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癥狀】在桑葉后頭,開始散生白色細小霉斑,逐漸擴大,并常連成一片,終至充滿葉背。霉斑外面呈粉狀,是病菌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至后期,在白色霉層上出現黃色小顆粒,并逐漸增多,由黃轉為玄色。此種顆粒是子囊菌的閉囊殼。與病斑相應處的葉表,則可見到微黃甚至淡黃褐色的斑塊。
【病原】Phyllactinia corylea(Pers.)Karst. 屬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球針殼屬真菌。分生袍子梗從營養菌絲體的垂直偏向長出,無色細長,大小為167~236μm×5~8μm,有3~4個隔膜,頂端膨大后支解作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無色,單胞,短棍棒狀,大小為66~86μmxl9~26μm。成熟后即從分生孢子梗脫離,不連成鏈狀。當分生孢子盛產時,霉斑外面即出現粉狀物。秋后再在葉背霉斑上出現黃色至黑褐色的小顆粒狀閉囊殼。從閉囊殼的赤道部呈輻射狀長出隸屬絲,隸屬絲無色,針狀,基部膨大如球。隸屬絲大小為219~315μm ×7.5~10μm。閉囊殼內含子囊多個,子囊抱子單腦,橢圓形,無色,有時略帶淡黃色。
【發生紀律】病菌以閉囊殼附在樹枝、樹干上越冬。第2年當條件適宜時散出子囊孢子,飛散至桑葉上引早先次侵染,形成新的霉斑,發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到深秋再發生閉囊殼越冬。病菌較適于發芽的溫度為22~24℃,相對濕度70%~80%。當一批分生孢子脫落伍,每隔3~5小時又可再發生一批。
【防治方式】1.加強培肥管理,合理用葉:注重施足夏肥,早施追肥,特別是注重配施鉀肥;久旱不雨,應抗旱。秋季摘葉時,注重自下向上,分批采摘,防止桑葉老化。并使桑園透風透光,改善環境條件。
2.藥劑防治:
(1)3月上、中旬噴灑90%五氯酚鈉1:100倍液,殺死子囊泡子;
(2)夏、秋兩季發病期間,可哆灑50%托布律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1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1次,連噴2次;
(3)發病初期,全面噴灑2%硫酸鉀或5%多硫化鋇液,可控制病情生長。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37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