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中國事天下的詩詞王國,歷代的詩人書生對花卉樹木情有獨鐘,以凝煉的語言,逼真的文字,十分活潑地歸納綜合了山水花木的精力品格和風情韻致,尚有不少是吟詠盆景藝術。
煙翠三秋色,波瀾萬古痕。
削成清玉片,截斷碧云根。
民俗通巖穴,苔紋護洞門。
三峰詳細小,應是西岳孫。
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品賞山水盆景后發自心田歌詠的詠嘆
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移。
蒼然澗底色,云濕煙霏霏。
栽植我年晚,長成君性達。
如何過四十,種此數寸枝。
得見成蔭否?人生七十稀。”這首詩是白居易自栽松樹盆景幾十年,對松樹盆景蔚然成林,蔥蘢突兀,富有強盛生命力的歌吟。
宋代的不少詩人、畫家如蘇東坡、陸游不只親自建造盆景,且往往觸景生情,詩興勃發,對入畫的盆景加以吟詠,留下很多名句:
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
試觀煙云三峰外,都在靈仙一掌間。
這些詩篇不只表述了“小中見大”的藝術手法,還對山水盆景作了細致的描寫和歌詠。
元代強調盆景的“小中見大”,也要求畫理入盆的意趣。
謝宗可《蟠梅》詩:
縈春絆碧裂蒼苔,歲晏寒香宛轉來;
蛟蟄凍云冰骨瘦。龍眠夜月玉鱗開。
風霜氣勢從千折,鐵石心腸亦九回;
只為東君甘自屈,不教枉點百花魁。
清時,觀花盆景不只在民間深受喜愛,
在宮廷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同是用《小重山》詞格形貌盆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李符在《小重山》詞:“紅架方瓷花鏤邊,綠松則半尺,數株攢,斷云根取石如拳。沉泥上,遮蓋郭熙山,移近小闌桿,剪苔鋪翠暈,護霜寒,蓮筒噴雨冥飛泉,添香靄,借與玉爐煙。把盆景的形象和意景描畫得極盡描述,讓人有觸景生情和浮想聯翩的感受。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6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