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雪松樹冠塔形正經,大樹雄偉,蒼翠挺秀,是天下聞名的觀 賞樹種,也是天下五大公園樹之一。然而,在雪松的生長歷程中,常會受到各種病原菌的侵染和危害,使雪松出現根腐、枯梢、變色等癥狀,從而嚴重影響雪松的整體觀賞價值和使用價值。因此,把握雪松上的重要病害癥狀與發生紀律,可以有針對性地舉行防治,從而有用控制雪松重要病害的發生與危害。
1 雪松重要病害種類及發生紀律
1.1枯梢病
枯梢病是由珠形葡萄孢菌引起,雪松的葉、枝梢、主干均受此病害。
1.1.1枯葉型 發病初期,在昔時萌發的春梢上,新生針葉從葉尖開始發黃,很快整叢針葉黃化,以后針葉收攏下垂,懸掛在梢上。二年生針葉也可被侵染,由葉尖向葉基成段枯死。
1.1.2 枯梢型 嫩梢受害枯死,在一棵樹上可有多個梢頭被侵染。新梢發病先是水漬狀下垂,后成為黃棕色枯梢,枯梢可向下擴展。在枝干的枝節處可形成病斑,病斑通常下陷,流出淡藍色或淺藍色松脂,病斑可以不停擴大。當病斑圍繞樹干時,病斑以上部門的枝干枯死,后期在病斑上可見玄色小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1.1.3 莖基腐爛型 病樹所有針葉逐漸變黃,以后整株枯死。仔細檢查可見莖基部有病斑,病斑病部可延續到根部。病部皮層變黑腐爛,剝開病部樹皮可見木質部變色。
枯梢病的病原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組織中越冬。病原菌通過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嫩梢和針葉,引起葉枯、嫩梢枯死,從侵染到發病一般需要15天左右。該病原菌是一種兼性寄生菌,存活于枯枝、落葉和病組上,當環境條件適適時,就可以侵染生長虛弱的雪松樹。雪松畏煙塵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毒氣體,當空氣污染嚴重時,雪松的生長期顯著虛弱。其次,在病害發生期,降雨量大會導致病害發生嚴重,在山口,坡頂等處的雪松由于容易發生凍害,發病也比較嚴重。當土壤貧瘠,土層淺陋或缺乏硼、鋅等元素均可使病害發生嚴重。
1.2 梢枯病
此病害多數發生于成年樹,初期侵染新萌發的樹梢,主梢、側梢均可受害。病菌侵染后首先使嫩的針葉失綠變色,并逐漸向下伸張,當病斑圍繞皮層后,小枝隨之枯死,其上部的針葉呈赤褐色,并迅整脫落,僅殘存枯枝的小枝,在病菌侵染點周圍的針葉上首先看到玄色顆粒狀的病原菌子實體,之后在枯死的小枝其它部位也可發現子實體的存在。病害在被害嫩梢伸張歷程中,如果寄主生長勢較為興旺,被害嫩梢枯死后,暫停伸張生長,其下方腋芽處可萌發出多少短小新梢,往往在病健接壤處可見到梭狀潰瘍病斑,并伴有顯著的松脂外溢。枯梢長度不等,一般在3-30厘米,多數為20厘米以下。
此種病原菌重要在發病的針葉和枝條上越冬,借助風雨傳播,病菌從嫩梢、嫩葉上直接侵染或從傷口侵染,在春季春梢生長期和秋季秋梢生長期有2次侵染高峰。
1.3 疫病
此病害重要癥狀為根腐、潰瘍(干腐)、瘁倒和立枯,造成植株直立枯死,從剛出土的幼苗到多年生的大樹均可受害,染病植株輕者生長衰退,重者植株枯死。根腐為雪松疫病的重要受害癥狀,多數為新生根感病,病根初為淺褐色,后為深褐色,皮層內組織水漬狀壞死,病株不萌發新梢,長勢衰退,針葉失綠,易脫落。此病在高坡地和平地均有發生,土壤板結、透性差、雨水多、溫度大的情況下發病重。
1.4 灰霉病
此種病由葡萄孢屬真菌引起,造成嫩梢發生潰瘍、枯梢及小枝枝枯,嚴重影響雪松的生長發育和觀賞價值。該病從幼苗到成株大樹均有發生,重要危害昔時生嫩梢及兩年生小枝,嚴重時可以擴展到兩年生以上的小枝,一般不危害主干。
1.4.1 潰瘍型
發生于嫩梢上,首先在嫩梢基部出現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淡褐色小斑,爾后病斑擴大,中心凹陷,在凹陷部位初期可見水漬狀腐爛,同時顏色也加深至深褐色后病斑截至擴展,病健處發生愈傷組織,原來腐爛的表皮干裂,有的脫落,露出木質部,陰雨天或雨后在不脫落的表皮上可長出灰色霉狀物(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這種類型常出現在病害的高峰期。
1.4.2 嫩梢枯枝型
發生于嫩梢上,早先的癥狀同潰瘍型,但病斑出現水漬狀腐爛以后,不形成愈傷組織,而繼續擴展至嫩梢周長的2/3以上,迅速引起嫩梢由病斑外向下彎曲、萎蔫、枯死,遇上陰雨天,在枯梢上同樣可長出灰色霉狀物,這種癥狀類型出現在病害的初發期至高峰期。
1.4.3 小枝枝枯型
重要發生于兩年生小枝上,危害嚴重的,兩年以上的小枝也有少量發生。兩年生小枝上的病斑重要是早期枯死的側嫩梢向小枝擴展的效果,在擴展的歷程,開始癥狀不顯著,后逐漸在枯梢和小枝接壤處形成赤褐色凹陷的一圈,繼續擴展,形成顯著的病斑,病斑不開裂,有少量的樹脂溢出,用手剝開皮層,可見病斑皮層和木質部皮層均變深褐色,而木質部內皮層穩定色。病斑擴展至小枝一周后,病斑以上部門枯死。
灰霉病的發生與盛行與天氣條件關系親熱,高溫晦氣于發病,高濕有利于發病,病原菌腐生能力強。春季到初夏,雪松植株組織幼嫩,如果低溫多雨天氣多,很容易發病,但在天氣干燥少雨的地區則發病稍微,秋季溫度也適合病原菌生長,但雪松嫩梢已經木質化,晦氣于病菌侵入,一般發病稍微,但在秋季多雨的地區,也常有發病。
2 雪松重要病害的綜合防治技術
2.1 適地適樹
應根據雪松的生態學特征選擇陣勢較高、排水良好、土質肥沃松散的中性至酸性土壤栽植雪松,同時注重不栽植在大氣污染較嚴重的的工業區及灰塵較多的馬路兩側。如果必須栽植在這些地區,應加強種植管理,以加強樹勢、提高抗性。
2.2加強栽增管理,做到科學養護
(1)栽植前樹穴換土 根據雪松的習性,在一些土壤條件不理想的地方栽植雪松,必須在栽種前將樹穴中的土換入篩選配制好的土。
(2)適時施肥,增添土壤肥力 春秋兩季在樹穴內開穴施肥,施肥量可根據樹體的大小酌情考慮,一般15年生樹可以一次株施250克復合肥,春秋各施一次。施肥時應注重春季多用含氮量較高的肥料,秋季則必須多施含磷、鉀較多的肥料。
(3)合理澆灌 干旱季節實時開穴澆灌,且一定要澆透,等干透后再澆第二遍;雨季實時排水;來年春天如果土壤比較濕潤則要控制澆水,反之則要澆透水,以防止因干旱引起針葉大量脫落而削弱樹勢。
(4)降漬排濕 雪松病害常在雨水多、土壤濕潤的環境下發生,水多則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侵染,根據病害發生特點舉行松土、除草、排水和降漬,能抑制病菌的繁殖和擴散,促進植株迅速恢復生長。
2.3合理使用藥物防治
藥物防治就是使用化學藥劑殺死或抑制病原物,防止或減輕病害的危害,化學防治是控制雪松病蟲害伸張的重要措施。對雪松枯梢病可選用40%多菌靈膠懸劑1000倍液、7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4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等,于4-5月份噴灑植株的葉、梢、枝,發病輕的地方可噴施1-2次,用藥距離為15天,發病重的地方每隔10天噴1次,直至病情得到控制。有腐爛病斑的樹要用刀刮去病斑,再涂刷藥劑。如果發現根頸處有腐爛現象,則要用同樣的實驗的藥液開穴澆灌,發現病情后,在每年的春夏天(4月中旬-6月初)及秋季(8月下旬-10月上旬),于樹干上發病處用刀刮平后涂刷上藥液,每隔15天1次。對成齡大樹,可用20克乙磷鋁加70%敵克松10克夾雜液松土后灌根,對于防治雪松疫病的效果很好。
3 問題、對策和展望
3.1 雪松作為園林綠地中景觀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門,其施展的作用不能忽視,因此,在雪松病害的防治上,應當堅持合理種植措施,對雪松舉行養護。發現病害時合理選用適當藥劑舉行防治,防治歷程中應注重防治與生態土環境的關系,優先選用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并削減農用的用量和使用次數,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3.2在雪松的調運歷程中,應嚴格檢疫制度,阻止雪松病害病原菌的境外傳入和人為遠距離擴散傳播與危害。
3.3在雪松病害的防治中,應做到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強雪松病害發生的紀律和防治技術研究。
(2)對重要的病害舉行系統調查與監測,有針對性地對常發病害舉行實時的展望和防治指導。
(3)親熱注重雪松病害的發生與危害,在發生初期實時舉行科學合理的防治。
(4)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阻止中、高毒農藥的使用。
3.4 植物病原的抗藥性,已經成為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一個值得注重的問題。因此,在雪松病害的防治歷程中,應當及早防止雪松病害的病原物抗藥性的發生。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7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