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泡桐網蝽學名EteoneusangulatusDrakeetMaa,又叫角菱背網蝽,學名半翅目,網蝽科。寄主重要有泡桐。
為害特點
泡桐網蝽成、若蟲均能為害,重要在葉背吸食汁液,被害葉片正面形成蒼白點,后頭有褐色黑點狀蟲糞及排泄物,發生嚴重的葉片變褐反卷脫落,嫩枝枯死,甚至整株死亡。
形態特征
成蟲 體長4.0-4.8毫米,寬2.5毫米左右,體黃褐色,扁平狀。觸角4節,黑褐色,第3節細長,第4節略膨大;頭頂后頭正中有一對弧狀隆起。前胸背板近似菱形,前端平,兩側角尖銳,后端呈等邊三角形,背板中心有一條縱隆脊,可伸達三角突的末尾;前端近前緣處有兩個近長方形的黑斑;背板上充滿深褐色刻點。前翅淡黃褐色或灰黃色。翅端圓鈍,翅面上有許多網狀紋。前緣脈呈圓弧狀,后翅稍短于前翅,煙黃色,靠近翅脈處具蘭色閃光。雄蟲腹部黃褐色,色澤較重,第8節近三角形。足,黃褐色,較細長,跗節第1節末尾有兩個勾形爪,中心有1個墊。
卵 白色,長橢圓形,中心有1個小黑點。
若蟲 共6齡,長0.6-0.7毫米,寬0.2-0.3毫米,初孵化時白色透明,后漸變為清黃色,長條形。
發生紀律
泡桐網蝽1年發生3代,有世代重疊現象。以成蟲在泡桐基部地面1-4cm深處或向陽面的皮縫內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成蟲活動,4月上旬吸食幼嫩葉片汁液,5月上旬開始產卵。第一代卵歷期7-8天,第2、3代卵歷期4-5天。第一代若蟲于5月中旬出現,6月上旬為盛期,第2代若蟲出現盛期在7月上旬,8月中旬為第三代幼蟲出現盛期。6月中旬出現第1代成蟲,6月下旬為盛期,第3代成蟲壽命最長,達230天左右。第3代成蟲于10月中旬以后陸續截至取食,進入越冬期。成蟲羽化5-7天后開始交尾,交尾后3-5天開始產卵,將卵產于葉后頭的側脈上,也有少量卵產在主脈梢頭或散產在葉面上有孔洞邊緣的葉肉內。雌成蟲較雄成蟲早羽化3-4天。成蟲較敏感,受驚后立刻轉移,有假死性。成蟲、若蟲多聚集在葉背靠近葉柄的葉脈處取食危害。7-8月為危害盛期,品種間抗蟲性有不同,其中蘭考桐葉片受害率高,秋葉桐和毛泡桐較抗蟲。泡桐網蝽重要靠苗木、原木運輸,向遠距離擴散伸張。
防治方式
(1)保護和利用天敵。(2)因地制宜的選擇較抗蟲品種。(3)加強種植管理,加強樹勢,提高抵制力。實時清算落葉、雜草并集中銷毀,削減蟲源。(4)嚴格檢疫,阻止從疫區引進苗木。(5)成、若蟲發生期,樹干基部注射50%甲胺磷原液或40%久效磷1:1稀釋液。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用2.5%溴氰菊酯3000-5000倍液噴灑葉面舉行防治。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