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前 言
馬尾松是我省重要造林樹種之一。培育良種壯苗是提高馬尾松造林質量,保證造林成效的下午。隨著社會經濟的生長,馬尾松被普遍地用于工業質料林以及生態防護林的建設。為使馬尾松更好地在生產上推廣,發生偉大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嚴格規范馬尾松播種育苗操作技術,提高苗木質量和產量,特制訂本標準。
本標準是在GB43/T094《林木育苗技術規程》的基礎上,根據馬尾松播種育苗技術特點而制訂。
本標準從2021年5月1日起實施。
本標準的附錄A是標準的附錄。
本標準由湖南省林業廳提出。
本標準由湖南省林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元:湖南省林業廳種苗站、湖南省林科所。
本標準重要起草人:何友軍、李午平、彭有光、黎玉才。
1 范圍
本標準劃定了馬尾松播種育苗技術要求,實用于國有、團體、小我私人和各種合作形式的育苗。
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羅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組成為本標準的條文。在標準出書時,所示版本均為有用。所有標準都市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7908—87 林木種子
LY1000—91 容器育苗技術
DB43/T093—1995 林木育苗技術規程
DB43/T094—1995 重要造林樹種苗木
3 用種
選用良種,種子質量到達GB7908劃定的Ⅰ、Ⅱ級標準。
不同種源和良種程度用種情況見附錄A。
4 圃地選擇
選擇陣勢坦蕩、光照足夠、土壤結構松散、排灌條件較好、微酸性子新荒土或稻田。條件較好的且未發生過嚴重病害的馬尾松圃地可執行連作,但不跨越三年。
前茬種過蔬菜、瓜類、馬鈴薯的土壤不宜選用圃地。
5 圃地準備
5.1 深翻細作:見DB43/T093第5章。
5.2 圃地消毒:見DB43/T093第5章。
5.3 圃地基肥:見DB43/T093第6章。
5.4 整地作床
播種前細作整平,床面15cm之厚土層部門充分細碎,土粒直徑小于0.5cm。開溝作床,床面寬80~10cm,高15~20cm,步道寬30cm,圃地周圍及其內十字形主溝道
(面積一畝以上時)深不小于30cm,寬50cm。
6 菌根菌接種
前茬不是松林的圃地,播種前必須舉行人工接種菌根。
6.1 菌根劑接種
6.1.1“林科9213”菌劑(pt菌根劑)使用按說明書。
6.1.2 馬勃菌拌種每公斤種子用10~20g;施放土內,每公頃3.75kg(每畝250g)。
6.2 菌根土接種:取松林內林下表土,過篩后每公頃用7500kg
(每畝500kg)以上均勻撒于床面。
7大田播種
7.1 種子處理:見DB43/T093第7章。
7.2 播種時間:適時早播,2月尾~3月,詳見附錄A。
7.3 播種量:每公頃播種22.5~45kg(每畝1.5~3.0kg),詳見附錄A。
7.4 播種方式:條播或撒播。條播間距為15cm。
7.5
覆蓋:播種后隨即以過篩黃心土或火土灰覆蓋種子,以不見種子為度,上層再用茅草、稻草、杉枝覆蓋。(有條件的,可采取切碎的稻草或發酵的鋸末屑覆蓋。)當種子發芽出土一半以上時,在晴天傍晚或陰天稟兩次揭除上層覆蓋物。
8 芽苗移栽
8.1 溫床培育芽苗
8.1.1 溫床準備
a)規格:寬1~1.2m,厚15cm;
b)基質:泥質河砂或過篩黃心土與腐熟鋸末屑各半夾雜作床,要求床面平整;
c)消毒:播種前以0.1~0.5%高猛酸鉀溶液淋灑基質并以薄膜覆蓋,一周后揭膜用清水淋灑后播種。
8.1.2 種子處理:見DB43/T093第7章。
8.1.3 播種方式:均勻撒播,以種子不重疊為原則。
8.1.4
播種期與播種量:2月尾至3月,每平方米播0.1~0.2kg,播種后用細河砂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宜。然后淋透水(不動種子),用弓形棚架薄膜覆蓋。
8.1.5 溫床管理:
適時噴水,保持溫床濕潤。未出芽時,溫度保持在30~35℃,出芽后注重透風控溫控濕,棚內溫度保持在25~30℃。
8.2 移栽苗床準備:按“第4、5、6章”。
8.3 移栽時間:當芽苗胚軸舒展,部門芽苗子葉尚未露出種殼時,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舉行移栽。
8.4
截根:移栽前半天將溫床澆透,起苗時輕輕挑起芽苗,將芽苗根剪(截)去部門,保留根長2~3cm,隨即以新潔爾滅稀溶液浸沾消毒后立刻將其放入盛有清水的盆內,保持芽苗直立。
8.5 移栽密度:每平方米栽120~140株,株行距6cm×15cm或5cm×15cm。
8.6
移栽方式:移栽時以小竹簽扦插引洞,將芽苗插入洞內,再以竹簽從苗旁插入土內向苗根偏向擠壓一下,隨栽隨澆水(定根水)。切忌重壓、重擠和失水移栽。
8.7 芽苗移栽前期水分管理:移栽后每天早晚澆水一次,延續3~5天,至芽苗成活。
9 苗木田間管理
9.1 防鼠鳥
9.1.1 播種后實時在圃地投放鼠藥,防止老鼠危害。
9.1.2 種子發芽出土后或芽苗移栽后至種殼脫落前,專人看守或采取其他有用措施,嚴防鳥類危害。
9.2 間苗(大田播種)
a)5月尾至7月中旬分二次舉行;
b)每平方米保留苗木120~140株(每畝5~6萬株),要求苗木分布均勻,如條播,條內株距5~6cm。
9.3 截根(大田播種)
9.3.1 截根時間:8月上中旬(當苗高未到達20cm時可適當延期)。
9.3.2在截根前一天將苗床淋濕,截根后如天晴,則需實時澆水1~2次。
截根方式為:
a)條播截根:用厲害鐵鏟距苗木基部5~6cm處從45度斜切;
b)撒播截根:用厲害鐵鏟劃分在苗床雙方從床面下6~8cm處向苗床劈面程度偏向用力推進(要求鏟面與床面平行)。
9.4 松土除草:見DB43/T093第11章。
9.5 施肥
4~10月份每15天舉行一次葉面施肥或澆施。4~8月份采取0.1%尿素和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單獨使用)或稀釋4~5倍腐熟的人糞尿于陰天或下午無直射陽光時舉行葉面施肥或澆施,9~10月份用0.2~0.3%的磷酸二氫鉀或稀釋1~2倍腐熟的人糞尿噴施或澆施。噴施量以圃地表層土壤到達濕潤為度。
9.6
蟲害防治:苗期常見有地蠶蟲剪食幼苗,用甲胺磷或氧化樂果等農藥按說明依低限濃度配制水溶液噴灑圃地,用量以藥液濕潤表土2~3cm深為度。
9.7 病害防治:常見有猝倒病、立枯病、黃化病。
9.7.1在出苗期內用100~150倍波爾多液每隔3~4天延續3~4次舉行噴藥預防。
9.7.2
發生猝倒病、立枯病用退菌特、多菌靈400~500倍液每隔3~4天,延續3~4次舉行噴灑,并對圃地實施開溝排水、松土等培管措施,控制圃地水份含量。
9.7.3 發生黃化病要實時追施菌根肥,并舉行松土、灑水、施肥。
10 容器育苗
10.1 時間:8月至9月中旬或春季。
10.2 方式
a)直播容器育苗,將種子直播入容器內;
b)芽苗移植容器育苗,將種子經苗床催芽的芽苗植入容器內。
10.3 其他:見LY1000。
11 苗木出圃
見B43/T093第13章和DB43/T094第8章。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75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