適合盆栽要求。
合理選盆。盆的形狀、大小和顏色,必須與樹樁的形狀、大小及色澤相協調。一般樹樁盤景用深色盆,如陶盆和紫砂盆,穩重而雅致,透氣性也好。釉盆及瓷盆不透氣,不宜使用。盆形有方有圓,有高有低,以長方形圓形為宜。如懸崖式應選筒狀的盆,森林式以長方形的淺盆為宜。為了抑制樹樁的生長,用盆要比一般盆栽的小、淺。
適時上盆。根據天氣條件及不同樹種的生態習性選定上盆時間,一般春季上盆居多,秋季也可上盆,開始上盆的是落葉樹,其次是松柏類和常綠樹。春季上盆應在萌動前舉行,以早一些為好。一般先上瓦盆培育,透氣透水,樹樁生長良好,便于整形。待良好的樹形形成后,可換到相等的細盆中。用盆需清潔,舊盆必須事先洗涮消毒。上盆前先整修根部,要多留須根,切忌將須根盤在一起,否則故障生長。為了使根須和頸部及老根露出土面,更顯蒼老,上盆時要使根部高出土面稍許,爾后堆土,以后再逐漸去土,使之裸露。上盆后應先放在蔭蔽處,日后逐漸給予陽光。
擺放位置。要根據樹樁小盆景的特征,確定適當的擺放位置。現在,樹樁小盆景的品種不多,它們的習性也不相同。若有的喜陽忌陰,有的喜半陰忌烈日,因此,在管理上要注重擺放的環境。喜陽的五針松、針柏、榆樹、小石榴等,應放置在有日照的室外,不能久放陰處或室內,否則葉小就會萎蔫或枯黃,像石榴等還會影響開花效果。而喜半陰的榕樹、雀梅、天竺、佛肚竹等,就要防止烈日直曬,需用簾子等為之締造半陰的環境,否則會灼傷葉片,嚴重的甚至會枯死。另如羅漢松、六月雪、火棘等,它們既喜陽又稍耐陰,可放置在向陽或稍陰處。
科學澆水。合理澆水是樹樁盆景養護管理最基本的工作,水分過多過少都市影響盆景植物的生長發育。樹樁盆景的澆水原則是:盆土不干不澆,澆則必須澆透,澆透泄露,不留積水。在澆水時做到四看:一是看樹樁澆水。根據樹樁對水分的要求和習性及樹樁的大小、長勢來決議澆水量和次數。如古有“干松濕柏”之說,就是這個原則。二是看盆澆水。樹樁盆景的大盆小盆一次澆足后,可待干后再澆。小盆、淺盆一次澆水量宜少,次數應多。紫砂盆透水性好,宜多澆;瓷盆保水性好,澆水次數宜少。微型盆景應把握遮陰,保持好濕度。三是看土澆水。盆土要把握好干濕,若長期濕潤,土中空氣缺乏,容易出現爛根,造成樹葉枯黃脫落,嚴重時會導致死亡。土壤過干,也會造成樹樁缺水死亡。四看季節澆水。冬季少澆水,3-5日一次,大盆、深盆每半個月一次,春季需水量大,適當多澆水。盛夏高溫炎熱干燥蒸騰作用強,須多澆水。晚秋季節,天氣涼爽,宜少澆水。澆水時間隨著季節變化,冬季中午澆水,春秋兩季宜上午或下午澆水,暑夏宜早、晚各澆一次。
施肥合理。盆景植物由于品種不同,觀賞部位不同,對肥料性子,施肥方式,需求量等,會有不同不同,施肥應做到合理。花果類樹樁盆景如紫薇、紫藤、石榴、杜鵑等需肥量大,生長期可每兩周施肥一次,以磷肥為主,適量配施鉀肥少施氮肥;孕蕾期開始前到開花之前,以施磷鉀肥為主。對觀枝葉的闊葉樹種和松柏類針葉樹樁,如雀梅、黃楊、銀雀、三角楓等等,以施氮肥為主,濃度要低。松柏類如五針松、真柏等,也以氮肥為主,一年數次,施肥量不宜過多。樹樁盆景噴施葉面肥效果很好,但濃度不宜太高,以防止造成肥害。噴施濃度一般尿素為0.1%-0.5%,過磷酸鈣0.1%-1%,硫酸亞鐵0.02%-0.05%,硼酸0.1%-0.2%。噴灑整個葉面即可。
夏天是樹樁盆景生長的旺季,如榆樹、雀梅、針柏、羅漢松等,它們會長出許多雜亂的新枝,損壞了原來的造型美觀,這就要求注重隨時修剪,剪出重疊枝、徒長枝、交織枝、病枝及枯黃枝等,有利于保持原來的盆景形狀,又可削減營養消耗,并利于透風透光和病蟲害的防治。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3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