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刺槐種子小蜂 bruchophagus philorobiniae liao
分類職位:膜翅目 hymenoptera 小蜂總科 chalcidoidea 廣肩小蜂科 eurytomidae
形貌:該蟲為害刺槐種子,嚴重影響種子的收獲。撫順地區發生較普遍。
分布:遼寧、內蒙古、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山東、江西、湖北、湖南、陜西、甘肅、寧夏。
寄主: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種子。
重要形態特征:
成蟲 體長2-3mm。雄蟲略小,體玄色具光澤。頭正面觀橫形,略寬于前胸背板,具短毛。復眼卵圓形,紅褐色,3個單眼呈三角形排列。觸角著生于顏面中心,略呈棒狀。胸短,后頭駝狀膨起,具短毛,密布刻點。小盾片弧形膨起,末尾園,翅脈淡黃褐色,前翅緣脈及前后周圍下方略有云斑,后緣脈長于痣脈,緣脈短于痣脈,腹柄橫形。腹部圓形滑膩,產卵管鞘顯著突出。雄蟲體長1.5-2.3mm。體色及刻紋與雌蟲相似,其重要區別在觸角及腹部,觸角除梗節基部玄色外余皆黃褐色,腹柄扁平,長大于寬。
卵 長0.2mm左右。紡錘形。一端具卵柄,其長為卵體的兩倍,卵體無色透明。
幼蟲 體長3.35mm。乳白色,具有棕褐色上顎一對。
蛹 裸蛹,長2.8-4.0mm。頭胸部淡黃色,腹白色。
生物學特征:
1年發生2代,以第2代老熟幼蟲在種子內越冬。翌年5月中旬開始化蛹,6月上旬第一代成蟲出現,并產卵。成蟲卵產在莢果的種子內,少數產在種子周圍。6月下旬至7月出現第一代幼蟲,7月上旬幼蟲在新莢果種實內化蛹,7月中旬出現第二代成蟲,8月上旬出現第二代幼蟲,并以此幼蟲在莢果種實內越冬。幼蟲取食子葉而不傷及種皮。有蟲種子肥大,外面凹凸不平,顏色慘淡,無光澤。一粒種子內多為一頭幼蟲,少少有2頭。幼蟲不轉移,一生僅危害1粒種子。
防治方式:
1.種子調運必須舉行嚴格檢疫,不得將帶蟲種子調入保護區。
2.帳幕熏蒸:在常溫(10℃)條件下,有蟲種子可用溴甲烷,硫酰氟30-35g/m3,磷化鋁9g/m3,熏蒸48-72小時,滅蟲效果好。
3.盡可能采盡樹上種莢,掃凈落在地面上的莢果,削減林間蟲源。
4.播種前用80℃熱水浸種30分鐘,然后加涼水降溫,種子與熱水的容積比為1:5。浸燙后撈出,用麻袋覆蓋2-3天,殺蟲效果100%,同時還具有催芽作用。
5.真空熏蒸 使用國產zx-350型真空熏蒸消毒機,每次處理種子5-25kg,真空度為730-940hg(負壓),真空室內的溫度為15℃時,溴甲烷或硫酰氟60-70g/m3熏蒸2-3小時,幼蟲和蛹的殺滅效果達100%。
6.微波加熱處理 使用er-692型微波爐殺滅刺槐種子小蜂幼蟲,每次處理2kg,當溫度到達60℃后,持續處理1分鐘,殺蟲效果良好。
7.成蟲期可施放敵敵畏殺蟲煙劑,每畝用量0.5-1kg,防治3次以上效果較好。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