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刺槐紫紋羽病又稱紫色根腐病.重要為害刺槐根系。細根先發病.后逐漸擴展到側根 和主根.直至樹干基部。
刺槐紫紋羽病由苗木到大樹都可侵染致病。在刺槐林內往往形成塊狀發病區,中心病株由數株到數十株。病原菌先侵染幼嫩細根,夏季腐朽。細根病后,蔓延側根和主根。大根皮層腐朽后,多自木質部剝離,皮層外有紫赤色菌絲層,菌絲體常糾結成突起的菌核,菌絲常順主根蔓延至地上部門根莖10cm閣下處,形成紫赤色的皮鞘圍繞樹干。夏季外貌呈現白色子實體(即擔子孢子),染病輕的,根和干莖有菌絲層,樹冠正常。受害重的,葉形變小發黃,萌芽遲而弱,最后由于根部腐朽,樹冠枯死或風倒。
病原
Helicabasidium monpa Tanaka,異名:H.parpureum Tul Pat.稱桑卷擔菌 和紫卷擔菌,屬擔子菌綱,木線人。是一種兼性寄生菌,遍及存在于泥土中,并通過泥土與寄主根部打仗供菌絲及菌核(非擔子孢子)傳播蔓延。
刺槐病根上著生的紫黑絨狀物是菌絲層。由五層構成.外層為子實層.其上生有擔子。擔子圓筒狀無色.由4個細咆構成.大小25~40×6~7微米.向一方彎曲。再從各胞伸出小梗,小梗無色.圓錐形。大小5~l5×3~4.j微米。小梗上著生擔孢子.擔孢子無色、單胞.卵圓形.頂端圓,基部尖,大小l6~19×6~6.4微米.多在雨季形成。
發病紀律
刺槐紫紋羽病以菌絲體、根狀菌索和菌核在病根上或泥土中越冬。條件適宜。根狀菌索和菌核發生菌絲體.菌絲體集結形成菌絲束.在土表或土里延伸.打仗寄主根系后直接侵入為害。一般病菌先侵染新根的柔軟組織。后蔓延到大根。病根與健根根系相互打仗是刺槐紫紋羽病擴展、蔓延的重要途徑。
刺槐紫紋羽病是一種慢性病,不限季候,隨時產生,而以初夏雨季發病較重。泥土瘠薄的山地或河灘沙地,郁閉度大的林分發病率都較高,樹木生長結實發病率低。
防治法子
1、選用無病苗木。病菌可隨刺槐苗木遠間隔傳播,所以起苗、調遠苗木時。要嚴格檢討,剔除病苗,并對健苗舉辦消毒處理懲罰。苗木消毒可用50%甲基硫菌靈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O.5~1%硫酸銅溶液浸苗10~20分鐘。
2、加強撫養打點,做好刺槐林的修枝間伐工作,制止郁閉渡過大,加強樹勢,提高抗病本領。
3、改進林分衛生狀況,排除病腐木及腐朽病根,再用石灰、硫磺粉、氯化苦、福爾馬林、黑礬、賽力散等農藥舉辦泥土消毒。
4、苗根消毒:對可疑帶菌苗木用0.1%CuSo4溶液浸三小時,或以20%石灰水浸半小時,再用清水沖洗后栽植。
5、在七月底至八月中旬將發病林木表土挖出,以暴露樹根為宜,撒入石灰粉或灌入石灰乳(小樹每株用石灰0.5~1斤,大樹1~2斤),然后覆土。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1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