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本該一年四季常青的雪松,現在變得黑黃。記者顧煒攝
“南京博物院改擴建工程的時候,我們特意通知建設單元,一定要好好呵護。一開始,我們以為它挺過來了,但去年年底發現,它越來越沒精神。”南京博物院副院長王奇志說,為搶救老雪松,博物院約請了園林專家會診。不外,效果不佳。
探訪:雪松顏色變得黑黃
在南博門口攝影,許多人都喜歡把大雪松和大殿都照進去。
可現在,大雪松被黃色的圍擋圍住,樹上掛滿輸液袋,一共18個。雪松顏色黑黃,頂端僅有的兩處綠梢,也有發黑跡象。
雪松怎么了?透過圍擋的裂縫,現代快報記者看到,雪松腳下的土地被刨空了一部門,露出一個四四方方、用青磚壘砌的養護基坑。由于雪松根系淺,樹根也露出來一部門。基坑的四壁似乎在向下滲水。
“2021年二期改擴建時,我們對建設方強調,不管如何都要養護好。由于在我們心目中,它和老大殿一樣珍貴。”南博副院長王奇志說。
一名園林專家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株樹植于民國時期,70多歲。
病因:根部長期泡在水里
南博在二期改擴建工程時,陣勢整體墊土抬升了2.6米,這讓原本在地平面上的大雪松一下“矮”了下去。
在2021年2月,現代快報記者就關注了這棵大雪松。當時,負責園林養護的一位負責人曾表示,周邊陣勢抬高,對雪松來說生活環境受到了挑戰,由于覆土太高,會影響根系的呼吸。當時,在它周邊用青磚壘砌了4米x4米養護基坑,在基坑的底部放了50厘米的陶粒等。
“每天在院里,都市看看這棵雪松。2021年11月,看著它綠油油的葉子,還以為挺過來了。”王奇志說。但好景不長,有人發現雪松葉子變黃,紕謬勁了。南博趕快找了園林養護人員來協助“看病”。
負責養護這株雪松的,是玄武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員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們接手養護這株樹后,曾約請園林專家現場會診。“挖開基坑,發現雪松根部竟有修建垃圾,地下水一直地冒。”他說,雪松的根被長期泡在水里,而松科植物很怕水。現在,他們用水泵抽水,并派專人養護。
“建設方在修建基坑的歷程中,誤傷了大雪松的側根。而植物是靠側根吸收水分和養分的。”南博專家表示,雪松生病,和二期改擴建施工有一定關系,“大雪松眼看一天不如一天了,我們很著急,也很傷感。”
專家:痛心,太惋惜了
雪松是北方樹種,在自然生長環境下,壽命能到達五六百年。在南京,樹齡過百的雪松不算少。這株大雪松,實在正當壯年,讓人著實惋惜。
參與過會診的園林專家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雖然在全力排水,但根部已經顯露出不好的跡象。
以后怎么辦?專家也很糾結。有人主張將它原地保留,由于雪松見證了南博的歷史;也有專家說,松科植物枝干較脆,一旦遭遇雨雪天氣,枝干容易折斷,掉下來傷人怎么辦。有人建議,可將主干部門鋸掉,并舉行防腐處理,放在南博展陳,“它代表一段歷史和故事。”
思索
生長環境改變,風險大
“雪松周圍的地墊高,相應的,地下水位也高了。”專家說,雪松不耐水,時間長了,很難生計。松科植物很敏感,一旦環境改變,生病了很難緩過來。掛上營養袋作用也不大,松樹耐貧瘠,自己并不耗肥。
應實時關注、保護起來
園林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舉行第五次古樹名木普查時,曾考慮過將大雪松列入后備資本。不外,由于當時它已經患病,考慮再三,沒有將其納入。“如果前些年能實時列入后備資本,對它的健康也許更有利。”
清點
南京消逝的聞名雪松
這兩年,南京兩株聞名的老雪松,相繼離去,令人惋惜。
編號062,樹齡135
地點:南京珠江路700號南京地質博物館。死因:地下水位上升,養護單元澆水過勤。
編號190,樹齡79
地點:南京總統府子超樓前。死因:病蟲害嚴重。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6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