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下午詞:懸鈴木;種植;管理
1 懸鈴木的生活習性
懸鈴木喜濕潤溫暖天氣,較耐寒,適于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懸鈴木枝條開展,樹冠廣漠,呈長橢圓形。樹皮灰綠或灰白色,不規(guī)則片狀剝落,剝落伍呈粉綠色,滑膩。單葉互生,葉大,掌狀5~9裂,幼時密生星狀柔毛,后脫落。花期4~5月,頭狀花序球形。球果下垂,通常2球1串。9~10月果熟,堅果基部有長毛。懸鈴木是陽性速生樹種,抗逆性強,不擇土壤,萌芽力強,很耐重剪,在道路兩旁栽植時多采取“三股六叉十二枝”的整形方式。抗煙塵,耐移植,大樹移植成活率極高。
2 懸鈴木的繁殖方式
2.1 扦插繁殖
2.1.1 采集插條。在秋末冬初采集插條,以實生苗干或生長結(jié)實的母樹干處萌生的1年生枝條為好,樹冠處1年生的萌發(fā)枝條也可用。為保證插條供應(yīng),還可以用實生苗成立采穗圃。
2.1.2 插穗剪取及處理。種條采回后,立刻截成15~20cm長的插穗,每個插穗保留2個節(jié)3個豐滿芽苞,由于枝條節(jié)上的養(yǎng)分較節(jié)間多。下切口要靠近節(jié)下,一般離芽基部約1cm左右,以利愈合生根,上切口距離芽先端0.5~1cm左右,以防頂芽失水枯萎。插穗每50~100根捆成1捆,然后在排水良好、背風向陽處挖1個深60~80cm、寬80cm的坑,坑長以插穗多少來確定。坑底鋪一層虛土,將插穗大頭朝下,直立排放在虛土上,較后覆土掩飾成圓球形,以防雨水滲入,待第2年春季取出舉行扦插。春季也可隨采隨插,成活率也較高。
2.1.3 扦插。扦插前要選擇排水良好、松散肥沃的地塊,舉行深翻、消毒、整平后做成扦插床。待3月上、中旬將扦插床洪水漫灌1遍,等水滲完后,整床覆蓋地膜。此時,取出沙藏的插穗,置于生根劑1000倍液中浸泡2~3天,每24小時換生根液1次。浸穗完成后,按株行距15cm×30cm舉行扦插。插前先用與插穗粗細平等的硬棍打孔深約10cm,然后舉行扦插,插穗露出地面約5cm左右,整床插完后用細土封堵插穗周圍,使插穗與土壤慎密接觸。
2.1.4 育苗管理。懸鈴木插穗上主芽的兩側(cè)有副芽和隱蔽芽,有時葉芽在未生根前萌發(fā),形成假活現(xiàn)象,但抽出的新枝不久就會枯死,約經(jīng)10天左右,副芽又會萌發(fā),這標志著新的幼根已經(jīng)長出,插穗已經(jīng)成活。生根后,萌芽條高6~10cm時,留1個強壯枝培育主干,別的均剪除。如發(fā)現(xiàn)有萎芽現(xiàn)象,可摘去1~2片葉,或摘去主芽條,保留副芽條。生長期間,枝葉過密時要適當剪去2次枝,摘除黃葉,保持透風透光。同時要經(jīng)常保持苗床濕潤,以利插穗生根。插穗生根后,在6~8月間適時施速效肥,以尿素為主。除草對保苗也很重要,不要等雜草長高再除,盡管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生長期的病害較少,但要注重防治蚜蟲,發(fā)現(xiàn)蚜蟲后可噴灑2000~3000倍液的阿維菌素或2000倍液的吡蟲啉溶液。若全心管理,昔時苗高可達1.5m以上,1年后可以定植大田,6年生時可以出圃用于城市綠化。
2.2 播種育苗
2.2.1 種實處理。12月間采果球攤曬后貯藏,到播種時捶碎,播種前將小堅果舉行低溫沙藏20~30天,可促使發(fā)芽迅速整齊,每667m2約播種15kg。
2.2.2 整地施肥。苗床寬1.3m左右,床面施農(nóng)家肥2.5~5kg/m2。
2.2.3 播種時間。在3月下旬~5月上旬選擇陰雨天播種較好,3~5天即可發(fā)芽。
2.2.4 搭棚遮蔭。實時搭棚遮蔭,當幼苗具有4片葉子時即可拆除蔭棚。
2.2.5 追肥時間。苗高10cm時開始追肥,每隔10~15天施1次。
3 懸鈴木的種植管理
3.1 懸鈴木的種植
懸鈴木的栽植較佳時間是春季3月份,掘苗根系要保證不低于胸徑的10~12倍。胸徑5cm以上的大苗移栽,為確保成活,削減樹體蒸騰,栽前可在3~3.5m高處定干,把以上枝條所有抹去。鋸口涂防腐劑,用白調(diào)合漆、石灰乳均可。栽后立刻澆透水1遍,然后每隔7天澆1次,澆足澆透,連澆3~4遍,澆后中耕、松土。秋季每株施有機肥50~75kg,扎實、澆水,樹干基部培土舉行防寒越冬。云云精細管理,成活率可達98%左右。
3.2 懸鈴木的整形修剪
3.2.1 樹形選擇。懸鈴木具有通直的主干,枝條開展,通常用闊大的自然形樹冠。作行道樹時,整形方式一般采取杯狀形,若上方無傾軋線也可采取開心形,作庭蔭樹時,以自然直干形或多主枝形為主。
3.2.2 整形修剪。在第2年的冬季定干,樹高3~3.5m處剪去梢部,將分枝點以下主干上的側(cè)枝剪去。第3年待苗木萌芽后,選留3~5個處在分支點周圍、生長粗壯的枝條作主枝,別的分批剪去。冬季對主枝留50~80cm短截,剪口芽留在側(cè)面,盡管使其處于統(tǒng)一程度面上,翌春萌發(fā)后各選留2個3級側(cè)枝斜向生長,即形成“三股六叉十二枝”的造型,經(jīng)3~4年培育的大苗,胸徑在7~8cm上,已初具杯狀形冠型,相符行道樹標準,可出圃。杯狀形行道樹栽植后,4~5年內(nèi)應(yīng)繼續(xù)舉行修剪,方式與苗期相同,直至樹冠具備4~5級側(cè)枝時為止。以后每年休眠期對昔時生枝條短截保留15~20cm,稱小轉(zhuǎn)頭,使萌條位置逐年提高,當枝條頂端將觸及線路時,應(yīng)縮剪降低高度,稱大轉(zhuǎn)頭。大小轉(zhuǎn)頭交替舉行,使樹冠維持在一定高度。
4 懸鈴木的病蟲害防治
4.1 懸鈴木的蟲害
危害懸鈴木的害蟲重要有星天牛、光肩星天牛、六星黑點蠹蛾、美國白蛾、褐邊綠剌蛾等。防治上多采取人工捕捉或黑光燈誘殺成蟲、殺卵、剪除蟲枝,集中處理等方式。大量發(fā)生時,在成蟲及初孵幼蟲發(fā)生期,可用化學藥劑噴涂枝干或樹冠,40%氧化樂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90%敵百蟲晶體、25%溴氰菊酯乳油等100~500倍液。用注射、堵孔法防治已蛀入木質(zhì)部的幼蟲。對于多數(shù)天牛、木蠹蛾幼蟲可采取注射器或用藥棉沾敵敵畏、氧化樂果、溴氰菊酯等1~50 倍液塞入蟲孔;用磷化鋁片或磷化鋅毒簽塞入蟲孔,外用黃泥封口,效果均很好。
4.2 懸鈴木的病害
懸鈴木的病害重要是法桐霉斑病,防治可采取換茬育苗,嚴禁重茬;秋季網(wǎng)絡(luò)落葉燒掉,削減越冬菌源; 在5月下旬~7月對播種培育的實生苗噴1:2:200倍波爾多液2~3次,有防病效果,藥液要噴到實生苗葉后頭,才能將病害殺死。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nèi)容均為作者提供、網(wǎng)友推薦、互聯(lián)網(wǎng)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轉(zhuǎn)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7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