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黃山松盆景建造能力
黃山松屬松科,松屬。常綠喬木,樹皮深灰褐色而略帶赤色,裂成鱗狀厚塊片,冬芽深紅褐色。葉2針一束,略粗硬,鮮綠色,長5~13厘米,葉鞘宿存。球果卵形,幾無梗,可宿存樹上數年。干形常彎曲,側枝平展,冠偃如蓋。生長于安徽黃山高峰之上者,由于情況的影響,姿態萬千,如玉屏樓前的"迎客松"、"送客松";北海的"麒麟松"、"黑虎松";天海的"臥龍松"等,自然形態極美,均為黃山松造型的典型。
黃山松為我國亞熱帶東部山中適生針葉樹,遍及分布于安徽黃山、大別山海拔600~1800米;浙江天目山、雁蕩山海拔800~1500米;福建武夷山、戴云山海拔1000~1500米;臺灣中心山脈海拔800~2400米以及河南、江西、湖北、湖南等省。
黃山松極喜光,適生于涼潤、氛圍濕度較大的高山氣候,垂直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要求土層深厚,排水精采的酸性泥土。在土層瘠薄,巖石裸露的孤峰山脊上生長,則枝干低矮、彎曲,姿態怪異古雅,葉細而短,最適于建造盆景。
1、取材與培養法子
人工繁殖:黃山松多用種子育苗繁殖,萌芽率較高,一般可達80~85%。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球果呈黃褐色時,從樹冠茂密的結實母樹上收羅豐滿的球果,舉辦脫籽處理懲罰。日曬約10天后種鱗開裂,去翅除雜,裝袋冬藏。"春分"前后播種,苗圃地以土質疏松,排水精采的酸性土為好。噴灑五氯硝基苯75%或高錳酸鉀液舉辦泥土消毒。播前先將種子用水淋濕后用鈣鎂磷肥拌種。1公斤種子約拌0.5公斤鈣鎂磷肥。播后用細土包圍約2厘米,再用草粉飾,一個月后開始持續萌芽出土。6月份可施一次稀薄腐熟人尿,施后用清水淋洗苗葉,再用0.5%波爾多液噴灑防病。7~8月為幼苗生長旺盛期,9月下旬遏制生長,當年苗木可達20~25厘米閣下。盆栽可選用2~3年生粗壯棵矮的樹苗,再舉辦加工造型。
山野采掘:黃山松天然更新容易,在海拔700米以上山地的巖石隙縫,崗脊及坡地上都可飛子下種。在山野選取生長粗壯矮小的黃山松野生苗,以枝干蟠虬,針葉短而密者為好,便于今后上盆造型。
采掘后要實時下地培養,栽前將全部針葉剪短一半,以淘汰蒸發。宜選擇光照富裕、通風精采、泥土較瘠薄處栽培。節制水分和養分,炎夏季候要用蘆簾合用遮蔭,做到晚揭早蓋,并每天噴水1~2次,保持表土潮濕。地栽培養2年后,即成精采的盆景素材。
2、上盆進程
選盆:黃山松姿態瀟灑優雅,蒼古狂逸,自然多變,故一般宜選用形狀古樸、光華深沉的紫砂陶盆,凡是以淺盆為主。盆的形狀依樹形而定,如直干式、雙干式、斜干式等宜選長方形或橢圓形盆;曲干式可選海棠形或馬槽盆;懸崖式可用深千筒盆或中深四方形或圓形盆;大型盆景可用白礬石、大理石等鑿石盆;小型盆景也可選用釉陶盆。
用土:黃山松適宜酸性沙質壤土,pH值在4.5~5.5之間,中性土或微酸性土也生長精采。盆栽最好用山土或腐葉土,摻拌30~40%的沙土為造就土。
栽種:黃山松的栽種以3~4月最為適宜,秋后栽種亦可。移栽時需帶宿土泥球,以利于盡快服盆成活。栽前應先查抄有無傷根、爛根和過長主根,如有必需剪除,在傷口上涂以蠟或油漆,以免松脂溢出。松類忌濕,故盆底須填上碎瓦片或木炭,上覆一層粗砂,深千筒盆可填至1B3高度,以利透氣排水。淺盆則用塑料紗網墊在盆孔上。栽種時,要用干燥土,將根部的土充分填塞,搖動盆缽,用竹簽撳實,鋪上青苔,澆一次透水,安排半陰處,約10天后,再逐漸移至陽光富裕處,但不能一下移到強光下曝曬。
3、整姿技能
加工:黃山松的整姿造型以攀扎為主,修剪為輔。攀扎以棕絲或金屬絲均可。而以金屬絲最為利便,容易把握,但須留意定型后實時拆除,以免產生"陷絲"現象,造成枝條損傷。黃山松一般團結上盆舉辦整枝加工,憑據此后樹形的需要,撤除徒生枝、交錯枝、并行枝及多余的枝條,依造型需要先攀扎骨干,再適當吊扎枝干,只須簡單加工,不必過于細瑣繁雜,待今后再逐年整形加工。
山野挖取的黃山松樹樁,經地栽養胚1~2年后即可上盆加工。也可露地造就,每年舉辦一次造型加工,第二年挖起割斷主根,從頭下地,再調解造型姿態,促使多發側根,待數年后上盆即可成型撫玩。
黃山松的整枝修剪宜在冬末春初舉辦,此時為休眠期。攀扎造型在生長久舉辦為好,此時樹液活動,枝條柔軟,便于拿彎綁扎。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7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