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香港盆景是內地“花市”的四大脫銷品種之一,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香港由于地區狹小,自然資本極為有限,所用樹種、石材根基上從外地運人。在氣候方面與廣東基內情同,宜于植物生長,所以,造型技法回收蓄技截干,修剪為主,蟠扎為輔,其藝術氣勢氣魄源于嶺南派,但又有本身的特色:瀟灑蒼勁,富于變革。
香港的青松觀,可以稱為香港盆景的保藏寶庫,有盆景一千多盆,個中不乏能代表嶺南氣勢氣魄的珍品,既有孔泰初的雄渾道勁,也有三元官的瀟灑超逸,尚有素仁僧人的雅致蘊藉,但更留意在造型上的創新,尋求清、奇、古、怪,尤其在奇與怪上下工夫,創作了一批自出機杼的盆景佳作。青松觀的盆景很是考究景。盆、架的完美統一,現內有一座面積幾百平方米的閣樓,珍藏著三四百件大大小小、形狀不同的明、清古盆,這在天下也是絕無僅有的。為了到達精細絕倫的藝術結果,觀里不吝巨資,為300多件盆景作品配以清一色的造價昂貴的酸技幾架。更可貴的是,青松觀常常舉行大型盆景展覽,每次展覽耗資高達數十萬港元,但一律免費旅行,不收門票,其著眼點不在經濟效益,而完全為了擴大盆景藝術的社會效益,促進盆景藝術的成長,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
對香港盆景藝術氣勢氣魄的形成與成長作出重大孝敬的伍宜孫,是位銀行家,祖藉廣東,也許因為身世園藝世家,得先人的真傳,對盆景情有獨鐘,研究極深,有很多獨到之處。每到工余,潛心藝事,百煉千錘,字斟句酌,師法傳統而不拘泥于傳統,銳意創新而又萬變不離其“宗”,所創作的樹樁盆景,無不立意艱深,機關簡捷,依樹坯之天然形態造型,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雖由人作,宛若天開。其作品曾于1968至2021年持續3年榮獲香港市政局花草盆景展覽角逐全場冠軍獎。并于2021年~2021年應邀在香港大學校外課程部主講盆景藝術。鑒于天下各國在盆景藝術上多取法日本,伍宜孫從2021年起,以科學理論編撰專著,為盆景藝術辨本求原,以正國際視聽,鼓吹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近30年來,跟著國際盆景藝術的日趨流行,伍宜孫多次應邀出席參加各類國際盆景藝術會議會議或展覽,蜚聲天下盆壇。2021年,美國《Bonsaijournal》雜志(冬季號),對伍宜孫的盆景技法和盆景作品作了全面評價,影響深遠。
為了向天下系統地介紹中國盆景藝術,伍宜孫于2021年出書了精裝的《文農盆景》圖集,圖文并茂,附盆景作品照片200余幅,70余個品種。尤可資者的是,該圖集為追溯中國盆景汗青,特刊出北宋張瑞所作《明皇窺浴圖》(畫中擺設古松盆景)、元朗李仕行所作《僵松盆景圖》、明朝仇英描畫晉朝石崇之金谷園(畫中擺列多件樹樁盆景)等多幅,證明盆景藝術起源于中國,成立了中國活著界盆壇的重要職位。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62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