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梅花又叫干枝梅、春梅、紅綠梅、酸梅等。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種植歷史,為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因其姿態優美,不畏嚴寒,傲雪吐艷,凌風送香,成為花中珍品。它為落葉小喬木,株高約10米,樹干褐紫色,小枝多為綠色,花著生于一年生枝條上,單生或2朵簇生,花色有白、粉紅、紅等,有香氣。花在冬季或早春展葉前開放。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現在我國已種植應用的梅花品種有400個以上。 梅花原產我國,現在西南、皖南、贛北以及鄂南、浙西山區都有野梅分布。性喜溫暖而稍濕潤的天氣,較耐寒,冬季或早春能耐15℃低溫,在淮河以南地區可露地種植。梅花稍耐旱,怕水澇,宜在陽光足夠、透風良好處生長。如光照不足,透風不良,植株新梢就會長得細弱,花芽少,而且易發生病蟲害。它對土壤要求不嚴,且耐瘠薄,以深厚稍有黏質的肥沃土壤較為理想。 梅花既可露地種植,也可盆栽。地栽梅花要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選地與定植 梅花怕澇,栽植地點宜選擇排水流通而又向陽的高燥地,較好能栽在表土深厚、含腐殖質較多、排水透氣良好、pH6.5~7.5的沙壤土地上。在這樣的地段上栽植梅花不僅生長茁壯而且能使全樹枝條都能受到陽光照射,有利于多開花。若栽植在地下水位高、土質黏重、易積水的低洼地上,受澇后易爛根死亡。栽植時先挖好約1米見方、60~70厘米深的定植穴,穴內先填人約30~35厘米厚的肥土,然后再把梅株放在穴的正中,邊覆土邊踩實。栽后澆一次透水。 施肥與澆水 露地種植的梅花,一般每年約施三次肥:深秋落葉后,施一次基肥,如餅肥、堆肥等,為翌年打下物質基礎;1月初,含苞待放時追施一次速效性催花肥;6月下旬7月上旬,新梢截至生長后施一次速效性花芽肥,以促進花芽分化。每次施肥后都要澆一次透水,并實時舉行松土,以利于通氣。種養梅花,澆水要適量,土壤缺水,易引升降青葉;土壤水分過多,易導致葉片發黃、脫落和爛根。雨季要實時做好排水工作。 整枝修剪 梅花枝干易抽生徒長枝,壯齡梅樹若長期不加修剪,就會在樹干和大枝上抽生許多雜亂枝條,影響透風透光,影響開花。修剪以疏枝為主,重要是剪去樹干上位置不當的徒長枝、病枯枝、過密枝。對長枝適當短截可促使多生花枝。由于梅花樹冠較開展,無顯著的中心主干,故整形時應以修整成自然開心形為好。梅花早春先開花后展葉,因此多在花后修剪、摘心。 病蟲害防治 危害梅花的病蟲較多,常見的重要有炭疽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縮葉病、褐斑穿孔病、白粉病、根癌病、銹病和梅毛蟲、舟形毛蟲、紅頸天牛、蚜蟲、刺蛾、卷葉蛾、袋蛾等,應實時防治。蚜蟲,春季危害嫩葉和新梢,嚴重時造成提前落葉,影響花芽分化。用溴氰菊酯(敵殺死)4500~5000倍液或馬拉硫磷1500~2000倍液噴灑。但應注重,防治梅花害蟲時,不能使用樂果和敵敵畏農藥,否則易發生藥害,造成早期落葉。 在漫天飛雪,萬花紛謝之時,唯有梅花傲然屹立,噴紅吐翠。2021年12月陳毅作悠夜雜詠?紅梅》:“嚴冬到來時,百花跡已絕。紅梅不屈服,樹樹立風雪。”梅與松、竹,同具抗嚴寒、斗冰雪的特征,被譽為“歲寒三友”。梅花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修建作背景,更可陪襯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配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得到較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部署成梅嶺、梅峰、梅園、梅徑、梅塢等。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77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