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楊樹細菌性潰瘍病和爛皮病重要分布在東北、西北、華北地區,是我國北方防護林、用材林、城鄉綠化楊樹的常見病及多發病。
楊樹細菌性潰瘍病和爛皮病是天下聞名的重要的楊樹枝干病害,也是常見病、多發病。其流行癥菌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可長期隱蔽在楊樹樹體上。
一、發病因素。該型病與凍害、日灼傷、蟲害、鹽害、旱害的程度成正比例。
栽植用苗木過大、移植次數過多、假植太久的大苗或幼樹,在移植后不易恢復生氣,或者因整枝技術不佳、修剪過強、機械危險多時,有利于發病。
另外,大多數楊樹品種在環境條件不良、種植措施晦氣的地區或年份,如出現干旱、水澇、日灼、凍害等惡劣條件時,會嚴重發病,且病害發生迅速,造成偉大損失。
二、發病癥狀。該型病危害楊樹枝干皮部。早春至初夏,病部發生暗褐色水漬狀病斑,在幼枝上形成小的腫瘤突起,有的隆起斑塊逐漸失水,隨之干縮下陷,甚至發生龜裂。剝皮可見皮下形成層腐爛,木質部外面出現褐色區腫瘤部的韌皮部和木質部變色。
變色區于夏天開裂流出棕褐色黏液,有臭味。病害生長到后期,腫瘤不停形成,傷口不停擴大而不能愈合,在下陷的病皮上,出現麋集的小黑點遇雨或濕渡過大時,由黑點頂端擠出乳白色漿狀物,并逐漸變為橘黃色。如果病害發生嚴重,向上一直到枝,向下到根,木料都變色,中心腐爛,形成枯枝。
三、發病紀律。病原細菌在楊樹病株多年的病斑或病皮內隱蔽越冬,第二年春天濕潤多雨時,病菌開始活動(華北地區3月中、下旬開始發病,東北地區稍晚,5-6月是病害盛發期,7月病勢緩和,9月截至生長),并從裂痕中流出病菌黏液蔓延。
病菌的傳播借助于雨水、風、昆蟲、鳥類和人為活動,通過楊樹皮孔、葉痕、托葉痕、芽鱗痕和各種傷口侵入。發病楊樹發生的黏液是重要的侵染源。
四、防治措施。①嚴格舉行檢疫,嚴禁帶病苗木、插條調運,對可疑的苗木、插條舉行消毒處理。對引進的苗木、插條等無性繁殖材料要首先隔離試種,證實確實無病時再引種栽植。②利用抗病品種取代感病品種的設施防治細菌潰瘍病。③發現病株實時清除銷毀。④防重于治:在早春和晚秋季節噴灑天林植物能量合劑600倍液+天達2116細胞膜穩態劑600倍液+天達有機硅6000倍液。
對發病樹木可用天達2116細胞膜穩態劑50倍液+天林植物能量合劑50倍液+天達有機硅100倍液涂干,加強樹勢,快速修復。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