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細菌類病害。病菌在枝梢病斑及病芽內越冬,翌春跟著氣溫上升,病組織內的細菌開始勾當,病菌于桃樹開花前后自病組織中外溢,借風雨、昆蟲或東西傳播,從自然孔口侵入,病菌侵入后,經7-14天開始發病,6-8月發病較嚴重,病菌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4-28℃。陰雨綿延或濃霧重露天氣易造成此病的風行,排水、通風不良的處所發病側重。此病重要危害葉片,枝梢和果實也易感病,受害植株葉片穿孔,嫩梢發生病斑,最后導致提早落葉,枝梢枯死。
防治要領:秋冬季剪除病枯枝,清理病落葉,并會合銷毀,淘汰侵染源。實時排水,公道施肥,增施有機肥,以加強樹勢,提高植物抗病力。抽芽前,噴施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1:120的波爾多液,沒落越冬病源。發病期噴施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兩周一次。
二、桃縮葉病
真菌類病害。病原菌在樹皮、芽鱗上以芽孢子越冬或越夏,于次年春季侵入葉片,孢子由氣流傳播,孢子自氣孔或上下表皮侵入。病原菌菌絲體在寄主表皮下,或在柵欄組織的細胞間隙中蔓延,刺激寄主組織大量破裂,胞壁加厚,使葉片出現皺縮卷曲癥狀。該病除危害葉片外,還危害嫩梢、花和果,感病葉片皺縮卷曲,顏色變為紅褐色,葉片質地變脆,最后葉片干涸脫落;感病嫩梢節間變短,有些腫脹,病枝上的葉片多成叢生狀,嚴重時病枝梢枯萎滅亡。
防治要領:發病初期,實時摘除病葉、剪除被害枝條,并會合銷毀,淘汰侵染源。實時公道澆水施肥,以加強植株的抗性,淘汰病害的產生。初春桃芽膨大抽葉前,噴灑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1:1:160的波爾多液防范病菌侵染,桃樹落葉后噴灑3%硫酸銅,以殺死越冬、越夏的孢子。
三、桃瘡痂病
真菌類病害。病原菌在枝梢部表皮下以菌絲過冬,翌春發生分生孢子梗并突破表皮,發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發病。病菌的侵染源重要是前一年枝梢形成的病斑上發生的孢子。北方一般6月份發病,以7-8月份最盛。病菌在枝梢及葉片上的暗藏期為20-50天。該病重要危害桃樹的枝梢和葉片,感病葉片在發病后期病部干涸脫落形成穿孔,嚴重時引起大量落葉。感病枝梢在發病后期病部往往流膠,使樹勢衰弱。
防治要領:制止在低洼濕潤地種植,留意實時排水,公道整形修剪,加強通風透光,不為病害產生締造條件。植株萌芽前,噴施1:1:120的波爾多液、或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0.3%-0.5%五氯酚鈉防范病原菌的侵染。落花后半個月至六月間,噴施65%代森性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0-300倍液、或0.3-0.4波美度石硫合劑、或0.5:1:100波爾多液,每10-15天噴一次,噴2-3次,各類藥劑要瓜代利用。
四、碧桃流膠病
桃流膠病是一種非侵染性病害,誘發此病的因素較多,病蟲侵害,霜、冰雹害,水分過多或不敷,施肥不妥,修剪過重,泥土黏重板結,泥土酸性太大等都能引起桃流膠病。該病可危害碧桃每個部門,易產生在骨干和主枝上,從枝干的傷口處滲出膠狀物,初為半透明稀狀物體,被危害部位逐漸釀成褐色而腐朽,引起葉色變黃,樹體長勢衰弱,甚至導致整株滅亡。一般5-6月為第一次發病期,今后隨氣溫下降病情有所減輕,秋末遏制發病。
防治要領:加強栽培打點。適當施肥,公道節制氮、磷、鉀肥比例,多施有機肥。適當澆水,防備泥土過干過濕,公道修剪。實時防治常常產生的病蟲害,盡大概制止霜害、凍害、雹害等傷害,以免造成傷口。發明病癥后,用利刀刮除發病部位膠狀物,并用5-10波美度石硫合劑或0.1%的升汞涂抹消毒,也可在花謝后噴施多菌靈1000-15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10-15天1次,連噴4-5次。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4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