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大自然中的樹木。千姿百態;尤其是自然風景區及古代廟宇的古樹名木,更是奇姿異態,各臻其妙!樹樁盆景就是這些古樹名木在方寸盆中的縮影。盆景運用藝術手法,不僅把樹木的神態濃縮于盆中,使其既有優美的造型,又合深刻的意境,同時,將其勃勃生機也移植于盆中,所以說它是有生命的藝術品。
人們把它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有生命的雕塑”是再恰當不過了。由此可得出三條樁景造型的基本原則,這就是自然、古老和矮小。
一、自然
樁景造型要師法自然,來不得半點矯揉做作,在布局剪裁和制作方面達到自然而然。
違背自然、歪曲自然、畫蛇添足的造型方法是勞而無功的。正如清代學者葉曼說的:“美術乎天者也,本乎天自有之美也。”“天”就是自然,一切美都以自然為本。那么,怎樣做才能使樁景造型合乎自然呢?下邊談幾點這方面的造型規則:
1、樹干從基部至頂梢,應是漸漸變細,如果上粗下細,或中間細兩端粗,狀如葫蘆,則不合乎自然。
2、側枝應是下粗上細;枝冠(指整個側枝)應是下大上小,比例要恰當,納頂(頂片)要順勢,不一定要同基部在一條直線上。
3、枝干如需制“彎”亦應下邊的“彎”大,上邊的“彎”小;“彎”的安排不講究整齊對稱,要力避呆板。
4、剪裁口要求愈合完全,猶如鬼斧神工。雖是人為,但卻不露人工痕跡,宛若天然生就。校景的形態來源于自然,但樁景還有其藝術屬性的一面,這就不能直接把自然樹形完全照搬到盆缽之中,而是要根據藝術規律對自然樹形舉行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詩情畫意,從它優美的姿態中,表達出一定的意境,達到形神兼備的目的,也就是常說的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為達上述目的,在樁景造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造型要講究態勢,態勢是指樁景形象所顯示出的力量感(其中包招生命力)、動靜感和均衡感等等。
(2)造型要尋求奇持,此中的奇就是新的意思,要依照自然規律創作出新的而不是司空見慣的作品,奇雖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那種無視情理違背自然的奇,是不足取的。
(3)樹冠安排布局要講究層次分明,便于通風透光,承受雨露,但又不遮擋視線。
(4)剔除冗雜,講究簡括,剪除那些平行枝、交叉枝、垂直枝、對生枝和輪生枝等。
(5)根、干、枝、葉各部門之間講究比例協調,這需要使用特殊的栽培和制作技術,如用控水和控肥的辦法,使葉變小、節變短等。
二、古老
樹樁盆景不僅要求行自然優美的形態,還要求老態龍鐘,古色古香,這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特點之一。因此,形態古老,也成為樁景造型的原則之一。依此原則,則應如下方法舉行造型:
(1)樹干須有一定的粗度,但忌臃腫,以瘦硬如鐵為佳品。
(2)樹干宜有一定的曲度,細長光滑的直干毫無古雅之趣。
(3)樹皮應斑駁皺裂,間有疤痕,如千年古松的龍鱗一樣。
(4)樹頂枯朽,而枝葉蔥茂,狀如漢柏。
(5)劈干,將整株樹自頂至根一劈為二,如遭雷擊,發人遐想。
(6)粗根裸露,如龍似蛇,縱橫盤桓,饒有風趣。
以上造型方法,均能使樁景顯示老態,事實上凡老樹古木自然而然地就應該有這樣形態,所以說這些做法,都不違背自然原則。
樁景藝術就是將自然樹木,運用各種手段縮小到盆中,所以,一切樁景造型都是縮景。縮景即縮龍成寸,以小見大是其應依的原則之一。雖是株高不盈尺的小樹,在樁景中卻似千年古木一般,即所謂“盈尺大如山谷中”,但不是越小越好。所謂小,其意有二:一是說比自然中的樹木小;二是說如將兩件大小不同、程度不相上下的作品相比,應是小的好。據本人想法,小的樁景,關鍵是能否小中見大。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50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