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中國盆景源遠流長,派別眾多,類型龐大,形式多樣。長期以來,中國盆景的分類問題一直眾說紛紜,給中國盆景在科研、生產、評選、銷售、教學、著述、學術交流等方面帶來了一系列的爭論和貧苦,對中國盆景生長帶來了一些晦氣影響。因此,我們在研究了中國盆景的各種分類方式、中國盆景的現狀及生長趨勢的基礎上,提出并詳細敘述了“中國盆景系統分類法”。
1.中國盆景系統分類法的分類系統
我國寬大的盆景工作者,在長期的盆景生產實踐中,劃分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種分類方式,(1)按盆景所用植物分類,把盆景分為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這種分類方式的重要缺點是對盆景分類不全面、命名禁絕確。如樹石盆景無法歸類;樹樁盆景的提法既不科學也禁絕確,雖然以前盆景的制作大多從山野掘取奇古樹樁,經過上盆培育、藝術加工而成,而現階段,我們一方面主張在保持環境、保護資本的情況下,適量地有設計地到山野掘取樹樁制作盆景,而更多的提倡在生產基地培育樹木料料制作盆景,況且樹樁就是樹木植物,因此把樹樁盆景改稱為樹木盆景更為正確合理;山水盆景中的“山水”泛指“風景”,樹木也含其內,用辭過于籠統。同時這種分類方式不能反映盆景的造型結構技法特點、形式及規格大小。(2)按盆景大小分類,根據盆景的體量大小把盆景分為:特大型(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掌上)盆景五種,這種分類方式的優點是能反映盆景的大小,其缺點在于不能反映盆景的質料種類、造型結構身手特點、結構形式,且在各種型的分類標準上又存在各種分岐。(3)簡單分級分類法,新中國解放初期的盆景只分樁景再分為多少式的一級分類法;20世紀70年月把盆景分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類下又分多少式的“類一式”或“型—式”的二級分類法,也都過于簡單,不能反映盆景造型結構身手特點及盆景體量大小,更不能反映現階段造型結構身手的新生長。(4)彭春生教授的“系統分類法”,對中國盆景舉行了比較系統的分類,但是它的分類仍有缺陷,樹石盆景分類過于簡單,型和亞型的劃分有些不妥等。
為了戰勝以往這些盆景分類方式的缺陷,我們提出了“中國盆景系統分類法”的六級分類系統即“類——型——組——式——號——名”,它能系統的全面的反映盆景的質料種類、造型結構的重點、造型結構的技法特點、結構形式、體量大小及景名。例如,聞名盆景藝術大師趙慶泉的盆景《八駿圖》的系統分類是:樹石類——水旱型——溪澗江河組——溪澗式——大號——八駿圖。
2.中國盆景系統分類法的分類方式
2.1 六級分類系統的劃分依據、標準和方式
“中國盆景系統分類法”的六級分類系統“類——型——組——式——號——名”的劃分依據、標準和方式劃分敘述如下。
2.1.1 類
類是中國盆景系統分類的第一級,也是較重要的一級。
以往的各種盆景分類方式有許多不同的劃分類的依據和標準,我們研究以為,盆景分類的類—級的科學合理的劃分依據應為盆景所用的較重要質料,這種質料或體量大或數目多,占有絕對主導職位。從長期以來的盆景生產實踐可以看到,組成盆景的較重要質料有樹木植物和山石二種。對于草本植物在盆景中也有應用,但在盆景制作造型中,因“以小見大”之藝術要求,常以“草”為“樹”來顯示自然情景,因而應歸于樹木盆景,而要真正顯示盆景中的“草”應以鋪苔來顯示。另外,水是盆景的養護質料,不能劃入組成盆景本體的質料范圍。在中國盆景中,有的由一種重要質料組成,或者是樹木植物,或者是山石;有的由二種重要質料組成,即樹木植物和山石。因此,我們把中國盆景分成三大類。
(1)樹木類,即樹木盆景 這類盆景數目較多、盛行較廣、歷史長遠,其重要組成質料為樹木植物包羅野外的樹樁、生產培育的樹木植物。這種樹木盆景的制作可以配以其它質料,如點石、擺件、苔蘚,但這些質料在體量上小或數目上少,甚或是無關緊要的,有時無它而不影響盆景的藝術美和意境美。如嶺南盆景一代宗師——孔泰初的《春復春》雀梅盆景,盆中只一株雀梅樹樁,遠看,基本穩重,氣焰雄渾剛勁,盡顯古木雄風;近看,枝條蟠曲有力,枝梢嫩芽點點,好像告訴人們,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的春天又降臨人世。
(2)山石類,即山石盆景 這類盆景數目較多,盛行較廣,歷史長遠,其重要組成質料為山石(或以朽木為石,或以陶土為石),亦可以配以其它質料,如水、土、沙、小草、小樹、苔蘚、擺件等,但這些質料在體量上小和數目上少,處于次要遵守職位,甚或是無關緊要的。這類盆景以往稱為山水盆景是不妥的,如前所述山水盆景中的“山水”泛指“風景”,以是稱為山石盆景更為適當。
(3)樹石類,即樹木山石組合盆景 它是現在中國盆景生長和盆景藝術創新的重要偏向,它能在盆內再現自然界樹木、山石、水域、坡地、草叢等樹石并茂的“完整”景觀,其內容豐富多彩、意境深遠,能充分顯示自然美,高度締造藝術美和意境美。這類盆景的重要組成質料為樹木植物和山石,兩者或體量大或數目多,在盆景的結構上都應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舍去了一方,另一方不能成立或大為遜色。如趙慶泉的《古木清池》盆景就是樹石組合盆景的一個代表,該盆景得到2021年昆明世博會大獎,它由6株大小形態紛歧樣的榔榆和多塊龜紋石組成,經造型結構組成一幅“完整”的自然山水畫,顯示了原始而單純的自然美。
2.1.2 型
型是系統分類的第二級。
在各種盆景中,其重要質料造型結構的重點和技法紛歧樣,因此,我們依據盆景重要質料的造型結構的重點和技法不同,把各種盆景劃分成多少型。
(1)樹木類盆景分為三型,①枝干型,這種盆景的造型結構的重點在樹干和枝葉,其樹干和枝葉有多種造型形式,如直干式、風吹式盆景等。②根型,這種盆景的造型結構的重點在根部,并有多種藝術造型形式,如連根式盆景等。③花果型,這種盆景的造型結構的重點在花和果,要求花多、果多、色艷、構圖美,且為其觀賞重點,如杜鵑花盆景、四季桔盆景、石榴盆景等。
(2)山石類盆景分為二型,①旱型盆景,其造型結構的重點和技法是山石在旱盆或旱盆的土(沙)中的造型和結構,以顯示平川上的山嶺景致,或茫茫旱漠中的孤石禿峰,或冰天雪地的北國風景。②水旱型盆景,其造型結構的重點和技法是山石在盆內水域中的造型和結構通過石與水域多樣藝術的變化、組合和造型以顯示大自然山水之美,如福州楊春明的山石盆景《直薄云天》,以海浮石制作而成,湖中白帆點點、山腰樓宇若隱若現,盡顯山勢險要、高聳入云、直薄云天之情景。
(3)樹石類盆景分為二型,①旱型盆景,其造型結構的重點和技法是樹木和山石在旱盆或旱盆的土(沙)中的造型和結構通過樹木和山石及土(沙)的變化、組合和造型以顯示陸地山峰和樹木的自然美及藝術美。②水旱型盆景,又稱為水陸型盆景,其造型結構的重點和技法是樹木和山石在盆內水域中的造型和結構,這種盆景的造型結構方式有如下一些,以石筑岸,水陸兩分;岸上植樹,臨水清逸,富于天趣;樹下布石,增添山崗韻味;水中點石為渚,遠處理石為山,全面展現自然景觀。
2.1.3 組
組是系統分類的第三級。
在各種盆景類型中由于造型結構的技法特點有多種,盆景顯示形式顯著不同,因此依據盆景造型結構的技法特點把各種類型盆景分為多少組。
(1)樹木類——枝干型盆景分為三個組,①干形組,即重要對盆景樹干自己形態的造型,如斜干式樹木盆景等;②干數組,即重要對盆景樹干數目多少的造型結構,如雙干式盆景等;③枝形組,即重要對盆景枝葉形態的造型結構,如風吹式盆景等。
(2)樹木類——根型盆景分為二個組,①根形組,即重要對樹木盆景根自己形態的造型結構,如提根式盆景;②根干組,即重要對樹木盆景的氣生根或自己根造成干的技法,如榕樹的根干式盆景。
(3)樹木類——花果型盆景分為二組,①觀花組,即重要對盆景的花及干枝葉的造型結構,由于共生在枝葉上,因此花的造型結構離不開干枝葉的造型結構,同時要求花多、色艷、造形美,且花為觀賞重點,如懸崖式花枝盆景;②觀果組,即重要對盆景的果及干枝葉的造型結構,由于果著生在枝葉上,因此果的造型結構離不開干枝葉的造型結構,同時要求果多、色艷、造形美,且果實為觀賞重點,如森林果枝式盆景。
(4)山石類——早型盆景分為二組,①盆形組,即以旱盆為依托對山石的造型結構,如沙漠式盆景;②異形組,即不以旱盆為重要依托而以掛屏等為依托對山石的造型結構,如掛屏式盆景等。
(5)山石類——水旱型盆景分為二組,①峰形組,即山石在盆內水域中有多種形態的造型結構,如斜山式盆景;②峰數組,即山石在盆內水域中造型結構的數目紛歧樣,如群峰式盆景等。
(6)樹石類——旱型盆景分為三個組,①樹配石組,即樹與石在旱盆中的設置及造型結構關系,而不是樹在石上、石洞中的結構關系,如配石式盆景;②樹附石組,即樹在旱盆中的石上、石洞中的造型結構關系,如石上式盆景;③石盆組,即以石為盆植樹法,強化樹石結合,相映互補,神韻天成。
(7)樹石類——水旱型盆景分為二個組,①溪澗江河組,即造型結構技法是以石筑岸,水陸兩分,岸上植樹,成為溪、澗、江、河及兩岸風景之景觀。如《八駿圖》溪澗式盆景;②湖海島嶼組,即造型結構技法是以石圍湖、成海,置石為島、成嶼,并在島上、湖邊植樹,如島嶼式盆景。
2.1.4 式
式為系統分類的第四級。
式是盆景的詳細結構顯示形式,在長期的盆景生產實踐中,勤勞伶俐的中國人民締造了許多盆景顯示形式,利用大自然山水、植物的自然美,締造了多種盆景形式美
我們依據長期以來人們締造、公認的并普遍盛行的盆景的詳細結構形式,并根據其造型結構技法特點,把各個類——型——組的盆景劃分成多少式。
(1)樹木類——枝干型——干形組盆景重要依據盆景樹干自己的造型形態分為十七式,即直干式,斜干式、臥干式、曲干式、懸崖式、臨水式、枯干式、劈干式、象形式、偽裝式、一彎半、二彎半、疙瘩式、方拐式、掉拐式、對拐式、三彎九倒拐式。
(2)樹木類——枝干型——干數組盆景重要依據盆景造型時樹干數目的多少分為四式,即單干式,雙干式,三干式,森林式。
(3)樹木類——枝干型——枝形組盆景重要依據盆景枝葉造型結構的形態分為十五式,即垂枝式、枯梢式、風吹式、俯枝式、屏風式、平枝式、云片式、圓片式、六臺三托一頂、游龍式、扭旋式、大彎垂枝式、滾龍抱柱式、直身加冕式、老婦梳妝式。
(4)樹木類——根型——根形組盆景重要依據盆景根自己的造型形態分為四式,即提根式、連根式、提籃式、過橋式。
(5)樹木類——根型——根干組盆景重要依據以根代干的造型技法分為二式,即根干式、氣根森林式。
(6)樹木類——花果型——觀花組盆景重要依據花及于枝葉的造型結構形式分為十式,即直干花枝式、斜干花枝式、臥干花枝式、曲干花枝式、懸崖花枝式、枯干花枝式、劈干花枝式、雙干花枝式、三干花枝式、森林花枝式。
(7)樹木類——花果型——觀果組盆景重要依據果及干枝葉的造型結構形式分為十式,即直干果枝式、斜干果枝式、臥干果枝式、曲干果枝式、懸崖果枝式、枯干果枝式、劈干果枝式、雙干果枝式、三干果枝式、森林果枝式。
(8)山石類——早型——盆形組盆景重要依據以早盆為依托對山石的造型結構分為二式,即沙漠式盆景、雪景式盆景。
(9)山石類——早型——異形組盆景不以旱盆為依托而以桂屏等為重要依托對山石的造型結構分為三式,即石供式、掛屏式、立式盆景。
(10)山石類——水旱型——峰形組盆景重要依據山石在盆內水域中造型結構的不同形態分為九式,即立山式、斜山式、橫山式、懸崖式、峭壁式、怪石式、象形式、峽谷式、瀑布式。
(11)山石類——水早型——峰數組盆景重要依據山石在盆內水域中造型結構的數目不同分為六式,即孤峰式、對山式(著重式)、開合式、散置式、群峰式、石林式。
(12)樹石類——旱型——樹配石組盆景重要依據樹與石在早盆中的設置結構關系,而不是樹在石洞中、石上的結構關系分為三式,即配石式、藏干式、包干式。
(13)樹石類——旱型——樹附石組盆景重要依據樹木在早盆中的石洞中、石上的造型結構關系分為六式,即石上式、山麓式、全景式、抱石式、穿石式、附石式。
(14)樹石類——旱型——石盆組盆景重要依據以石為盆造型并在石上植樹且造型結構的不同形式分為三式,即石盆式、景盆式、云盆式。
(15)樹石類——水旱型——溪澗江河組盆景重要依據以石筑岸,水陸兩分,岸上植樹的造型結構技法分為二式,即溪澗式、江河式。
(16)樹石類——水旱型——湖海島嶼組盆景重要依據以石圍湖、成海,置石為島、成嶼,并在島上、湖邊植樹的造型結構技法分為三式,即湖海式、水畔式、島嶼式。
以上所劃分的這些盆景形式是有限的,因此,有個體盆景可能在這些形式中找不到對應的形式,這樣就需要我們在以后的盆景生產實踐中,締造出更豐富的盆景形式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另外,對于有些盆景可能歸屬幾種形式,在這種情況下應較能反映這種盆景的藝術特點的形式為其代表形式,例如,素仁僧人的九里香樹木盆景《姻緣》,由兩個直立的、一高一矮、一大一小的,慎密相依的雙干組成,可以歸屬于樹木類——枝干型——干形組的直干式,或干數組的雙干式,依據素仁僧人的顯示主旨“姻緣”,應把其歸屬于樹木類——枝干型——干數組——雙干式。
2.1.5 號
號是系統分類的第五級,即為盆景的規格大小。
盆景之間有形式上的不同,也會有規格大小的區別。根據現有各種劃分標準參考,我們以為以《中國盆景藝術》所定的標準較為適當,即以盆景景高和盆長來劃分五種規格即五號,(1)特大號,標準為景高或盆長大于150cm;(2)大號,標準為景高或盆長在81cm~150cm;(3)中號,標準為景高或盆長在41cm~80cm;(4)小號,標準為景高或盆長在11cm~40cm;(5)特小號即掌上盆景,標準為景高或盆長小于locm。
2.1.6 名
名即為盆景名,是系統分類的第六級。
作為傳統文化的中國盆景應該給予命名,對于有些盆景在類、型、組、式、號相同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命名不同而相區別。同時,命名對盆景瀏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增添盆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對意境的表達能起到一語道破的作用,對盆景的評選和銷售亦有重要的作用,命名要切合盆景內容,要有期間精神,要富有詩意。
2.2 中國盆景系統分類表
根據上述對中國盆景六級分類系統的“類——型——組——式——號——名”的全面敘述制訂出“中國盆景系統分類表”(見下表)。
3.中國盆景系統分類法的作用
“中國盆景系統分類法”把現有中國盆景分為三大類、七型、十六組、一百零一式、五號及不同景名,將可對中國盆景舉行正確的規范的分類,任何盆景險些都能在“中國盆景系統分類法”的六級分類系統“類——型——組——式——號——名”中歸屬到一個正確的位置,如嶺南盆景一代宗師孔泰初的《撫石倘佯》盆景的系統分類是:樹石類——旱型——樹附石組——附石式——中號——撫石倘佯,因而將完全可以制止盆景分類的雜亂,將會給盆景的教學、研究、生產、展銷、評選、包運的標準化、商品化等帶來極大的利便,將更有益于中國盆景的健康生長。
蘇派盆景介紹
蘇派盆景藝術歷史悠久,有其怪異的造型結構和藝術氣概,是中國盆景的重要派別之一。
蘇派盆景藝術的生長得天獨厚。太湖石玲瓏透剔,山崖溪邊嘉樹隨手可得。蘇州山水秀麗,風景宜人,在歷史上早就有不少造園名手,把山林野趣攝于城市的園林藝術之中,因而“咫只千里,縮龍成寸”的盆景藝術更有了借鑒的范本;加之蘇州向為文人薈萃之地,盆景藝術長期受其文化藝術的熏陶,遂逐步形成蘇派盆景藝術的地區特征和怪異的傳統氣概。
蘇派盆景以古雅拙樸見長。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自然成態,或懸或垂、或俯或爺,配以古盆和蘇式幾架,則古趣盎然。
蘇派盆景的結構構想精致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絕少斧鑿之痕,富有藝術情趣。在處理虛實,是曲、疏密、開合、明暗等關系上,脈理清晰,卓具匠心。
蘇派盆景著重意境的締造,它以情景融會的藝術魅力吸引人們。它吸收古典園林藝術精煉,綜合中國繪畫技法之專長,以景寓情,以情抒景,運用“小中見大”等藝術手法,取得景中有情,景外亦有情的藝術效果。作品耐人尋味,令人愛不釋手。
當今,蘇派盆景后繼有人,作品更為豐富多姿,它將以新期間的風貌,熏陶人們的思想情操,滿足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煥發出壯麗精明的榮耀。寬大園藝工作者正在為締造蘇派盆景藝術新氣概而積極。
有2500年建城歷史的蘇州,地處長江下游,太湖之濱,丘陵綿延,河漢密布,天氣濕潤,雨量充沛,適宜于植物的繁殖與生長,為樹樁盆景的生長提供了極其有利的地域環境和自然條件。花博會
蘇州既是一座怪異的水城,又是一座集東方園林修建藝術之大成的園林城市,自古以來就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聲譽。蘇州城區水道縱橫,橋梁交織,過去有水道近百公里,現在也有40公里;過去有橋梁325座,現在仍保留一百多座。唐朝詩人杜茍鶴的送友人游吳一詩寫道:“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左宮閑地少,小巷水橋多。夜市賞菱藕,春船載績羅。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從中可以窺見當時蘇州的風貌。由此地域環境孕育的蘇州方言,發音綿軟,一語三轉,因而被稱作“吳依軟語”。(與朱文長《琴史》中所指出的“蜀百躁急,若激浪奔雷”迎然不同。)花博會
蘇州曾有園林(和庭園)220多處,歷經戰火,至今尚保留60多處,開放的也有二、三十處。蘇州的園林與其他城市豪紳富賈的園林有所不同,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大多出自當時文壇名士之手,因而體現了高度的藝術素養和強烈的人文精神。如拙政園,原為明朝御史王獻臣棄官回籍后所建,其園址曾是唐朝詩人陸魯望的故宅,環境幽靜,淡泊自然。以在修建結構上出類拔革的留園,初為明朝太仆徐泰的私人花園,后歸清朝布政使劉蓉峰修尊改建為“寒碧山莊”,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唐末吳越廣陵王錢元燎的池館“滄浪亭”,到北來為詩人蘇舜卿購得,后又成為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宅第,故稱韓園,溪水瀠回,幽靜古樸。云云等等,可以說每一座園林都與文壇名士有“緣”。園林藝術與盆景藝術原本就是一對“孿生姊妹”,蘇州園林修建的高度成就,一定對蘇派盆景的形成與生長發生直接的重大影響,尤其是這些園林的成立者,有不少就是盆景藝術的興趣者、制作者。花博會
蘇州不只是一座商業城市,更重要的還在于是一座文化城市,文物數目之多、質量之高、名聲之大,在天下也不多見。從唐朝初年起,蘇州就是江南地區的文化活動中心,詩文字畫蜚聲天下。三國時期有陸遜,晉代有陸機、陸云,盛唐的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都做過蘇州刺史,晚唐有陸龜蒙、皮日休,宋、元以后出自蘇州的文壇名士更多,尤其是明朝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為主將的“吳門畫派”,對蘇州盆景的藝術氣概影響更為深遠。從蘇州人文震亨的《長物志》中可以看出,當時蘇州的樹樁盆景已模仿聞名畫家的畫意、聞名詩人的詩情舉行創作,尋求諸如“云林山樹畫意”之類的藝術境界《姑蘇志》:“虎邱人善于貧中植奇花異卉,盤松古梅,置之幾案,清雅可愛,謂之盆景。”蘇州近代聞名作家、園藝家周瘦鵑就曾指出.“我的盆栽.一方面出自心裁的創作,一方面是取法乎上,遵照昔人的名畫來做。先后做成的有唐寅的《蕉石圖》、沈石田的《鶴聽琴圖》、夏仲昭的《竹趣圖》和《半窗晴翠圖》、清王煙容的《新蒲壽石圖》等。”(沈石田即沈周,王煙容即王原祁,清初畫壇“六大家”之一。)花博會
蘇派樹樁盆景分為規則(即川派之紀律)、自然兩大類。專統的規則類的重要形式叫“六臺三托一頂”,將樹干蟠成6個彎,在每個彎的部位留一側枝,左、右、背三個偏向各3枝,扎成9個圓形枝片,左右對稱的6片即“六臺”,后頭的3片即“三托”,然后在樹頂扎成一個大枝片,即“一頂”,參差有趣,層欠明晰。陳放時一般都兩盆對稱,意為“完善無缺”,以是很受達官顯貴、巨賈豪紳的喜歡;普通國民也十分迎接,圖個祥瑞,做到了雅俗共賞。花博會
與規則類相互共存的自然類,隨著期間的前進,到了本世紀40年月,在以朱子安為代表的盆景藝術家們的勇敢刷新下,脫節了傳統形式的約束,采取“粗扎細剪”的技法,快速成型,賦予蘇派盆景以新的期間精神。所謂“粗扎細剪”,就是以剪為主,以扎為輔,對樹樁枝干用棕絲蟠扎成平整而略為傾斜的兩彎半s形片子,以后用鉸剪修成橢圓形,中心略為隆起,盡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態,狀若云朵,并根據樹木的生長習性,為每根樹樁結“頂”,今后不再向上,而是向側枝舒展,使之加倍豐滿、美觀。“頂”的位置因樁而異,因勢而變,以期到達整個造型構圖精練,意境深遠的藝術效果,從而成為現代蘇派盆景藝術氣概的重要特征。被譽為江蘇盆景之王:有500年樹齡的《秦漢遺韻》(圓柏)及《云蒸霞蔚》(大皈松)、《盛世銘》(雀梅)等都堪稱該派的典型代表作品,在天下盆壇藝苑也屬傳世珍品。花博會
“花城”廣州為中心的廣東盆景,因地處五嶺之南面稱為嶺南派。這里天氣溫暖,日照足夠,雨水充沛,草木滋潤,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盆景藝術繁榮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雖然嶺南盆景藝術起步較晚,但也有數百年歷史。清朝廣東藉聞名詩人屈大均,在其所著的《廣東新語》中就有較詳細的紀錄。
然而,嶺南派盆景藝術氣概的真正形成,則是本世紀30年月以后的事。傳統的廣東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龍彎”式,樹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橫出,作五托或七托,樹頂扁平,稱“古樹”,又叫“將軍樹”,這種盆景很費功夫、時間,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
到上世紀末,隨著社會的變化,文化藝術的生長,特別是受到嶺南畫派的影響,一部門廣東畫家既善于繪事,又愛玩盆景,在造型上舉行了勇敢改造,以畫意為本,逐步擴大樹種范圍,成為當今嶺南盆景的雛型。30年月以后,廣東盆景分作三個派別:一是以盆景藝術家孔泰初為首的一派,樹形蒼勁渾樸,樹冠秀茂濃密,構圖嚴謹,顯示田野古木的風姿;二是以廣州三元宮羽士為首的一派,重要利用將要枯死的樹樁作質料,經過全心培育,從某一部門長出新芽,以瀟灑流通為貴;三是以廣州海幢寺的素仁僧人為首的一派,扶疏挺秀,兀立云霄,技托雖少而不覺空虛,蘊藉簡括,文雅自然,很有點鄭板橋“冗繁削盡留清瘦”,“一枝一葉總關情”的詩意。
新中國成立后,由孔泰初擔任技術指導的廣州盆景協會,以西苑為研究基地,將三個派別的優點集中起來,融為一體而成為完整、怪異的嶺南派,使嶺南盆景的藝術造型加倍幻化莫測,千姿百態。諸如秀茂雄奇的大樹型、扶疏挺秀的高聳型、野趣橫生的自然型、干矮葉密的疊翠型等等,就總的藝術氣概言,可以歸納綜合為8個字:雄渾蒼勁,流通自然。
嶺南派氣概首創人之一的孔泰初,從19歲起就致力于盆景藝術事業,首創“蓄技截干”法,詳細操作方式是:在樹木的第一節枝(即主干上的側枝)長到所需要的粗度時,舉行強度剪截;同時選留角度、位置適合的第二節枝(或芽),待第二節技蓄養到所需要的粗度時,又加剪裁,以下第三節、第四節……都按此法舉行。一般每一節枝上留兩個左右的小技(或芽)一長一短,經多年修剪后,枝干的比例勻稱,曲折有力,其枝托“上翹如鹿角,下垂如雞爪”,古拙入畫,有躍枝、飄枝、攤枝之分,每一枝托的第二、三、四層的枝爪,要求逐漸減細,分布均勻。枝托(相當于北派的枝盤、云片、枝片)是嶺南派造型的基本技法,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春夏秋冬,四季可賞:春季萌芽,新綠點染;夏天濃郁,翠蓋重疊;秋季霜降,黃葉自俏;冬季天寒,角爪生輝。有時為了觀賞枝托的角爪美,有意摘去葉片,稱為“脫衣換錦”,這是其他盆景派別難以到達的藝術效果。
山水盆景雖非嶺南派所長,但也有相當的成就,重要顯示南國山明秀麗的自然風景,不乏危巖奇峰,高峽深谷,富于嶺南畫風。常用石材有英德石、砂積石、蘆管石、浮石、海母石(珊瑚石)、鐘乳石等。
樹樁盆景常用的樹種重要有:九里香、福建茶、榆、雀梅。榕、黃楊、羅漢松、五針松、杜鵑、水桅子、梅、銀杏等。
徽派盆景及其氣概
徽派盆景是以安徽省的徽州命名的盆景藝術派別,以歙縣賣花漁村(雄興鄉洪嶺村)為代表,包羅績溪、休寧、黟縣等寬大地區。徽州地處新安江上游的黃山與白岳之間,這里山青水秀,天氣溫順,資本極為豐富。自南宋建部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徽州即以其良好的地理位置,經濟、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的生長,盆景藝術也為了滿足巨賈大賈、達官顯宦的需要而得到與之相適應的生長。
早在唐朝,賣花漁村的花農就開始培育花木盆景。據(洪氏世譜)紀錄:乾符六年(公元879年),村里有位名叫洪必信、號梅窗處上的人,“嗜書史,善吟詠,嘗居于有建小樓數楹,植梅于前,作梅百韻以自悅。”徽派盆景氣概怪異,形式多樣,造型技法受損、蘇、滬諸派影響,以古傲蒼勁、奇峭多姿為重要特色,尤以梅極較為聞名,稱為“徽梅”,品種有紅梅、二紅。骨里紅、綠導、玉蝶、素白、臺閣;臺閣又分為銀紅臺閣與香花臺閣等等。
在造型上分規則類與自然類,規則類重要有“游龍式”(多見于梅樁)、“扭旋式”、“三臺式”、“屏風式”、“疙瘩式”等。自然類則師法造化和顯示畫意,不拘一格,匠心獨運,具有鮮明的地域個性。改造開放以來,徽派樹樁盆景、尤以梅樁盆景在造型上更趨自然。其山水盆景以平遠式為基調,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闊,白帆點點,波光遴粼,好一幅“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江南圖畫。
樹樁盆景的蕭灑之美,在樹樁盆景藝術美的范圍里,大多是指整體橫伸,樹干俊秀,枝杈修長,葉組清疏一類的。這并不是單指枝杈修長得越長越好,我們這里說的樹樁盆景的蕭灑之美是指那些師法自然,天人合一,另具匠心的俊秀,推陳出新的瀟灑,優美適度的蕭灑這三個特點突出的盆景藝術作品,盆景藝術創作者的藝術造詣的崎嶇就成了盆景作品優劣的先決條件。我們照樣用有個性的實例來賞析和體會。舉雀舌羅漢松樹樁盆景作品《飄逸風騷》(見圖一朱寶祥作)。這一作品的題名已點出樁形特色,右伸的大飄枝是作品的重要觀賞部門,蟠扎主枝橫伸后略下探,作育了珍稀樹樁的頎長俊俏、流通舒展的風貌,干基虬曲扎實奠基了全株的穩定感;一枝縱舉分杈多出,又平衡了右部長枝給作品帶來的偏沉影響,于是大飄枝從容地疏出分杈,大致順主枝走向并不顯厚重;橫干前上部有一分杈程度地做葉組,更體現枝杈造型有變化紛歧律,制止了機器;加之素雅的紫砂圓筒深盆、深棕色矮方幾架,與綠葉蓊蘢的羅漢松協調搭配。這件作品格外給人優雅正經、風騷倜儻的卓越品質,讓讀者不得不進入美的意境,享受正面的理性熏陶。中國園林藝術較講求樹木與山石和水面的關系,較看重水的靈性,把池畔樹干微斜向水面、枝杈多拂向水面的樹形稱之為臨水式。樹樁盆景藝術中,也借稱此類斜干樹樁為主景的為臨水式。有許多借曠地當水。連曠地都沒有的情況下也可稱之為臨水,這件作品就是,它們是顯示蕭灑美的重要形式。再舉例是雀梅樹樁盆景作品《蒼龍回首》(見圖二胡榮慶作),這件也是大家熟知的佳作,曾在多種傳媒上刊出。顧名思義,作者是強調樹樁主干的大折彎形狀,并非臨水式。我們分解這一作品,是以為它具有另一種形態的蕭灑美。眾所周知的樹樁盆景的縮龍成寸的重要方式,在于把樹作矮,做矮的方式是用“橫干”、“彎平”、“折干”等手法,亮出主干而又不使主干太過于搶眼,《蒼龍回首》正是折干法做矮主干的類型,由于粗壯的干極難做折,而這件作品卻就做了一個驚人的大折,它成為佳作,做折占了較重身分。這一折使主干矮了、使樹冠低了、使整體緊湊了。請注重樹樁左側折向的上邊一段主干雖然重心仍在盆內,但體現了橫伸造成的蕭灑美,尤其向右下伸出的一枝加倍深蕭灑感。請再看折處向左伸出的一枝,也屬于蕭灑的形式美。這盆主干基部植于盆面右端,干的下段斜偃向左都有蕭灑的韻味。這件作品不只是蕭灑瀟灑,尚有許多可歌可頌之處,它的奇異秀麗、清新雅致,都無礙它的蕭灑美,而更有助于它蕭灑美的展現。這才是全力保留樹樁的自然美,又充分締造藝術美的做法。有些樹樁盆景興趣者常把蕭灑美誤解為大大放長飄枝,以為主干可以細些,讓飄枝越長越顯盆學興趣者的功力。盆景創作者尋求樹樁盆景的蕭灑美時切記:一是盆景美首先強調的是樹樁盆景的自然健康美,首先立意于師法造化,又提煉樹樁盆景高于自然,比自然更美、更典型。或是把尚可利用的部門略做加工,使之成為美的彌補,也即通過盆景創作者的手,化尋常為為靚麗。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61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