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種植八步驟
發布時間:2024-06-06 00:02:23 編輯:
潤博園林 人氣:
芍藥別名白芍、杭芍、亳芍、川芍等,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而優美,其根入藥有平抑肝陽,斂陰養血,收汗緩中之成果。其種植技術如下: 一、整地施基肥。選擇土層粘稠,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松散肥沃的沙壤土田塊栽植。每畝均勻撒施優質有機肥3000-4000公斤、三元復合肥50-60公斤作基肥,深翻60厘米,耙細整平。 二、選種繁殖。芍藥的繁殖有分根繁殖和種子繁殖等方式,生產上多采取分根繁殖法。秋季結合收刨芍藥,選取根粗長均勻、頂芽粗壯、無病蟲害的芍藥植株,把直徑0.5厘米以上的大根切下入藥,留下具有芽頭(也稱芍頭)的根叢作種用。將作種用的芽頭按大小及自然生長形狀分塊(也稱芍芽),每塊以帶粗壯芽2--3個、厚度2厘米左右為宜。每畝芍藥根的芍芽可定植3-5畝大田。芍芽應隨切隨栽,如一時栽不完,可將芍芽貯藏到20厘米深的濕沙坑內。 三、栽植。一般于8月下旬至9月栽植,宜早不宜晚,較遲不跨越10月下旬,否則芍芽已發新根,會影響芍藥的產量和質量。為出苗整齊,便于管理,應將芍芽按大小分級舉行穴栽。栽植行株距50厘米×30厘米,穴深12厘米、直徑20厘米;穴內先澆足水,水滲下后在穴底鋪4厘米厚的腐熟廄肥,其上覆土4厘米厚,壓實后將芍芽芽尖朝上放入穴中心,每穴放芍芽1-2個。栽后每穴培土10-15厘米高。越冬前要澆足防凍水。 四、中耕除草。翌年早春土壤解凍后,實時去除培土,并松土保墑,以利出苗。幼苗出土后的2年內,每年應中耕除草3-4次;以后每年在植株萌芽至封壟前應除草4--6次。夏天干旱時應中耕保墑;冬季結合中耕舉行全面清園,以減輕病蟲害。 五、肥水運籌。芍藥是喜肥作物。除施足基肥外,從栽后第2年起,每年需追肥3次;第1次在3月中耕除草后,每畝施人畜糞肥水1500---2000公斤;第2次、第3次劃分在5月和7月,每次每畝施人畜糞肥水1500公斤、餅肥25-30公斤,或三元復合肥40--60公斤。芍藥喜干怕澇,一般不需澆水,僅需在嚴重干旱時一次灌透水。多雨季節必須清溝排水,否則淹水6小時后會導致爛根而全株枯死。 六、剪花去蕾。藥用芍藥在栽后第3年開花。開花后除留栽植株外,于4月尾至5月初的早晨,將初綻的花蕾從花莖基部輕輕剪下,作插花或切花,以利于集中養分供應根部生長需要。 七、病蟲害防治。危害芍藥的病蟲害有灰霉病、銹病、軟腐病、蠐螬、小地老虎等。灰霉病可用甲霜靈、波爾多液等防治;銹病可用粉銹寧、敵唑酮、敵力脫等防治;軟腐病用農用鏈霉素、代森錳鋅、加瑞農等防治;蠐螬、小地老虎等用甲基異柳磷、辛硫磷、呋喃丹等藥劑灌根或順壟撒施防治。 八、采收。一般于栽后第4年的8-9月,選晴天采收芍藥的老根。采收時,先割去植株莖葉,然后挖出全根,除去土壤,將主根和側根剪下待加工。 最新信息 蔦蘿的盆栽管理
合歡吉丁蟲的發生與防治 花卉根腐病防治措施“迷你”花卉迷煞市民眼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6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