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激情精品_久久久久久美女精品啪啪_日韩一级欧美一级_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亚州激情_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您好,歡迎訪問宿遷潤博綠化有限公司官網!

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首頁 > 苗木技術 > 病害防治

牡丹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方式

導讀

年來,牡丹病蟲害逐年加重,特別是在傳統牡丹產區,如菏澤的趙樓、洪廟、王李莊、李集等,病蟲害呈蔓延趨勢,嚴重者成片死亡,同時也給出口檢疫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必須重視對牡丹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技術的研究工作。病害括葉部病害和根部病害,葉部病害主要有……

牡丹病蟲害逐年加重,特別是在傳統牡丹產區,如菏澤的趙樓、洪廟、王李莊、李集等,病蟲害呈伸張趨勢,嚴重者成片死亡,同時也給出口檢疫造成不良影響。以是,必須重視對牡丹重要病蟲害及防治技術的研究工作。
㈠病害
包羅葉部病害和根部病害,葉部病害重要有灰霉病、炭疽病和紅斑病;根部病害重要有紫紋羽病,根結線蟲病和根腐病。葉部病害易造成葉片干枯、脫落,導致“秋發”,影響開花;根部病害易造成枝條細弱、干枯或根系腐爛,甚至整株死亡,根部病害是重要的出口檢疫對象。
1、牡丹紅斑病:
病原:牡丹枝孢菌(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
癥狀:此病重要為害葉片,也能侵染葉柄、嫩葉。葉片感病,初期葉面發生淺褐色針尖狀黑點,邊緣不清晰,今后逐漸擴大成圓形、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大小不等的病斑,正面紫褐色,后頭栗褐色,而且有深淺褐色交替的輪紋。在濕潤情況下,病斑正反面均可發生墨綠色至暗褐色的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斑的擴展不受葉脈限制,常數個病斑匯合在一起形成不規則的大斑,引起葉片枯死。葉柄嫩枝發病,初期出現褐色圓形小黑點,擴大后成橢圓形,中心色澤較淡,嚴重時常數斑連成一片,濕潤時病部也發生霉層,常導致嫩枝枯死。
發病紀律:該病在菏澤發生時間為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盛發期為8月上中旬;病菌生長的溫度范圍是10—30℃,較適溫度為20—25℃,跨越35℃則不能生長;光照對病菌的生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光照與漆黑交替有利于該菌的生長;雨水多、露珠重、田間相對濕度大,尤其葉面有水珠存在的條件下,則易發病;土壤偏堿,PH>7的地段容易發病。
防治方式:
① 于秋冬季徹底清除田間的落葉、病枝,地面噴灑3°Be石硫合劑或40%多菌靈膠懸劑500倍液。
②牡丹地塊高燥,土壤PH<7.5。
③4月下旬—8月中下旬,每隔15—20天,噴施40%多菌靈膠懸劑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1:1:200波爾多液,生長后期可適當增添噴施濃度。上述藥劑可交替使用,與磷酸二氫鉀、著劑夾雜噴施,效果更佳。
2、灰霉病:
病原:一種是牡丹葡萄孢(Botrytis paeoniae Oadem),另一種是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
癥狀:其癥狀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葉部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多發生于葉尖和葉緣,呈褐色或紫褐色,具不規則的輪紋。天氣濕潤時,長出灰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莖上病斑褐色,呈軟腐狀,莖基部被害時,可使植株倒伏;花部被害釀成褐色、軟腐,發生灰色霉狀物;病斑處有時發生玄色顆粒狀的菌核;第二種癥狀是葉部邊緣發生褐色病斑,使葉緣發生褐色輪紋狀波皺,葉柄和花梗軟腐,外皮腐爛,花梗被害時影響種子成熟。
發病紀律:病菌以菌核在土中越冬;多次連作地塊發病嚴重;高溫順多雨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大量形成和傳播;氮肥施用偏多,栽植過密、濕度大而光照不足,生長嫩弱,均易受病菌感染,牡丹溫室催花時,此病常引起花蕾萎縮、腐爛。此病在中原地區4月20日左右開始發生,是當地牡丹發生較早、影響較大的一種病害,受害株6月中旬前即落葉、枯焦。
防治方式:
①阻止連作
②植株栽植前用70%可濕性代森錳鋅粉劑300倍液浸泡10—15分鐘。
③土壤處理,用70%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與70%代森錳鋅等量夾雜均勻,每平方米用藥8—10克。
④注重透風透光,適量施用氮肥,雨后實時排水,隨時清除病葉、病株。
⑤植株發病時可噴灑80%代森鋅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速克靈或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溫室內發病初期可用煙霧法,選用45%百菌清煙劑、10%速克靈煙劑、15%克霉靈煙劑等,既省工,又不會增濕。
3、日灼
癥狀:葉尖端開始時失綠,釀成灰色,邊緣向上翻卷,整葉逐漸焦枯、脫落。嚴重時整株葉片所有焦枯、脫落,引起“秋發”,對牡丹后期長勢影響很大。日灼與葉部病害的區別是,日灼葉片上面開始時無霉層,無病斑,但枯干后濕度大時則出現霉層,這是又受到其它病菌侵染的緣故原因。
發生緣故原因:日灼為生理性病害,重要危害葉片。在中原地區,夏天(6月上中旬)若35℃以上的高溫持續7—10天,土壤偏旱,吸水量小于蒸騰量,陽光直射的牡丹葉片就會受害;沙壤土壤上的牡丹苗,有根部病害的植株,牡丹嫁接苗,一年生大田定植苗,均易受日灼危險。
防治方式:
①牡丹定植在有側方遮蔭的地方,有條件的可于5月中下旬在植株上方1.2—1.5米處搭設遮光網,上午10點之后睜開,下午5:00之后攏起,10月中旬除去。
②根據氣象預告,遇土壤干旱及高溫期(中原地區為5月中下旬)到來之前及早澆水,以彌補葉片蒸騰所需要的水分。若出現日灼現象時再澆水,雖可減輕危害,但不能使已受害葉片恢復正常。
③栽植時選用粘質壤土的地塊,增施有機肥料,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④積極防治根部病害。
4、病毒病:
病原:重要有3種,牡丹環斑病毒(Peony ringspot virus),煙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牡丹曲葉病毒(Paeonia leaf carl virus)。
癥狀:因毒原不同癥狀略有不同,牡丹環斑病毒引起葉片發生深綠和淺綠相間的同心輪紋圓斑,并有小壞死斑,病株不矮化;煙草脆裂病毒發生大小紛歧的環斑或輪斑,但有時也出現不規則形病斑;牡丹曲葉病毒引起植株顯著矮化,下部枝條細弱或扭曲,葉片黃化卷曲。
發病紀律:牡丹環斑病毒可由蚜蟲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蟲傳毒;煙草脆裂病毒可由線蟲、菟絲子、牡丹種子等傳毒;牡丹曲葉病毒由嫁接感染。
防治方式:
①發現蚜蟲,馬上防治。
②清除病株,或深埋,或焚燒。
③成立無病毒母本園,以無病毒植株做繁殖質料。
④噴灑7.5%克毒靈水劑,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劑200倍液,效果較好。
5、缺鐵黃葉病
癥狀:是發生較為普遍的一種生理性病害,開始時葉片上葉肉變黃,葉脈仍保持綠色,嚴重時葉片黃化部門壞死,枝條也不充分,不易開花或花小。
發病緣故原因:缺鐵引起。鐵元素是葉綠素形成的重要物質,當土壤中缺少能吸收利用的鐵時,葉綠素形成受抑,出現黃葉癥。尤其是土壤偏堿或鹽堿量高,以及土壤干旱時,易生長發生缺鐵黃葉癥,這與堿性土壤中鐵元素不易被吸收有關,尤其是剛睜開的葉尚為綠色,當新梢進入展葉的快速生長期,需鐵量大,這時土壤供鐵不足很易出現缺鐵黃葉癥,新梢頂端葉片尤其顯著,嚴重時上部嫩葉所有黃化。
防治方式:
①土壤PH值不宜高于7.3,地塊忌低洼濕潤。
②增施有機肥,有機肥中適當摻些硫酸亞鐵,可增添鐵的活性。對堿性土壤應施用過磷酸鈣、磷酸二銨等生理酸性的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子,提高土壤中鐵的有用性。
③輕病株噴施0.1—0.2%的硫酸亞鐵水溶液。
④牡丹植株宜有側蔭,不宜暴曬。
⑤土壤特別干旱時,宜適當澆水。
6、枯萎病(疫病):
分布:菏澤、洛陽等
病原:惡疫霉菌(Phytophthota cactorum)
癥狀:危害植物的莖、葉、芽。莖受害較初出現灰綠色似油浸的黑點,后變為暗褐色至玄色,進而形成數厘米長的黑斑。病斑邊緣色漸淺,病斑與正常組織間沒有顯著的界線。近地面幼莖受害,整個枝條變黑,擴展成大的潰瘍,潰瘍上部莖枯萎死亡。根莖也能被侵染腐爛,引起全株死亡。葉部病斑多發生于下部葉片,形狀不規則,水漬狀,呈淺褐色至黑褐色大斑,葉片逐漸枯死,此病癥狀與灰霉病相似,區別是此病不發生霉層。
發病紀律:病菌隨病株殘體在土壤中存活,地溫20~26℃,較適于該菌的生長和傳播。生長期遇有大雨之后,就能出現一個侵染及發病高峰,連陰雨多、降水量大的年份易發病,雨后高溫或濕氣滯留發病重。
防治方式:
①選擇高燥地塊或起壟種植,澆地時應開溝滲澆,防止莖基部淹水。
②發病初期可實時噴灑綠亨2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2%杜邦克露6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200倍液。疫病對銅素敏感,1%波爾多液或0.1—0.2%硫酸銅液噴霧均有用,其它另有600倍瑞素霉,300倍乙磷鋁,600倍百菌清等。結合噴霧也可澆潑表土,以殺滅土中病原。
7、炭疽病:
病原:病原菌是一種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
癥狀:重要為害葉片、花梗、葉柄及嫩枝。葉片染病時,葉面出現褐色小黑點,逐漸擴大成圓形至不規則形大斑,大小一般為4—25mm,發生在葉緣的為半圓形,病斑擴展受主脈及大側脈限制,病斑多為褐色,有些品種葉斑中心灰白色,邊緣黃褐色,后期病斑中心開裂,有時呈穿孔狀,7、8月病斑上長出輪狀排列的玄色小粒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濕度大時分生孢子盤內溢出紅褐色粘孢子團,成為識別該病的特征病狀。嫩莖、花柄、花梗染病發生梭形稍凹陷的條斑,紅褐色,大小3—7mm,后期灰褐色,邊緣紅褐色。
發病紀律:病原菌以菌絲體在病株中越冬,次年環境適宜時越冬的菌絲發生分生孢子盤和分生孢子;在雨露下,分生孢子傳播和萌發;高溫多雨年份發病較嚴重,通常以八九月降雨多時為發病高峰。
防治方式:
①實時清除病殘體,深埋或銷毀。
②注重透風和雨季實時排水。
③發病初期可噴7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500倍液,每10—15天噴1次,延續噴2次。
8、白粉病:
病原:有兩種,芍藥白粉菌(Erysiphe paeoniae),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DC.)
癥狀:開始時在葉叢間葉面或莖枝上出現白色霉點,后向葉兩面及葉柄上擴展形成污白色粉層,后期在粉層上散有許多玄色小點,即病原菌閉囊殼,蓼白粉菌為害牡丹時,葉片、葉柄覆蓋一白粉薄層,常呈圓形,后期其中生玄色小顆粒,即病菌閉囊殼,嚴重時病斑褪綠變黃,葉片易脫落。
發病紀律:低濕孢子可萌發,高濕萌發率顯著提高,雨后干燥、少雨,但株叢間濕度大,該病盛行速度加速,當高溫干旱與高濕交替出現,又有大量白粉菌及感病的寄主時,此病即盛行,一般于5月上旬開始發生,8月下旬為發病高峰,今后病葉逐漸枯死脫落。
防治方式:發病初期噴20%三唑酮600倍液,半月1次,延續噴2次。
9、銹病:
病原:松芍柱銹菌(Cronratium flaccidium)
癥狀:6月,葉上發生褪綠斑,后頭著生黃褐色夏孢子堆;7月發生冬孢子柱,為褐色毛狀物。銹病損害,使植株生長虛弱。
發病紀律:在每年4月氣溫高,5-6月濕度大時,有利于銹孢子和夏孢子的發生和成熟,在較大的濕度條件下,芍藥與二針松類相距越近,則銹病常發病越重,其程度傳播距離可達30米,垂直距離達5米。
防治方式:
① 清除殘體,發芽前噴3—5度石硫合劑,鏟除病原。
② 牡丹地應遠離二針松類,若發病應砍除周圍染病松樹。
③發病前兩周,噴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每10—15天噴一次,2—3次即可使整個生長季不感病。
10、黃斑病
病原:黑點葉點霉(Phyllosticta commonsii.)
癥狀:重要為害牡丹的葉片,病斑圓形或近圓形,淺黃褐色至黃褐色,邊緣紫紅色,大小3—5mm,后期病斑上散生小黑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發病紀律:病原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或病落葉殘體上越冬,翌年春季發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傳播伸張,植株下部葉片先發病,夏天雨水多利其發病和不停舉行再侵染。
防治方式:同“紅斑病”。
11、輪紋黑點病(灰斑病)
病原:黑座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variicola)
癥狀:重要為害葉片,初發病時葉片上病斑圓形或近圓形,直徑4—10mm,數目多,淡褐色至灰白色,邊緣褐色,老病斑有顯著的同心輪紋,病斑中心生灰玄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子實體。
發病紀律: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頭侵染源,條件適宜時發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從傷口或直接侵入,7—9月發病,下部葉片先發病,遇大雨則發病較重。
防治方式:同“紅斑病”。
12、黑斑病
病原:是一種鏈格孢菌(Altenaria sp.)
癥狀:重要為害葉片,初在葉面或葉柄上發生5—10mm的近圓形病斑,灰玄色,有輪紋,中心略泛灰白色,葉上病斑擴展較慢,8—9月發生,濕度大時病部發生玄色霉層,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發病紀律:病原菌以菌絲在病部或隨病落葉在土壤中越冬,弱株及下部葉易發病,濕氣滯留或雨季利其擴展。
防治方式:
①清除病殘體,或深埋或銷毀,削減初侵染源。
②雨后實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
③發病前開始噴灑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13、根結線蟲病:
病原:北方根結線蟲(Meloidogyne hapla Chitwood.)
癥狀:在細根上發生許多直徑3mm的根結,受害嚴重時,被害苗木根系癭瘤累累,根結連結成串,后期癭瘤龜裂、腐爛,根成果嚴重受阻,致使根末尾死亡。病株地上部門生長虛弱、矮小、黃化,有的甚至整株枯死。
發病紀律:該線蟲多在土壤5—30cm處生計,常以卵或雌蟲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病土、病苗及澆灌水是重要傳播途徑。春季,隨著地溫、氣溫逐漸升高,4月中下旬越冬卵開始孵化為二齡幼蟲,二齡幼蟲在土壤中移動尋找根尖,由根冠上方侵入定居在生長錐內,其排泄物刺激導管細胞膨脹,使根形成蟲癭或稱根結。牡丹根結線蟲一年重復侵染3次,完成其生活史。
防治方式:
①繁殖質料用40%甲基異柳磷800倍液浸20分鐘。
②土壤處理每畝可撒施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或呋喃丹、涕滅威等10—15公斤,也可用溴甲烷、氯化苦、二溴甲烷等舉行土壤薰蒸。
③在牡丹生長發病期可用15%涕滅威、3%呋喃丹,每株5—10克,40%甲基異柳磷每株2—4毫升,或使用磷化鋁片,每株2—4片,防治效果可達85%以上。
14、根腐病
病原:重要為茄腐皮鐮刀菌(Fusarium solani)另有其他鐮刀菌(Fusarium sp.)和蜜環菌(Armillariella mellea)等的復合侵染。
癥狀:發病部位在根部,初呈黃褐色,后釀成玄色,病斑凹陷,大小紛歧,可達髓部,根部變黑,肉質根散落,僅留根皮呈管狀,根部可局部或所有被害,重病株老根腐爛,新根不長,地上部葉黃、枯焦、脫落,枝條細弱,葉片失綠,發黃,嚴重者導致植株死亡。
發病紀律:病菌以菌核、厚垣孢子在病殘根上或土壤中越冬,病菌經蟲傷、機械傷等傷口侵入,重茬地、濕潤地、地下害蟲危害嚴重的地塊,栽植時未經消毒處理的植株,感病較重。
防治方式:
①執行輪作,阻止重茬,加強地下害蟲的防治。
②種苗處理,剪去病殘根,放入3000倍綠亨一號液中浸泡10—15分鐘,晾干后栽植。
③生長期發現病株可用5%速克靈、特立克每株2克、福美雙每株3—5克、綠亨一號3000倍液每株500—1000毫升,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15、白絹病:
病原:病原菌為整齊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癥狀:此病重要危害根頸部,染病后呈水漬狀,黃褐色至黑褐色濕腐,上被白色絹狀菌絲層,多呈輻射狀伸張,包羅病部周圍的土壤,在濕潤情況下,菌絲體上發生圓形油菜籽狀的菌核,初為白色,后釀成橘黃色至褐色,受害株葉片顯示萎蔫,植株逐漸枯死或突然萎蔫枯死,病根非常容易從土中拔起。
發病紀律:病菌重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發生菌絲舉行侵染,以菌絲從苗木根頸部或根部侵入,經6天左右即可發病,病菌借菌絲體在土中傳播,病害在高溫(30—38℃)、高濕情況下發生嚴重,故高溫多雨的6—7月間發生較重,連作地發病較多。
防治方式:同“根腐病”
16、紫紋羽病:
病原:桑卷擔菌(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
癥狀:開始時細根腐爛,后擴展到側根和主根,病根外面具紫紅色網狀菌絲束,近土面根際有紫紅色絨毛狀菌絲層,植株生長虛弱,黃化或泛紅色。
發病紀律:以菌絲體、根狀菌索或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根狀菌索和菌核發生菌絲體,在土表或土壤中延伸,接觸寄主根系后,直接侵入為害。
防治方式:同“根腐病”
17、根朽病(黑疙瘩頭)
病原:小蜜環菌(Armillariella mellea)
癥狀:重要為害老弱植株的根頸部,沿主干和主根上下伸張,病部水漬狀,紫褐色,皮層與木質部之間,充滿白色或淺黃色扇形菌絲層,邊緣整齊清晰,病組織有蘑菇氣息,漆黑中可發綠色光,皮層星散成多層薄片潰爛,木質部腐朽。
發病紀律:以菌絲體及菌索在朽根上腐生,菌素起感染作用,重茬地發病重。
防治方式:同“根腐病”。
18、白紋羽病:
病原:褐座堅殼菌(Rosellinia necatrix)
癥狀:病害先發生于須根上,后伸張至主根甚至根頸部,病部腐爛,皮層易于木質部剝離,外面有一層白色羽毛狀菌絲層,接觸空氣后變為灰褐色,菌絲伸張至地表,呈蛛網狀,病根皮層內有時可見玄色的小菌核,后期腐爛根的表皮常呈鞘套狀,套于木質部之外,感病植株生長虛弱,葉小而黃,直至枯死。
發病紀律:此病是一種弱寄生性的子囊菌所致,以菌核和菌絲體在土中和病根上越冬,翌年夏末,菌絲穿透土壤侵入新株的須根,為一種慢性流行癥,高溫高濕,陣勢低洼,透風不良的環境下發病重。
防治方式:同“根腐病”。
19、金龜甲:
金龜甲俗稱金龜子,其幼蟲即蠐螬,金龜子的成蟲和幼蟲都為害牡丹。為害牡丹的金龜子有多種,如黑絨金龜(Serica orientalis Motschulsky),華北大黑鰓金龜(Holotrichia oblita Fald),暗黑鰓金龜(H.parallela Motsch),蘋毛麗金龜(Proagoperthalucidula Fall),銅綠麗金龜(Aromala corpulenta Motsch),以黑絨金龜為例,介紹其為害特點、形態特征、發生紀律、防治方式等:
為害特點:成蟲為害牡丹芽、葉及花;幼蟲取食牡丹根系,造成的傷口,又為鐮刀菌的侵染締造了條件,導致根腐病的發生。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6—9mm,寬3.5—5.5mm,褐色、棕褐色至黑褐色,密被灰玄色絨毛,略具光澤。頭部有背皺和點刻,唇基玄色邊緣向上卷,前緣中心稍凹,中心有顯著的縱隆起,觸角9節鰓葉狀,棒狀部3節,前胸背板寬短,寬是長的2倍,中部凸起向前傾。小盾片三角形,頂端稍鈍。鞘翅上具縱刻點溝9條,密布絨毛,呈天鵝絨狀。臀板三角形,寬大具刻點,胸部腹面密被棕褐色長毛,腹部滑膩,每一膜板具1排毛。前足脛節外緣2齒,跗節下有剛毛,后足脛節狹厚,具希罕刻點,跗節下邊無剛毛,外側具縱溝。各足跗節端具1對爪,爪上有齒,卵橢圓形,長徑1mm。幼蟲體長14—16mm,頭寬2.5—2.6mm,偽單眼1個由色斑組成,位于觸角基部上方。蛹長8—9mm,初黃色,后變黑褐色。
發生紀律:幼蟲、成蟲均在土中越冬,成蟲在4月中、下旬以后開始活動,5月中旬至6月中旬為其活動高峰,以晚上8—11時活動較盛,取食牡丹葉片、嫩莖。春天當10cm地溫到達10℃時,蠐螬上移至20cm左右土層中取食牡丹根,幼蟲一般不移動危害。當冬季10cm地溫下降至10℃時,幼蟲向土壤深處移動,通常在30—40cm土層中越冬。
防治方式:
成蟲防治:金龜子有假死性,可人工振落捕殺;金龜子在夜間有趨光性,可用黑光燈誘殺;5月中旬至6月中旬成蟲發生盛期可用90%敵百蟲、80%敵敵畏、50%甲基1605等1000—1500倍液殺滅;成蟲羽化盛期在植株下,地面上噴灑50%辛硫磷乳油500—800倍液;成蟲取食危害時,噴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幼蟲防治:施用腐殖的有機肥,施肥時混入殺蟲劑;用30%呋喃丹顆粒劑、5%甲基異硫磷顆粒劑或50%辛硫磷顆粒劑等,每畝地撒施10—15千克,然后翻耕土壤;苗木栽植前,用40%甲基異硫磷乳劑1000倍液,全株浸3—5秒,晾干后栽植,可兼治根結線蟲病。
20、介殼蟲:
介殼蟲又名蚧,危害牡丹的介殼蟲有多種,如吹綿蚧(Icerya purchasi)、粉蚧(Planococcus sinensis Borchs)、牡丹網盾蚧(Pseudaonidia Paeoniae)、日本龜蠟蚧(Ceroplastes ceriferum)、長白盾蚧(Lopholecaspis japonica)、桑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等。下面,以吹綿蚧為例,介紹其為害特點,形態特征、發生紀律、防治方式等。
為害特點:若蟲和雌成蟲聚集枝、芽、葉上吸食體液,滲出蜜露誘致煤污病發生。使牡丹植株生長虛弱,枝葉變黃,重者枯死。
形態特征:雌成蟲橢圓形,體長5—7mm,暗紅或枯紅色,后頭生黑短毛被白蠟粉向上隆起,發育到產卵期,腹末排泄出白色卵囊。雄成蟲體長3mm,桔紅色,胸背具黑斑,觸角10節似念珠狀,玄色,前翅紫玄色,后翅退化;腹端兩突起上各生4根長毛,卵長橢圓形,長0.7mm,橙紅色。繭長橢圓形,覆有白蠟粉。
發生紀律:受精的雌蟲越冬,4月下旬開始為害,4月尾、5月初若蟲可普及全株。初孵蟲在卵囊內經過一些時間才渙散活動,多定居于葉背主脈兩側。2齡后,移到枝桿陰面集居取食危害。3齡時,口器退化不再為害,雌蟲牢靠取食后不再移動,后形成卵囊并產卵其中,每個雌蟲可產卵數百粒至2000粒,產卵期約1個月,吹綿蚧適宜生活溫度為23—24℃,其滲出物易繁殖霉菌,使受害部位變黑。
防治方式:
捉住卵的盛孵期噴藥,剛孵出的蟲體外面尚未披蠟(介殼還未形成,易被殺死,可噴40%氧樂果1000—1500倍液,或50%辛磷乳劑1000—2000倍液,噴藥要均勻,全株都要噴到,在蠟殼形成后噴藥無效,用呋喃丹液澆灌根際,植株吸收藥劑,蟲體吸食植株體液后鴆殺。
21、蝸牛
為害牡丹的蝸牛重要有灰巴蝸牛(Bradylaena ravida)、條花蝸牛(Gathaica fasciola)等。下面,以灰巴蝸牛為例,介紹其為害特點、形態特征、發生紀律、防治方式等。
為害特點:在陰雨天濕度大時大量繁殖,取食牡丹芽、嫩葉、嚴重時1株有30—50頭蝸牛危害。被害株葉上有蝸牛吃過的缺痕和排放的許多黑綠色蟲糞,外包一層白色黏液性物質;蝸牛足腺體能排泄黏液,凡蝸牛爬過的莖、葉上都留有一條銀灰色的痕跡。
形態特征:貝殼中等大小,殼質稍厚,堅硬,呈圓球形。殼高19mm,寬21mm,有5.5—6個螺層,頂部幾個螺層增大緩慢、略膨脹,體螺層急驟增大、膨大。殼面黃褐色或琥珀色,并具有仔細而濃密的生長線和螺紋。殼頂尖,縫合淺深,殼口呈橢圓形,口緣完整,略外折,厲害,易碎,軸緣在臍孔處外折,略遮掩臍孔,臍孔狹窄。個體大小,顏色變異較大,卵圓球形,白色。
發生紀律:以成貝和幼貝在土層和落葉層中越冬。螺殼口用一層白膜封鎖。翌年3—4月開始危害,日間藏于牡丹基部雜草、落葉或土層中棲息,夜晚出來危害,如果陰雨天,日間也危害,蝸牛4月下旬交配,5月在寄主根部松散土壤中產卵,10多粒卵粘合成塊狀,每頭雌貝產卵近百粒,卵期10多天;幼貝孵出后,多居于土層或落葉下,不久即渙散危害,7—8月是幼貝危害盛期。延續陰雨天、土壤濕度大,危害嚴重;天旱時,蝸牛多隱蔽于土中,用白膜封鎖螺口;11月開始越冬。
防治方式:
早晨或陰雨天人工捕捉,集中殺滅;危害期間噴灑90%敵百蟲9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延續噴3—4次;傍晚,在蝸牛活動的地方撒敵百蟲粉劑,殺滅成貝和幼貝。
22、刺蛾類:
為害牡丹的刺蛾重要有桑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黃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中國綠刺蛾(Latoia wnica Moore)等。下面,以桑褐刺蛾為例,介紹其為害特點、形態特征、發生紀律、防治方式等。
為害特點:幼蟲取食葉肉,僅殘留表皮和葉脈。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15—18mm,翅展31—39mm,全體土褐色至灰褐色,前翅前緣近2/3處至近肩角和近臀角處,各具1暗褐色弧形橫線,兩線內側襯顆狀帶,外橫線較垂直,外襯銅斑不清晰,僅在臀角呈梯形。雌蛾體色、花紋較雄蛾淺。卵扁圓形,黃色、半透明,幼蟲體長35mm,黃色,背線天藍色,各節在背線前后各具1對黑點,亞背線各節具1對突起,其中后胸及1、5、8、9腹節突起較大。繭灰褐色,橢圓形。
發生紀律:以老熟幼蟲在樹干周圍土中結繭越冬,3代飛成蟲劃分在5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出現,成蟲夜間活動,有趨光性,卵多成塊產在葉背,幼蟲孵化后在葉背聚集并取食葉肉,半月后渙散為害,取食葉片。老熟后入土結繭化蛹。
防治方式:
秋冬季摘蟲繭或敲碎樹干上的蟲繭,削減蟲源;利用成蟲趨光性設置黑光燈誘捕成蛾;初孵幼蟲有聚集性,可摘除蟲葉清除之;在幼蟲盛發期噴灑80%敵敵畏乳油1000—12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等。
23、蚜蟲
為害牡丹的蚜蟲重要有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等。
以桃蚜為例,介紹其為害特點、形態特征、發生紀律、防治方式等。
為害特點:當春天牡丹萌發后,即有蚜蟲為害,取食葉片的汁液,使被害葉卷曲變黃,幼苗長大后,蚜蟲常聚生于嫩梢、花梗、葉背等處,使莖葉卷曲萎縮,以至全株枯萎死亡。
形態特征:有翅孤雌蚜體長1.7~2.1毫米,頭胸部玄色,腹部淡綠色。觸角第3節有10—19個圓形次生感受圈。無翅孤雌蚜體長約2.2毫米,卵圓形,體綠色、黃綠色、淡黃色及淡粉色等,復眼紅色或玄色,腹管豐端膨大,灰玄色。尾片圓錐形,有曲毛6或7根。
發生紀律:蚜蟲在高溫干燥條件下,繁殖快,危害嚴重。蚜蟲一年可繁殖數代以至二三十代,蚜蟲排泄蜜汁,可使被害株莖葉生理活動受阻,同時其蜜汁又是病菌的良好培育基,常引發煤污病等;蚜蟲還能傳播病毒病。
防治方式:清除越冬雜草;保護和利用天敵,天敵重要有異色瓢蟲、七星瓢蟲、黃斑盤瓢蟲、龜紋瓢蟲、食蚜蠅和草蛉等;噴灑40%氧樂果乳油劑1000—1500倍液,或80%敵敵畏1500—2000倍液,或50%滅蚜松乳劑1000—1500倍液。
24、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俗稱土蠶、地蠶。
為害特點:幼蟲將幼苗近地面的莖部咬斷,使整株死亡。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16—23mm,翅展42—54mm,深褐色,前翅由內橫線、外橫線將全翅分為3段,具有顯著的腎狀斑,環形紋、棒狀紋和2個玄色劍狀紋,后翅灰色無花紋。卵長0.5mm,半球形,外面具縱橫隆紋,幼蟲體長37—47mm,灰玄色,體表充滿大小不等的顆粒。蛹長18—23mm,赤褐色,有光澤。
發生紀律:成蟲夜間活動,交配產卵,卵發生5cm以下矮小雜草上,成蟲對黑光燈及糖、醋、酒等趨性較強,幼蟲夜間出來為害,老熟幼蟲有假死習性,受驚縮成環形,地老虎喜溫暖及濕潤條件,保水性強的壤土、粘壤土、沙壤土均適于地老虎的發生。
防治方式:清除田中雜草,防止成蟲產卵是下午一環;用黑光燈、糖醋液誘殺成蟲;施用毒餌,把麥麩等餌料炒香,每畝用餌料5—10千克,加入90%敵百蟲的30倍水溶液200ml左右,攔勻成毒餌,傍晚撒于地面;地老虎1—3齡幼蟲期抗藥性差,可用藥劑防治,噴灑90%敵百蟲8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倍液,效果較好。
25、華北螻蛄
華北螻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又名大螻蛄,土狗子。
為害特點:成蟲、若蟲均在土中活動,取食幼芽或將幼苗咬斷致死,受害的根部呈亂麻狀。由于螻蛄的活動將表土層竄成許多隧道,使苗根脫離土壤,致使幼苗因失水而枯死。
形態特征:雌成蟲體長45—66mm,雄蟲39—45mm,體黃褐色,頭暗褐色,前胸背板盾形,其前緣內彎,背中心具一心形,暗紅色斑,前翅黃褐色平疊在背上,長15mm,覆蓋腹部不足1半,后翅長30—35mm,縱卷成筒狀,前足發達,中、后足小,卵長1.6—1.8mm,橢圓形,黃白色至黃褐色。
發生紀律:3年左右完成1代,以若蟲或成蟲越冬,翌春地溫達8℃的3、4月開始活動,交配后在土中15—30cm處做土室,雌蟲把卵產在土室中,成蟲夜間活動,有趨光性。
防治方式: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利用黑光燈誘殺;施用毒餌;生長期被害,可用50%辛硫磷或20%甲基異硫磷乳油2000倍液澆灌。
26、金針蟲
為害牡丹的金針蟲重要有溝金針蟲(pleonomus canaliculatus),細胸金針蟲(Agriotes fuscicollis Miwa),褐紋金針蟲(Melanotus caudex),又叫細胸叩頭蟲、土蚰蜒,下面,以細胸金針蟲為例,介紹其為害特點、形態特征、發生紀律、防治方式等。
為害特點:為害幼苗根部,致植株枯萎死亡。
形態特征:末齡幼蟲體長約32mm,寬約1.5mm,細長圓筒形,淡黃色,灼爍,頭部扁平,口器深褐色,第一胸節較第二、三節稍短,1—8腹節略等長,尾節圓錐形,近基部兩側各有1個褐色圓斑和4條褐色縱紋,頂端具1個圓形突起。
發生紀律:幼蟲喜濕潤及微偏酸性的土壤,一般在5月份10cm土溫7—13℃時,為害嚴重,7月中旬土溫升至17℃時逐漸截至為害。
防治方式:每畝地用3%呋喃丹顆粒劑5—10千克,施入土中,出苗后可把藥溝施在行間。
27、天牛類
為害牡丹的天牛重要有中華鋸花天牛(Apatophsis sinica),桑天牛(Apriona germari)。下面,以中華鋸花天牛為例,介紹其為害特點、形態特征、發生紀律、防治方式等。
為害特點:為害程度輕者枝葉枯黃,嚴重者枝條枯死或整株死亡。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15—25mm,粗壯,黃褐色,前胸背板刻點細密,雄蟲觸角略長于體,雌蟲觸角略短于體,幼蟲體圓柱形,老熟幼蟲長30—35mm,頭近方形。
發生紀律:成蟲具趨光性,卵散產于牡丹近處土中約3cm處,成蟲夜間活動,日間多靜伏于牡丹植株隱藏處,初孵幼蟲啃食嫩根莖皮,后多從牡丹近地面的傷口蛀入鉆孔,隨著幼蟲的生長逐漸向根下部蛀食,鉆孔道30—70mm。
防治方式:4月下旬至5月上旬,結合松土可損壞蛹室殺死部門蛹,在牡丹周圍打孔,深20cm左右,放入磷化鋁片,每株牡丹用3—4片。經試驗,磷化鋁熏殺是防治天牛既實用、又經濟的一種好方式。
28、棉鈴蟲
棉鈴蟲(Heliothis armigera),又名棉鈴實夜蛾。
為害特點:重要為害牡丹花芽,鉆蛀取食,造成孔洞,影響開花和生長。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約18mm,灰褐色或青灰色。前翅環形紋褐色,中心有個褐色,腎形斑黑褐色,顯著易見,后翅灰白色,外緣為黑褐色寬帶,幼蟲體長約45mm,有黃色網狀黑點,有2—4條背線,體側有白色橫線,卵半球形,外面有網紋、蛹褐色。
發生紀律:以蛹在土室內越冬,成蟲夜間出來交尾、產卵,其繁殖力很強,喜歡在現蕾、正開花的寄主上產卵。成蟲對短波光和萎蔫的枝樹枝葉具有較強的趨性。
防治方式:用黑光燈或楊樹枝扎把誘集,爾后清除殺死;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等防治幼蟲,此蟲抗藥性很強,防治時應在小幼蟲期舉行。
(三)牡丹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規程
病蟲害防治是保證牡丹種植質量、提高商品價值和觀賞品質的重要措施。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是病蟲害防治的基本原則,據調查,牡丹病害總計20多鐘,蟲害50多鐘,在防治時應捉住重點防治對象,把握其發生紀律,制訂有設計的綜合性防治措施,阻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以到達防治效果好、防冶成本低的目的。
1、種植措施
(1)、牡丹栽植地塊的選擇與處理
根據牡丹的生長習性和生態習性,牡丹栽植宜選擇高燥、向陽、不積水的砂質壤土,PH值不宜跨越8.2,土質肥沃、不重茬。栽植前,每畝地撒施150—200kg充分腐熟的餅肥、100—150kg過磷酸鈣、10—15kg呋喃丹或辛硫磷、3—5kg福美雙或土菌靈,以上肥料和藥品可以夾雜在一起并摻勻,撒施地中,然后深翻40—60mm,于栽植前7—10天整平后待植,栽植前墑情應適中,土壤含水量20—30%。
(2)、栽植前,應仔細檢查牡丹根系,剪除病、斷、殘根,然后整株用1000倍甲基異硫磷、3000倍綠亨一號(或800倍福美雙、800倍特立克、1000倍甲基立枯磷等)之夾雜液,浸泡5—15分鐘,然后栽植。
(3)、栽植時間
牡丹栽植,以9月上旬(白露)至9月下旬(秋分)之間為宜,地溫18—23℃,過早溫度高、土壤濕度大易引起爛根或秋發,過晚則新生根系少,翌年生長勢弱而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以是,適宜的栽植時間對防治牡丹病蟲害是非常重要的。若不得已而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地溫不足15℃栽植牡丹時,可在栽植前用100—200ppm吲哚丁酸、ABT1號等生根劑浸沾根系,栽植后用地膜覆蓋,或搭設高度為30—50mm的塑料拱棚覆蓋,翌春2月中旬天氣轉暖時揭除,11月上旬(立冬)之后,不宜再栽植牡丹。
(4)、施肥與澆水
牡丹地施肥以大豆、豆餅、芝麻油渣、菜籽餅、棉籽餅、土雜肥、畜糞、人糞干等有機肥為主,施用前,應充分發酵腐熟。化肥一般與有機肥夾雜使用,以過磷酸鈣、硫酸亞鐵、硫酸鉀復合肥、磷酸二銨等為主,不宜大量施用尿素、碳酸氫銨等含氮量高的肥料。餅肥類每畝地施150—200kg,土雜肥、畜糞、人糞干等每畝地施1000—2000kg,化肥每畝地施25—50kg。施用尿素、磷酸二銨等肥料時,每畝地不宜跨越8—12kg。有機肥在11月立冬后封凍前施用,化肥可與有機肥同時夾雜施用,也可于3月中下旬單獨施用。
合理施肥,可以增施牡丹抵制病蟲害侵襲的能力,牡丹根系重大,入土較深,抗旱能力較強,一般不需要澆水。遇特別干旱年份澆水時,水的含鹽量不宜跨越0.4%,PH值不宜跨越8.2,以開溝滲澆為好,不宜洪水浸灌。
(5)、中耕除草,秋后清園
牡丹地應經常保持松散、無草狀態,雨后應實時鋤地松土、除草,每年鋤地次數應在5次以上。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應實時摘除枯葉、病枝,徹底清園,清園后應將枯葉、病枝銷毀或深埋。
(6)、適當遮蔭
在牡丹地塊適當間作一部門樹冠、根系較小、病蟲害少、生長速度慢、經濟效益高的喬木樹種,如國槐、柏樹、紫葉梨及矮生型的杏、柿等,這些喬木樹種于盛夏酷暑時可起到良好的遮蔭作用,可以顯著促進牡丹生長勢、削減葉部病害的發生。對于密植的1—2年生牡丹嫁接苗,從5月中、下旬到9月上、中旬搭設遮光網舉行遮蔭,可以顯著降低死亡率,牡丹的這種習性,是其在原產地長期適應自然環境的效果。
2、藥劑防治:
1月下旬—2月上旬,噴灑3°Be石硫合劑,或多菌靈500倍液,噴灑時要覆蓋整個地面和植株。
3月初,撒施甲基異硫磷、辛硫磷或呋喃丹等殺蟲劑,每畝地10—15kg,以殺滅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也可以在每株牡丹周圍打2—3個孔,孔深15—20cm,每孔施入1—2片磷化鋁片,防治地下害蟲效果也很好。
4月上中旬,于花期前噴施多菌靈1000倍液,防治紅斑病等葉部病害。
5月中、下旬,噴施多菌靈和菊酯類殺蟲劑,或兼用黑光燈防治葉部病害和金龜子成蟲,以后每隔15—20天,噴施一次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等量式波爾多液、百菌清等殺菌劑,這些殺菌劑可交替使用。噴施時,可混入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效果尤佳。
8月中、下旬,殺菌劑中應混入甲基1605,氯氰菊酯、辛硫磷、水胺硫磷等殺蟲劑,以清除蟲害,阻止蛀實花芽和枝條,藥劑防治一直到9月中下旬結束,可視病蟲害發生情況調整噴藥次數,但整個生長季噴藥不應少于3次。
在整個防治歷程中,要做到以防為主,群防群治。另外,應重視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傳統殺菌劑的應用,這些殺菌劑成本低,取材利便,效果好,同時,也應重視新型殺菌劑,如綠亨一號、二號、特立克、甲基立枯磷等的應用,這些殺菌劑成本雖高一些,但防治效果極佳。另據觀測,在牡丹地塊中適當間作一部門國槐、杏等喬木樹種,可有用降低葉部病害的發生,促進生長勢的加強,這可能是牡丹在其原產地長期適應自然環境的效果。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6045.html

相關文章

15751556000
微信號已復制,請打開微信添加咨詢詳情!
X

截屏,微信識別二維碼

微信號:15751556000

(點擊微信號復制,添加好友)

  打開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播放 | 国产美女精品 | 久久精品综合电影 | 国产自啪啪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国产自啪啪| 天天看高清特色大片 | 天天综合亚洲 | 久久综合丁香激情久久 | 伊人激情网 | 日本高清在线观看视频www | 婷婷色国产偷v国产偷v小说 |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 日韩免费高清视频 | 日本欧美在线 |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 |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不卡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49pao强力免费打造在线高清 | 你懂的91| 国产毛片久久久久久国产毛片 | 成人久久久|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蜜臀 | 9277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 秋霞激情 | 91tv最新永久在线地址 |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 看片国产| 91九色视频 | 免费看黄色一级大片 | 欧美视频网 | 久久曰|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在线a视频| 国模无水印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 久一久久 |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