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一、概述
椰心葉甲又稱為椰葉鐵甲、椰子葉甲、椰心潛甲、椰子紅胸葉蟲、椰子扁金花蟲、椰子剛毛葉甲等,是棕櫚科植物的主下午蟲,被我國列為阻止進境的國際二類植物檢疫對象,屬于撲滅性害蟲。
2021年6月,椰心葉甲首先在椰子之鄉海南省的海口市被發現。海南全省18個市縣都發生了疫情,染蟲椰子樹達317萬株,受害191萬株,致使海南椰子產量大幅下滑。
棕櫚科植物是我國南方重要的園林植物,危害加那利海棗、大王椰子、國工椰子、針葵、老人葵等植物,對其組成了嚴重的威脅。
二、形態特征
椰心葉甲屬于鞘翅目鐵甲科,為完全反常昆蟲,一生經過成蟲、卵、幼蟲、蛹四個階段。
成蟲體扁平狹長,體長8~10毫米,寬處約2毫米,體形稍扁。頭部、復眼、觸角均呈黑褐色,前胸后頭橙黃色,鞘翅藍玄色具有金屬光澤,其上有由小刻點組成的縱紋數條,腹面黑褐色,足黃色。觸角11節,末4節深褐色,別的黃褐色。
幼蟲白色至灰白色。卵褐色,長約1.5毫米,寬約1毫米,長形,兩頭寬圓,卵殼外面有細網紋。蛹與幼蟲相似,但個別稍粗,出現翅芽和足,腹末仍有尾突,但基部的氣門啟齒消逝。
三、生物學特征及危害癥狀
椰心葉甲每年發生3~6代,世代重疊。完成一個世代約需要52天,代數及發育速度因地而異。成蟲選擇心葉的基部產卵,產下單個或排成縱行,一端粘附在葉面上。卵期4~5天,幼蟲有4~5個齡期,歷經30~40天。蛹期5~7天。成蟲羽化后約12天發育成熟。雌蟲產卵約100粒,壽命2~3個月。
一般喜在3~6年的幼樹上危害,在尚未開放的心葉中取食,一個未開放心葉中可能有多達幾十頭甚至成百上千頭幼蟲,將一處心葉吃盡后即轉向別處心葉。
在末開放的心葉部,成蟲、幼蟲沿葉脈品味葉的表皮薄壁組織,導致葉肉細胞死亡。葉表留下與葉脈平行的狹長褐色條紋,這些條紋形成狹長傷疤,又隨心葉舒展出現大型褐色壞死區或出現失水青枯現象,新葉抽出舒展后為枯黃狀;嚴重時葉子卷曲皺縮呈灼傷狀;葉片嚴重受害后,可顯示枯萎、破碎、折枝或僅余下葉脈等被害狀,有時頂部幾張葉片均呈火燎焦枯,長期樹勢衰敗可導致整個植株枯死。
四、防治方式
(一)噴施殺蟲劑。可用線蟲爭、氧化樂果、馬拉硫磷、綠福、樂斯本等殺蟲劑每隔10天噴殺1次,延續噴殺3次。也可結實用略高濃度的藥液涂抹心葉,或用棉花浸泡藥液后綁在未睜開的新葉的葉尖處,使藥液充分浸入到心葉內,從而起到較佳的防治效果。噴藥時加點煤油或柴油以加強滲透作用,效果更佳。
珠海市曾經用8%線蟲凈乳油對棕櫚科植物舉行打孔注藥,對椰心葉甲的防治效果良好。
(二)使用葉甲清粉劑掛包防治。掛包法的操作方式是:危害嚴重的植株掛藥2小包,其中1包放置在心葉基部幼嫩葉片內側,塞入心葉與旁側葉片之間,并用掛包線牢靠在1.5米以上長的心葉(一般為第2片心葉)葉梗上,用于殺死藏于心葉內的幼蟲、成蟲和卵。另1包牢靠在為害較嚴重的心葉上方內側,再把心葉和周圍幾片心葉捆綁在一起,用于殺死葉片上部的害蟲。如心葉上部未發現成蟲或成蟲少于20頭,則該樹用藥一包,該藥包置于新葉基部。然后在藥包上部緩慢淋水,讓水逐步滲入有蟲的葉片和心葉深處。危害不嚴重的只在心葉底端掛一包藥。
(三)使用綠僵菌防治。把綠僵菌制成的藥劑,配成一定濃度噴施在染蟲的植株心葉上即可。綠僵菌對環境比較敏感,侵染害蟲較適溫度為15~30℃,較適合相對濕度50~100%,高溫干燥、大雨天氣會嚴重影響防治效果。
(四)利用天敵防治。引進外洋天敵是持續控制椰心葉甲的有用措施。椰心葉甲寄生性天敵有6種,捕食性天敵有3種,現在應用較為樂成的有3種。我國臺灣于2021年11月從關島引進椰扁甲嚙小蜂,經過高雄和屏東地區釋放,椰心葉甲已得到控制。在越南也有樂成的經驗。
海南幾年前也開始引進椰扁甲嚙小蜂和椰甲截脈姬小蜂來防治椰心葉甲。姬小蜂寄生椰心葉甲的高齡幼蟲,嚙小蜂寄生椰心葉甲的蛹,它們在幼蟲或蛹的體內產卵并孵化繁殖,從而將椰心葉甲幼蟲或蛹殺死。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