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蝸牛是地上爬行的腹足綱軟體動物,一般一年繁殖1至3代,在濕度大、溫度高的季節繁殖很快。每年5月中旬至10月上旬是活動盛期,多于四五月產卵于草根、土縫、枯葉或石塊下,每個成體可產卵50至300粒。6至9月,蝸牛的活動較為興旺,一直到10月下旬開始削減。
蝸牛對城市綠地中的白三葉、酢漿草及禾本科植物等造成了一定為害。蝸牛取食葉片和葉柄,用齒舌將幼葉舐成小孔或將葉柄咬斷,同時排泄黏液污染幼苗,取食造成的傷口有時還可以誘發軟腐病,導致葉片或幼苗腐爛。怎樣才能防治蝸牛的蔓延和為害呢?
對蝸牛的防治通常要采取一系列綜合措施,著重削減其數目。清除成蝸的重要時期是春末夏初,尤其在5至6月蝸牛繁殖高峰期之前。這期間要惡化蝸牛繁殖的環境,詳細措施如下:
1.控制土壤水分對防治蝸牛起著下午作用,上半年雨水較多,特別是地下水位高的地區,應實時開溝清掃積水,降低土壤濕度。
2.人工鋤草或噴灑除草劑清除綠地周圍、花壇、水溝邊的雜草,去除地表興隆的植被、植物殘體、石頭等雜物,可降低濕度,削減蝸牛隱藏地,惡化蝸牛棲息的場所。
3.春末夏初前要勤松土或勤翻地,使蝸牛成螺和卵塊露出于土壤外面,在陽光下暴曬而亡。冬春季節天寒地凍時舉行翻耕,可使部門成貝、幼貝、卵露出地面而被凍死或被天敵取食。
4.人工撿拾的設施雖然費時但很有用。堅持每天日出前或陰天蝸牛活動時,在土壤外面和綠葉上捕捉,使其群體數目大幅度削減后改為每周一次,捕捉的蝸牛一定要殺死,不能扔在周圍,以防其體內的卵在母體死亡后仍可孵化。
5.撒生石灰帶也是防治蝸牛的有用設施。在綠地邊撒石灰帶,蝸牛沾上石灰就會失水死亡。此方式必須在綠地干燥時舉行,可殺死部門成蝸或幼蟲。
6.采取化學藥物舉行防治,于發生始盛期每畝用2%的滅害螺毒餌0.4至0.5公斤,或每畝用5%的密達(四聚乙醛)殺螺顆粒劑0.5至0.6公斤,或8%的滅蝸靈顆粒劑、10%的多聚乙醛(蝸牛敵)顆粒劑0.6至1公斤攪拌干細土或細沙后,于傍晚均勻撒施于草坪土面。成株基部放密達20至30粒,滅蝸效果更佳。另有一些其他防治設施,如在早晨,蝸牛潛入土中時(陰天可在上午)用硫酸銅1800倍液或1%的食鹽水噴灑防治。用滅蝸靈800至1000倍液或氨水70至400倍液噴灑防治。建議上述藥品交替使用,以保證殺死蝸牛,并防止蝸牛發生抗藥性。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0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