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泡桐在栽植養護管理歷程中重要有以下三種常見的蟲害,現將泡桐這三種常見蟲害的防治方式介紹如下,可供參考。
一泡桐網蝽
(一)危害特點:泡桐網蝽又叫角菱背網蝽,屬半翅目網蝽科。泡桐網蝽在我省一年發生3代,第一代成蟲出現于6月中旬,第二、三代劃分出現于7月下旬和8月下旬。成蟲、若蟲多集中在葉片后頭靠近葉柄的葉脈處取食,7~8月危害較重。被害葉片初期后頭出現暗紅色小點,正面出現黃色小斑,后期葉片卷曲、變褐,干枯脫落,狀如火燒,嚴重時死亡。蘭考桐受害率高達95%。由于泡桐網蝽飛翔能力不強,重要靠苗木、原木運輸傳播。
(二)防治設施:在5月下旬噴施3%的高滲苯氧威40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3000倍液,每20天噴1次。對泡桐苗木要嚴格檢疫,否則不得外運。秋末清除田間枯枝落葉,集中銷毀。冬季深翻土壤清除越冬成蟲,降低蟲源。
二、龜甲
(一)發生紀律:泡桐龜甲一年發生兩代。以成蟲在樹皮裂痕、樹洞及石塊等處越冬,甚至在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出蟄,在新葉上取食、交配產卵。幼蟲孵化后,聚集葉面啃食葉肉。5月下旬幼蟲老熟化蛹,6月上旬第二代幼蟲發生。8月中旬以后第二代成蟲陸續羽化,10月尾尋找適宜場所越冬。
(二)防治方:(1)在樹冠投影外圍,挖寬約20厘米、深15~20厘米、長30~50厘米的弧形溝2~3條,施入3%的呋喃丹顆粒劑,并澆水,然后用土將溝填平。胸徑5厘米以下的泡桐,每株用藥20克;胸徑5~10厘米的泡桐,每株用藥50克;胸徑為11~20厘米的泡桐,每株用藥100克;胸徑20厘米以上的泡桐,每株用藥200~300克。(2)在幼蟲發生期,噴40%的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等舉行防治。
三、蒲瑞大袋蛾
(一)發生紀律:泡桐蒲瑞大袋蛾一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枝梢上的蟲囊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陸續化蛹。5月下旬成蟲陸續羽化。卵產于雌成蟲袋囊內。幼蟲孵化后吐絲下垂,遇到寄主后即吐絲做囊,背負行走、取食。幼蟲危害至11月封鎖囊口。
(二)防治方式:(1)盡管阻止大面積營造該蟲喜食的寄主純林,農、桐間作時應以該蟲不喜食的楊、柳樹做防護林帶,以阻隔傳播,減輕該蟲危害。(2)冬春人工摘除袋囊。(3)在幼蟲發生期,大樹可于樹干基部打3個孔,注入50%的久效磷乳油原液2~3毫升。也可用90%的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防治。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39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