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杜鵑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喜歡酸性泥土,在鈣質土中生長得不好,甚至不生長。因此泥土學家經常把杜鵑作為酸性泥土的指示作物。
杜鵑性喜風涼、潮濕、通風的半陰情況,既怕酷熱又怕寒冷,生長適溫為12℃至25℃,夏季氣溫高出35℃,則新梢、新葉生長遲鈍,處于半休眠狀態。夏季要防曬遮陰,冬季應留意保暖防寒。忌驕陽暴曬,適宜在光照強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長,光照過強,嫩葉易被灼傷,新葉老葉焦邊,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滅亡。冬季,露地栽培杜鵑要采納法子舉辦防寒,以保其安詳越冬。撫玩類的杜鵑中,西鵑抗寒力最弱,氣溫降至0℃以下容易產生凍害。
詩詞
自唐宋以來,詩人,詞人皆多題詠。瑰麗的杜鵑花始終閃爍于山野,妝點于園林,自古以來就博得人們的歡心。自唐宋詩人白居易、杜牧、蘇東坡、辛棄疾、至明清楊升庵、康熙帝都有贊譽杜鵑花的佳作。
大詩人李白見杜鵑花想起老家的杜鵑鳥,觸景生情,吊唁老家,寫出了一首到處頌揚的詩“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典故
關于杜鵑花和杜鵑鳥,尚有個美好而怪僻的傳說。相傳遠古時蜀國國王杜宇,很愛他的黎民,禪位后隱居修道,死了今后化為子規鳥(有名子鵑),人們便把它稱為杜鵑鳥。每當春季,杜鵑鳥就飛來叫醒老黎民“塊塊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鮮血灑在得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滿山遍野的杜鵑花,是由于千千萬萬義士的鮮血染成的。它記實了那段悲壯的抗戰。杜鵑花,它已經融入中國悠久的汗青文化,它成為了汗青的遮蓋品。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8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