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盆景植物對溫度的要求不盡平等,有的喜低溫,有的喜中溫,有的喜高溫。因此,耐寒性強的五針松、黑松、白皮松、紫薇、石榴、梅花、海棠、蠟梅、榆樹、銀杏等,可放在室外花架上;較耐寒的桂花、格樹、六月雪、南天竹、羅漢松、云片柏、雀梅等,可集中到朝南屋檐下或放置在南陽臺的避風處;對淺小盆景或樹勢生長不良的如山茶、杜鵑、棕竹、鳳尾竹等,可于11月尾至12月上旬移入越冬室或暖棚內,長江以北地區可適當提早入室,長江以南地區可適當推遲;對南方樹種如九里香、福建茶、大肚榕、羅漢竹、銀邊雀、米蘭等,應實時移入溫室越冬。若盆景較多并有南方樹種,不妨制作室內淺易小花棚(小溫室),亦能很好地幫助盆景越冬。
詳細做法是:在居室內,豈論是水泥、磚石、土壤地面,只要在地面上先鋪上一層5厘米厚的土或沙(木地板或塑料地板上可鋪不漏水的厚塑料膜1~2層,然后再鋪土或沙),面積可根據盆數多少確定。把沙或土鋪平后,噴灑少量清水,讓土或沙到達潮溫程度,后把花盆放在上面,中心放高棵,周圍放矮裸。放齊后用木棒搭一支架,用整塊塑料膜把花盆所有翠蓋嚴,塑料膜周邊用材料壓住,搭架時應注重高出盆景或盆花。每隔10~15天揭開一次塑料膜,讓盆花透風換氣。若鋪的土或沙干了,可噴灑些清水,盆土干了可連同盆花的枝葉一起噴灑,但水溫一定要靠近棚內溫度,溫差不能差距太大。整個越冬期間花盆內的土不能過濕。各種盆景和盆花何時入室內花棚,可根據各種花木的耐寒水中劃分舉行,總的以偏晚入棚為宜,經一段時間的耐寒磨煉,對花木有益。室內花棚的位置較好靠近南窗,讓喜光照的花木有時機曬曬太陽。
樹樁盆景要求植株枝短葉小,勁頭蒼老,與一般盆花不同,以是要控制澆水。在生長期間若澆水過多,會使葉片長得肥厚廣大、新枝徒長,損壞原來的樹型。入秋以后,天氣漸涼,但植株還在生長,為防止抽發秋梢和加強抗寒能力,澆水量要比夏天削減,每天上午澆水一次,以維持盆土濕潤。進入冬季,尤其是進溫室越冬的盆景,都已進入休眠期,由于氣溫低,蒸發量小,應每隔3~5日澆水一次,澆水時間宜在中午前后。在冬季管理上,盆景與盆花一樣,應根據樹木品種、生長情況、季節、盆的大小、栽種深淺等現真相形劃分處理。有些種類如五針松、黑松、真柏、杜鵑等,不喜歡盆土濕潤,可用細孔噴壺在葉片上噴水。淺盆、小盆栽種的盆景植物,冬季應注重讓盆土保持一定的濕度,謹防凍死。對盆面澆水易使水土流失的淺盆植物,特別是小型、微型、超微型盆景,可將盆體浸入水中,滲入后取出。樹樁盆景的盆缽體積小,盆土的養分有限,必須實時提供足夠的營養,才能使其生長良好,發育正常。盆樹在生長歷程中一直地吸收各種營養物質,這就要經常施肥,但一次施肥不宜過多,肥施多了枝葉徒長,影響盆景的姿態,有礙觀賞;而缺肥,則養分不足,造成樹木枝條細弱,葉色變黃,發育受到抑制,又容易遭受病蟲害,造成盆樹死亡。
樹樁盆景植物的施肥和澆水一樣,不宜過多,更不能過濃,只要能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即可。盆土淺的小型盆景,施用腐熟薄水肥。杜鵑、紫藤等花木需肥較多,要多施,黑松、五針松、真柏等需肥中等。觀花類、觀果類植物宜多施磷肥,以保證開花、效果。盆景植物在秋末冬前,應施適蚤鉀肥,促其發根,加強抗寒能力。總的來說,樹樁盆景施肥的詳細方式與盆花施肥大致相同。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7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