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白蠟綿粉蚧,Phenacoccus fraxinus Tang,屬同翅目粉蚧科綿粉蚧屬的害蟲。重要分布于河南、陜西、山西、山東、河北、北京等地;為害白蠟、柿樹、核桃、重陽木、榆、復葉槭、欒樹和懸鈴木等園林植物,葉片受害后招致煤污病,葉片覆蓋黑霉,引起葉片早落。孵化后從卵囊下口爬出,在葉背葉脈兩側牢靠取食并越夏,秋季落葉前轉移到樹皮縫等隱藏處越冬。
圖1:白蠟綿粉蚧的卵囊
01、形態特征
雌成蟲體長4~6毫米,寬2~5毫米,橢圓形,體紫褐色,后頭隆起,腹面平, 全體覆被白色蠟粉,體分節顯著,分節處蠟粉薄;體緣有白色蠟絲18對,向體后蠟絲趨長,腹臍5個;體前、后背裂發達。雄成蟲體長約2毫米,初黃白色,后黑褐色,翅1對,腹末有白色是非蠟絲各1對。 卵 橢圓形,橘黃色。卵囊灰白色,長扁圓形,棉絮狀。若蟲初孵時橢圓形,長約0.4毫米,足發達,尾端有白色是非蠟絲各1對,夏型淡黃色,冬型灰色。蛹體長橢圓形,,體長1.0~1.8毫米,淡黃色包被于灰白色蠟囊內。
圖2:白蠟綿粉蚧在枝條上的為害狀
02、發生紀律
在河南省鄭州地區1年發生1代,以若蟲在樹皮縫、翹皮下、芽鱗間、舊蛹繭或卵囊內越冬。第二年3月上、中旬若蟲開始活動取食,3月中、下旬牝牡分化,雄若蟲排泄蠟絲結繭化蛹,4月上旬為盛期,3~5日后雄蟲羽化、交尾。4月初雌蟲開始產卵,4月下旬為盛期,4月尾至5月初產卵結束。4月下旬至5月尾是若蟲孵化期,5月中旬為盛期,若蟲危害至9月以后開始越冬。越冬若蟲于春季樹液活動時開始吸食危害,雄若蟲老熟后體表排泄蠟絲結白繭化蛹,成蟲羽化后破孔爬出,傍晚常成群圍繞樹冠盤旋飛翔,覓偶交尾,壽命1~3天。雌蟲取食期,從腺孔排泄粘液,充滿葉面和枝條,如油漬狀,招致煤污病發生。雌蟲交尾后在枝干或葉片上排泄白色蠟絲形成卵囊,發生多時樹皮上似披上一層白色棉絮。雌蟲產卵量大,常數百粒產在卵囊內,卵期20天左右。
圖3:剛孵化的橘黃色若蟲
03、防治方式
1.檢疫加強苗木檢疫,以杜絕遠距離傳播伸張;
2.采取改善土肥條件,增添植株抗蟲能力;
3. 合理修剪,使之透風透光,降低蟲口密度。
4.化學防治
(1)早春樹木萌芽前,對白蠟樹整株噴施0.5波美度石硫合劑,清除樹皮縫越冬的白蠟綿粉蚧若蟲。
(2)5月上旬至8月下旬1齡若蟲期,選用萊恩坪安搜介、萊恩坪安林泰、萊恩坪安瑞卡、暴蚜珍等藥劑對發生部位舉行噴霧,一定要噴勻噴透。
圖4:防治蚧殼蟲的藥劑-搜介
圖5:園林養護人員正在施防治白蠟綿粉蚧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