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月季根頸癌腫病又名月季根癌病,是一種天下性病害,普遍發生于溫室和圃地栽植的月季,常造成嚴重危害。該病除浸染月季外,還浸染菊、石竹、天竺葵、梅和櫻花等多栽植株。
病原
該病由細菌引起,為根癌土壤桿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SmithetTowns.)Conn.],又稱根癌農桿菌。
癥狀
該病重要發生在根頸處,也可發生在主、側根或莖桿的嫁接處和切花、剪枝切口上。癌腫剛出現時在病部外面形成突起,后逐漸膨大呈球形。幼瘤質地較軟,外面滑膩;隨著瘤增大,質地變硬并木質化,顏色變褐玄色,外面粗拙開裂。發病后可造成植株生長緩慢,產花量削減。
發病紀律
病原細菌可在病株瘤內或土壤中的病株殘體上生計一年發上,靠雨水、澆灌水或嫁接或地下害蟲等傳播,遠距離傳播靠病苗和種條。病原細菌從傷口侵入,潛育期數周至一年,因天氣、病原菌數目及寄主生長狀態而異。病原細菌可忍受-32℃的低溫,可能存在隱蔽浸染。當植株在低于10℃時受浸染后可不顯示癥狀,但病菌仍具活力,一旦溫度升高就顯示癌腫癥狀。
盛行特點
病株、帶菌土壤或圃地流出的帶菌污染水與病害發生關系親熱。月季常在種植操作中如起苗、沖洗或低溫貯藏時碰傷而受浸染。偏堿的沙壤土發病率較高。嫁接時切接比芽接發病率要高。
防治措施
A.清除病株或病瘤。B.溫室苗床或病土可用熱力消毒(60℃,30分鐘)或藥劑(如氯化苦)肖毒處理。病區還可執行2年以上的輪作。C.藥劑防治。病苗可選用500-2000×0.000001質量百分濃度鏈霉素溶液浸泡30分鐘或在1%硫酸銅液中浸泡5分鐘后再栽植。病株可切除腫瘤后用上述藥劑涂抹傷口進一步殺滅病菌。嫁接所用對象最好也舉行消毒處理。D.生物防治。用放射形土壤桿菌(A.radiobacter)K-84菌株采取菌液浸泡、浸漬或噴霧等方式處理種子、插條、接穗和裸根苗,可有用防止月季根癌病的浸染。菌液應放在低溫下保留。稀釋后的菌液應當天使用,且不能與其他農藥或肥料夾雜使用。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2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