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劍麻莖腐病
癥狀
病株葉片淺綠色。多數在割麻留下的葉樁上呈水漬狀濕腐,發生黃褐色或紅褐色病痕,手壓之有汁液流出。腐爛逐漸伸張到臨近未割的葉片基部,染病組織濕腐,麻葉萎蔫下垂。濕腐的葉基和莖干組織有臭味。縱剖病株軀干,可見從染病葉基向內擴展而形成的黃褐肥壞死病痕,病健接壤處有紅色暈圈。在葉樁切口、心葉軸心內可見許多玄色霉狀物。
病原
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 van Teigh,屬半知菌
防治方式
一是以農業種植管理措施為主。二是以化學防治為輔。首先搞好麻田的基本建設,起高畦定植,開通排水溝,消除麻田積水,以免黑曲霉菌的發生、傳播和伸張;其次做好種苗防病工作,堅持種苗自繁自育,選擇遠離老麻區的新地培育壯苗,起苗定植前用40%滅病威150倍液作傷口消毒,以防種苗傷口感染;再次平衡施肥,不偏施氮肥,適量增施鉀肥、鈣肥和微量元素硼肥等,提高葉片的鉀、鈣含量,加強麻株的抗病能力。如發現染病麻株,應實時處理,將病株清出麻田,集中低洼處深埋或銷毀,并用石灰清毒病穴,盡管削減田間菌量傳播,免遭嚴重損失。
①施用石灰。施用石灰既能防病,又能增進,還能提高出麻率。一般病田按0.5kg/株,非病田按0.25kg/株的用量施用,連施2~3年;
②調整割葉期。感病田和易感病田的割葉期可調整到低濕期。原來6月前割葉的提前至3月上旬前割葉;原7月后割葉的推遲到11月上旬后割葉。注重不要反刀割葉;
③藥劑防治。感病田和易感病田應在割葉后3天內用40%滅病威200倍或25%多菌靈400倍藥液噴灑割口,藥液用量為20~25kg/666.7m2;
④培育和栽植抗病品種。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6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