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一)盆景植物的生態特點
1.泥土
盆景植物生長的泥土一般為人工配制,固然疏松肥沃,營養富厚,但因泥土體積小,養分的總容量小,必需靠翻盆換土來增補植物生長發育所需養分。
2.溫度
由于盆缽袒露于氛圍中,盆景植物盆土的溫度變革與地栽植物明明不同。按照河北農業大學測定,盆栽果樹盆土溫度的日變革與氣溫日變革趨勢根基平等,與果園土溫對比,盆土溫度晝夜溫變大,溫度不變性差,這對根系生長很是倒霉,夏季根系易受高溫灼傷,冬季根系易受低溫危害,因此,夏季應留意對盆土遮蔭,冬季應留意防寒。
3.水分
盆景植物由于盆缽常露天安排,盆的水分蒸發量大,并且盆土有限,水容量小,失水不能由深層泥土水分增補,因此,盆景植物比地栽植物易于干旱,據調查,盆栽鴨梨0-5cm泥土的含水量在24小時內低落7%,而梨園泥土僅低落1.53%,前者是后者的4.6倍。由于盆土易失水,必需通過澆水實時增補水分。
4.光照
盆景植物樹冠小,樹冠內光照勻稱,加之便于移動,因此,盆景植物的光照條件一般好于地栽植物,但在室內擺設展覽時,有時不能滿意一些喜光植物對光照的要求,而導致植物生長發育不良。如北方果樹盆景在室內弱光下長久會呈現落果、落葉現象,此時應將盆景按期搬到室外見光養護,一般室表里互換隔斷約7天閣下。
(二)盆景植物生長發育特點
1.根系生長特點
盆景植物的根系一般無明明主根,由須根構成,這重要由于上盆時主根被割斷,而且根系的加永生長又受到盆壁制約,從而分生出大量的細根。盆景植物在盆缽束縛下,其根系生長及分布與地栽條件下對比也產生了很大變革。譬喻盆栽果樹根系生長前期,多沿盆邊向下向外生長,盆底根量明明增加,并逐漸形成根墊。這是由于根系的離心生長習性和接近盆壁盆土通氣條件良好所致。這一時期(上盆后約1-3年)與地栽條件對比,根系長度并沒有明明縮短,只是其根系多繞盆底回旋生長。隨樹齡增長(2—3生今后)和根量加大,導致根系盤根錯節,形成密度很大的根團,乃至布滿全盆。此時有限的盆土已不能容納根系體積的繼承增長,根團開始老化并直接影響到根系的接收、合成及運輸等成果,這時就必需通過翻盆換造就土并對根系修剪更新。因此,盆栽植物根系的生長、衰老與更新周期比地栽植物明明縮短。由于受盆缽制約,盆景植物根系分布不能象地栽時那樣深而廣,因此,其根系對外界情況條件變革敏感,抗逆性低落。
2.枝葉生長特點由于盆缽的限制,盆景植物根系生長受到抑制,淘汰了對地上部養分和水分的供給,從而抑制了枝葉的生長,而使植株表示矮小,緊湊,葉片變小。
在對盆景植物造型時,無論是修剪照舊綁扎城市對盆景植物生長發生抑制浸染。修剪會淘汰總葉面積,淘汰光合產品制造,從而減小整個植株的總生長量,而綁扎對枝干造成的彎曲會減緩枝條內蒸騰流的流速,并使枝條內已烯含量增加,這些也都抑制植物新梢生長。
二、盆景植物根系打點
盆景植物根系打點的目標是要為根系的生長發育締造精采的條件,其內容重要有土、肥、水三個方面。
(一)盆土配制與消毒
1.盆土配制
盆土是盆景植物生長發育的物質基本,它能供應植物所需的水分、養分和氛圍,并起著牢靠植株的浸染。大都盆景植物受盆缽所限,盆土薄且量少,這時盆土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采的盆土是擔保盆景植物正常生長發育的先決條件。一般來說,精采的盆土應具備以下條件:土質疏松,富含腐殖質,養分富厚全面,排水透氣性好,保水保肥力強,酸堿性適合所栽植物要求,無病蟲及有害物質。
盆土常由一些材料配制而成,這些材料重要有園土、腐葉土、堆肥土、塘泥、泥炭、黃沙等,因各地材料來歷和習慣不同,所利用的盆土配方各異。通用的盆土配方有:園土+腐葉土+黃沙+骨粉,體積比為6:8:6:1,或泥炭+黃沙+骨粉,體積比為12:8:1。一般花木類為堆肥土+園土,體積比為1:1,菊花為堆肥土+園土+草木灰+細沙,體積比為2:2:1:1,杜鵑類可用腐葉土加少量黃沙。
(二)上盆與翻盆
1.上盆
將植物初植于花盆中的進程叫上盆。上盆時首先在盆底排水孔處墊置碎盆瓦片或窗紗以防盆土漏出并利于排水。淺盆宜用窗紗,較深盆可用碎瓦片,更深的簽簡盆需用多片碎瓦片將盆基層墊空。用淺盆栽種較大樹木時,需用金屬絲將樹木與盆底扎牢,可在填堵盆底排水孔之前在盆底放一鐵棒,使金屬絲穿過盆孔扎住鐵棒以牢靠金屬絲,再用金屬絲另一端綁扎根部以牢靠樹木。
栽種時先在盆底加少量營養土,將植物根系展開放于土上并牢靠在適當位置,然后再加別的營養土,邊加土邊用竹簽將土與根貼實。加土至靠近盆口時,可稍留一點水口以利澆水。如系淺盆,則不留水口,有時還要堆土栽種。植物栽種深淺也要按照造型需要,一般將根部稍隆出土面。
栽種完畢要當即澆水,澆水最好用噴壺細噴。第一次澆水必需澆足,爾后置于無風半陰處并留意每天噴水,一般半月后可生新根,轉入正常打點。
2.翻盆
將盆栽植物更新盆土從頭栽植于盆內的進程叫翻盆。
(1)翻盆的目標
①更新盆土,促進植物生長發育盆景植物生長必然年限后,根系密布全盆并形成老化的根團,同時盆土養分耗損殆盡泥土板結,此時,必需通過翻盆來更新盆土,促進根系生長,以擔保植物的養分供給,制止植物生長衰弱滅亡。幼齡盆景植物逐年長大的進程中,當原盆過小影響地上都生長時,需通過翻盆改換較大盆缽,并添加新土,擴大根系營養面積。另外,當植物根系產生病蟲時,也必需通過翻盆節制其危害。
②提高盆景撫玩代價當盆景用于擺設展覽時,必需將原有的瓦盆換為紫砂盆、采由陶盆等高等盆缽以提高共撫玩代價。另外,按照造型需要,有時需把深盆換成淺盆,或改變植物種植的位置或姿勢,此時也需要翻盆。
(2)翻盆年限
翻盆年限應按照樹種、樹齡、盆景規格及生長狀況而定。
①樹種:花果類盆景,耗損養分多,最好每年翻盆一次,松柏類生長遲鈍,需肥較少,可3-4年翻盆一次。一般闊葉類樹木可2年翻盆一次。
②樹齡:幼樹生長快,應1-2年翻盆一次,已成形的成年樹可2-3年翻盆一次,老樹可3-5年翻盆一次。
③規格:小型盆景盆土體積小,宜1-2年翻盆一次,中型盆景可2-3年翻盆一次,大型盆景盆土體積大,可3-5年翻盆一次。
④生長狀況:一般來說,當根系已充滿全盆,有根自排水孔伸出或自邊沿向上生長時,就需要翻盆。
(3)翻盆時間
翻盆時間一般在春季抽芽前舉辦為宜,但不同地域氣候各異,應因地制宜,機動把握。不同植物種類的適宜翻盆期也有不同。如梅花應在落花后團結枝條修剪同時舉辦翻盆,佛肚竹以5月或9月翻盆為好。假如翻盆只是小盆換大盆,不弄破土坨,則一年四季都可舉辦。
(4)翻盆要領
①脫盆一般翻盆前不要澆水,使盆土稍干,先剔除盆內附近部門土,要將盆倒扣過來,用手拍打盆底,或輕磕盆沿,使植物連根帶土脫盆而出,對付嫁接造型的樹樁,脫盆時要慎重操縱,以免接穗與砧木疏散。
②去土與剪根脫盆后用竹簽剔去上部表層土及附近邊土和底土,去土量一般為原盆土的1/3-1/2。去土同時,應對根系舉辦修剪,剪去枯根、腐根、病根、過密根,剪短過長根。
③栽種栽種時可選用適宜的新盆,或仍用原盆。對已成形的樹樁盆景應原盆栽種,不要換入大盆,以節制其生長量,保持原有樹型。植物可原姿原位栽種,也可做適當調解。假如建造提根式盆景,盆內底土應多放一些,使樹根暴露盆口。栽種的其他技能要求與上盆技能溝通。
(三)澆水
澆水是植物盆景的重要打點工作之一。由于盆土易失水干燥,因此,必需通過澆水實時增補盆土中的水分,才能擔保盆景植物正常生長發育。
1.澆水原則
盆景植物的澆水應把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不干不澆”是指應在盆土變干時才澆水,假如澆水過勤,使盆土長久處于過濕狀態,會使盆內氧氣缺乏,導致根系窒息滅亡。盆土變干的符號一般為盆土發白變硬,或用木棒敲盆邊聲音清脆。“澆則澆透”是指每次澆水必需使水浸透整個盆土,其符號是有水從盆底孔處流出。假如澆水不透,只澆半水或地盤水,會使盆內下部根系因干燥而滅亡,也會使盆土中鹽分積聚,產生鹽堿危害。初春植物未完全萌動,氣溫較低需水量少,可1-2天澆一次,在中午前后澆,春季及夏季氣溫高、蒸發量大,植物又處于生長旺季,需水量大,應每天澆水1-2次,宜遲早澆水,秋季植物生長遲鈍,可1-2天澆一次,冬季植物進入休眠期,可3-5天或十余天澆水一次,保持盆土適當潮濕即可,對花果類盆景在花芽分化期間應節制澆水以抑制新梢生長,促進花芽分化。
(1)水質要求
澆水最好選用未被污染的河湖、池糖水,井水、自來水必需提前放于貯水池中經1—2天晾曬,使其增溫并揮發掉自來水中的氯氣,然后方可利用。
(2)澆水要領
①根部灌溉法即將水直接澆到根部泥土里,這是最常見的澆水要領。澆水時,除為了提根需要而用水沖刷根部外,在一般環境下,澆水壺嘴不該離盆面太高,以免把盆土、青苔沖掉。根部灌溉法應留意不澆則已,澆則澆透。
②葉片噴灑法即用細孔噴水壺往整個植株灑水。剛上盆或換盆的植物,為補充根系接收水分之不敷,應逐日向葉面噴清水1—2次,可提高成活率和加速復壯。常綠落葉樹或針葉樹,宜多噴水以使其生長富強,落葉樹一般不宜多噴葉水,以防枝條徒長,粉碎樹形及抑制花芽形成。
③浸水法微型盆景以及盆土凸出盆面的淺盆植物盆景常用此法。先把盆景放入較大空盆內,然后加水到盆景的盆口下沿,使水從盆景底部排水孔滲入盆土,待盆土外貌由干變濕時即為浸透。
無論哪種要領,澆水時要留意避開正在盛開的花朵,以防花內積水導致花朵腐朽,還應該留意保持盆底排水孔通暢,以防盆底積水引起爛根。
(四)施肥
1.肥料種類
(1)有機肥料。重要包羅人糞尿、廄肥、禽糞、綠肥、骨粉、草木灰、豆餅、麻醬渣等,以及日常生活 中的廢棄有機物如魚腥水、淘米水等。有機肥料來歷遍及,本錢低,并且所含養分全面,是盆景植物施肥的重要肥料。有機肥料在施用前必需發酵腐熟,不然會在施肥后發酵放熱,燒傷植物根系。
(2)無機肥料。重要指人工合成的各類化肥。常用的有尿素、硫酸銨、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硫酸亞鐵等。施用化肥較量潔凈衛生,對室內擺放的盆景應以追施化肥為主。化肥所含營養元素較量專一,當植物急需某種營養元素或呈現缺素癥時,施用相應的化肥比施有機肥結果好。
2.施肥方法
(1)基肥。在上盆或翻盆時施入盆土中的肥料叫基肥。用作基肥的肥料一般為腐熟的固體有機肥料,常用的有堆肥土、骨粉、腐熟餅肥等,施用時將其做為盆土的構成身分,摻入盆土之中即可。基肥的肥效遲緩,但肥效長,可對植物舉辦長久的養分供給。
(2)追肥。在植物生長久為增補盆土營養不敷而追施的肥料叫追肥。追肥又有泥土追肥和根外追肥之分。
①泥土追肥。一般用腐熟的有機肥液加水稀釋后施入盆內。追施有機肥液應以“薄肥勤施”為原則,一般將肥液稀釋15—20倍利用。給室內盆景追肥宜用化肥。
②根外追肥。即對葉面噴灑化肥溶液,其利益是肥效快,用肥量少。花果類盆景在花前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可促進開花,提高座果率。植物呈現缺素癥時,也可用根外追肥要領救治。根外追肥以上午10點前和下午4點后噴施為宜,并嚴格把握肥料濃度,以免產生肥害。
3.施肥與植物種類及植物生長發育階段的干系。
一般觀葉類植物施肥以氮肥為主,施肥量以不刺激徒長為原則,花果類盆景需肥量較大并宜增施磷肥。喜酸性泥土的植物應適當施用“礬肥水”,“礬肥水”是在泡制有機液肥時,插手1%閣下的硫酸亞鐵,經發酵酵腐熟后利用。
植物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對養分要求不同,一般春末和夏季,植物進入生長旺盛期,宜多施肥,入秋后生長速度減慢,應少施肥以制止其徒長,冬季大都植物進入休眠期,應遏制施肥。花果類盆景在花芽分化期及開花前后應增施磷肥。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7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