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1、側柏毛蟲(Dendrolimus suffuscus Lajonquiere),是側柏毒蛾的幼蟲,是側柏防護林的重要食葉害蟲。該蟲1年2代,以3--5齡幼蟲在落葉層或石塊下越冬。翌年3月中旬上樹危害,至4月中旬老熟化蛹,6月上旬第1代幼蟲孵化,至7月上、中旬老熟化蛹,8月中、下旬第2代幼蟲孵化,危害至10月上、中旬下樹越冬。
防治要點:
(1)農業防治。
加強林木管理,適時、實時修剪和伐除,在該蟲越冬期環剝樹皮,集中銷毀,并可在幼蟲大發生時舉行人工捕捉。
(2)物理防治。根據成蟲趨光性,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
(3)生物防治。
此蟲天敵種類多,發生量不大時盡管不用化防,注重保護天敵,如釋放寄生蜂等。
(4)化學防治。
幼蟲密度大時,宜早治,使用飛機低容量噴灑25%滅幼脲3號防治幼蟲,每畝用藥23-45g,噴液量10.5kg,防治效果可達98%,飛機防治要在晴天、三級以下風力的條件下舉行;人工噴灑25%滅幼脲3號,1:1500倍液可防治幼蟲,效果可達90%以上,一般防治應在2-4齡期舉行,根據需要可以加少量菊酯類農藥。
二、側柏大蚜:
分布與為害 側柏大蚜Cinara tujafilina del Guercio又名柏大蚜。屬同翅目,大蚜科。分布較廣。為害側柏,垂柏、千柏、龍柏、鉛筆柏、撒金柏和金鐘柏等。是柏樹上的主下午蟲之一,特別對側柏綠籬和側柏幼苗危害性極大。嫩枝上蟲體密布成層,大量滲透蜜露,引發煤污病,輕者影響樹木生長,重者幼樹干枯死亡。
形態特征
有翅孤雌蚜體長約3毫米左右,腹部咖啡色,胸、足和腹管墨綠色。無翅孤雌蚜體長約3毫米,咖啡色略帶薄粉。額瘤不顯,觸角細短。卵橢圓形,初產黃綠色,孵前玄色。若蚜與無翅孤雌蚜似同,暗綠色。
生活習性 河北地區一年發生10代左右,以卵在柏枝葉上越冬,昆蟲地區以卵和無翅雌成蚜越冬。翌年3月尾至4月上旬越冬卵孵化,并舉行孤雌繁殖。5月中旬出現有翅蚜,舉行遷飛擴散,喜群棲在二年生枝條上為害,北京地區5-6月、9-10月為兩次為害高峰,以夏末秋初為害較嚴重。10月出現性蚜,11月為產卵盛期,每處產卵4-5粒,卵多產于小枝鱗片上,以卵越冬。特別是側柏幼苗、幼樹和綠籬受害后,在冬季和早春經大風吹襲后,失水極容易干枯死亡。
綜合防治
(1)保護和利用天敵 如七星瓢蟲、異色瓢蟲、日光蜂、蚜小蜂、大灰食蚜蠅、草蛉和食蚜虻等。春季發生不嚴重時,盡管不打藥劑,可噴清水沖刷蟲體,以保護日后的天敵繁殖與生長。
(2)藥劑防治 發生嚴重時,噴施25%阿克泰水渙散粒劑或20%康福多濃可溶劑5000倍液。
每年發生約20代,體形較大,整年為害。防治可采取1.2%苦煙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亦可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防治。
三、雙條杉天牛:
雙條杉天牛又名蛀木蟲,屬鞘翅目天牛科,為杉、柏主下午蟲。幼蟲取食于皮、木之間,切斷水分、養分的運送,引起針葉黃化,長勢衰退,重則引起風折、雪折,嚴重時很快造成整株或整枝樹木死亡。直接影響杉、柏的速生豐產和優質良材的形成。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0mm左右,圓筒形略扁,黑褐色或棕色,前翅中心及末尾有兩條玄色橫寬帶,兩黑帶之間為棕黃色,翅前端為駝色。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5mm左右,圓筒形,略扁,體乳白色,無足。
卵:長橢圓形,長1.6mm左右,白色。
蛹:長15mm左右,淡黃色。
防治方式如下:
1、加強撫育管理,防治和清除蟲害。
①深挖松土,挖壕壓青,追施土雜肥,促進苗木速生,加強樹勢。
②冬季舉行疏伐,伐除蟲害木、虛弱木、被壓木等,使林分疏密適宜、透風透光良好,樹木生長興旺,加強對蟲害的抵制力。
③夏天實時砍除枯死木和風折木,除去根際萌蘗,清除林內枝丫,保持林內衛生。
2、發動群眾,人工捕捉。
①越冬成蟲還未外出活動前,在前一年發生蟲害的林地,用白涂劑刷2 米以下的樹干預防成蟲產卵。
②越冬成蟲外出活動交尾時期,在林內捕捉成蟲。
③在初孵幼蟲為害處,用小刀刮破樹皮,搜殺幼蟲。也可用木錘敲擊流脂處,擊死初孵幼蟲。
3、藥劑防治。
①成蟲期,在蟲口密度高、郁閉度大的林區,可用敵敵畏煙劑熏殺。
②初孵幼蟲期,可用6% 可濕性六六六、50% 甲基氧化樂果乳劑、20% 益果乳劑、20% 蔬果磷乳劑、25% 殺蟲脒水劑的100 倍液;8% 敵敵畏1 倍、一線油(柴油或煤油)9 倍夾雜,噴濕3 米以下樹干或重點噴流脂處,效果很好。
4、保護和利用天敵。
雙條杉天牛幼蟲和蛹期,有柄腹繭蜂、腫腿蜂、紅頭繭蜂、白腹繭蜂等多種天敵,應加以保護和利用。
四、側柏葉凋病
側柏葉凋病為側柏的一種重要病害。為害嚴重時可造成大片側柏樹葉凋枯,似火燒狀。樹勢嚴重虛弱,易招致次期害蟲柏樹雙條杉天牛和小蠹甲等危害,加速樹木的死亡。
該菌在病葉上過冬,次年4月開始活動,5月開始先從樹冠下部葉子侵染,得病葉子初期出現黃斑,逐漸擴大,使整枝柏葉變黃,較后釀成黃褐色。6月病葉上出現黑點,即病菌的繁殖器官,并放出孢子舉行再感染。如果樹林較密,林中濕度較大,溫度適合,就大量傳播侵染,造成病害大盛行,以6-7月發病較嚴重。在密林中往往有一發病中心,逐漸往外伸張成片,嚴重時似火燒狀,病葉大批脫落,常從樹干樹枝上又萌發出一叢叢新葉,人們叫它“樹胡子”。
病害一般山溝比山頂嚴重,陰坡比陽坡嚴重,密林比稀林嚴重,陰雨濕潤天氣較重。
防治方式:
1,秋、冬季清掃樹下病葉銷毀,染來源。清除過冬病菌,削減第一次侵
2,在5~8月份,每兩周噴1次1:1:100的波爾多液預防,特別注重嚴格控制初侵染,發現初侵染發病中心,要舉行封鎖,防止伸張。
3,過密的柏樹林要適當舉行疏伐,使林內透風透光,削減發病條件。
五、側柏葉枯病:
側柏葉枯病是一種重要的葉部病害。在江蘇、安徽等省大面積發生。
癥 狀:該病侵染昔時生新葉、幼嫩細枝與鱗葉。感病植株昔時不出現癥狀,翌年3月葉迅速枯萎。6月中旬前后,在枯死鱗葉和細枝上,發生玄色顆粒狀物,為病原菌的子囊盤。子囊盤遇濕吸水膨脹呈杯狀,橄欖色。側柏受害后,樹冠似火燒狀的凋枯,病葉大批脫落,枝條枯死。在主干或枝干上萌發出一叢叢的小枝葉,所謂“樹胡子”。延續數年受害引起全株枯死。
病 原:病原為側柏綠膠杯菌(Chl oscypha platycladus sp.noV.),隸屬子囊菌亞門、盤菌綱、柔膜菌目真菌。
發病紀律:樹冠內部和下部發生嚴重,昔時秋梢基本不受害。6月高溫、降雨量大,冬季嚴寒、干燥,次年病情就嚴重,反之亦然。該病原菌是一種寄生性不強的盤菌,植株生長虛弱容易感染,通常影響側柏生長的各種因素,都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生長。
防 治:①適度修枝,改善側柏的生長環境,降低侵染源。②增施肥料,促進生長。③子囊孢子釋放高峰時期,噴施40%滅病威、或40%多菌靈、或40%百菌清500倍液舉行防治。④選用抗病品種。
六、側柏紅蜘蛛
防治方式:1.在不影響樹木生長和觀賞的情況下,可噴清水沖洗或噴0.1-0.3度的石硫合劑洗濯。
2.將藥粒均勻撒在溝底,并覆土澆足水。或在彎形溝內(或開墩)澆灌100倍的40%氧化樂果乳油,干徑每厘米澆2-3公斤,滲完后封墩,藥效期長,效果好,且不污染空氣,不傷天敵,噴灑用800倍的20%三氯殺螨醇乳油或2000倍的73%克螨特乳油等殺螨劑。噴藥時一定捉住初發期,噴灑要均勻,力爭每年5月初噴一次,10月初噴一次,即能基本控制螨害。
提防側柏病害蟲損害的幾點看法
1.加強苗圃管理:實時中耕除草,削減地老虎的為害。
2.誘殺成蟲:在發蛾盛期用黑光燈或糖醋酒液誘殺。
3.捕捉幼蟲:于早晨在斷苗周圍或沿著殘留在洞口的被害莖葉,將土扒開3~6厘米深,即可捕到高齡幼蟲。
4.藥劑防治:地老虎3齡前為害幼苗地上部門,可選用2.5%敵百蟲粉劑45千克/公頃噴粉,或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實時噴施,若在藥中添加“效力增”高滲增效劑,則效果更好。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7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