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泡桐黑痘病在泡桐生長進程中是一種重要的病害,分布遍及,可為害蘭考桐、毛泡桐、白花泡桐、日本桐和各類雜交桐。一年生實生苗和根生苗受害嚴重 癥狀泡桐嫩葉、嫩梢和苗木骨干都受其為害。
1、危害癥狀
受害葉片形成近圓形病斑,褐色至黑褐色,多沿葉脈產生,后期病斑割裂形成穿孔;葉柄、葉脈、嫩梢上的病斑形成突起如瘡痂狀,變為玄色。濕潤時生出灰白色霉層。病葉卷縮,病梢枯死。
2、病原
泡桐黑痘病病原為泡桐痂圓孢菌SphacelomapaulowniaeHara。屬半知菌亞門、黑盤孢目、痂圓孢屬。分生孢子盤直徑41-69μm,大小紛歧。分生孢子梗長10-12μm,成縱行分列,無色、無隔閡,分生孢子單胞、無色,大小4-5μm×2-3μm,長橢圓形。
3、產生紀律
該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盤在病組織中越冬。翌年4月條件合當令,分生孢子成熟,靠風雨傳播,舉辦初次侵染。4月中、下旬幼葉上呈現新病斑。病菌從皮孔處侵入,潛育期3-6天。5-6月新梢生長久為發病盛期,直到秋季為止。
在多雨天氣,苗木過密,弱小苗易感病,患叢枝病的小枝、小葉上常傳染有黑痘病,植株中下部發病較重。泡桐不同品種和雜交種之間抗病性有不同,個中蘭考泡桐、白花泡桐和雜交種、豫選1號泡桐發病率高;山明泡桐、楸葉泡桐和豫雜1號泡桐等較抗病。打點粗放、栽植過密的實生苗圃地產生嚴重,泡桐黑逗病常與炭疽病殽雜產生。
4、防治要領
(1)因地制宜的選擇較抗病品種。
(2)加強栽培打點,公道密植,科學施肥灌水,加強樹勢,提高植株抵擋力。冬季清理病殘物,淘汰病害。
(3)制止苗床地連作或在泡桐樹四周育苗。
(4)播種地在播種前消毒,每畝撒1公斤至1.5公斤敵克松。播種前可用0.3%的敵克松原粉拌種。
(5)5-6月發病期,噴灑1:2:200倍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800倍液2-3次即可,可掩護新梢和嫩葉。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