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有詩云“人世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云南茶花的花期也是云云——大多地方,花期早過,但也有的地方,正是茶花較艷之時。“百朵彤云嘯傲中”,是郭沫若在云南觀賞茶花后的詠嘆。著實,自近代以來,敘述云南山茶的亦多名人佳作。方樹梅輯《滇南茶花小志》三卷,內分滇南山茶之美盛一卷,無論古稱或新譽考出者分為二卷,省內外古今名人詠題山茶詩為三卷,該書是研究云南茶花的重要參考資料。
羅養儒《紀我所知集》(又名《云南掌故》)卷九第309頁《談談云南之茶花》一文,盛贊云南山茶“足為國內之冠”。但他以為滇中山茶,從發達處、高爽處、蒼老處、榮茂處等方面臨照,終不如順寧(今鳳慶)瓊岳山嘉木寺之一株紅茶,稱其較古較老、至高至大,“不特在順寧郡內茶花群中稱巨擘,在迤西方面茶花群中稱巨擘,而在全滇之茶花群中亦稱巨擘焉”,“真千秋大樹也!”他對滇中各地山茶逐一作了品評,詳細內容如下:
金殿的照殿紅:“的是一貴品也,而又是五六百年前之古樹,樹身已跨越一人合抱,高度亦至三丈有余,誠不易有之一木也。論一株花木,能于數百年前,千頭萬緒,以至殆與青山偕老、流水齊新者也。而且每年花放必至千朵,其生氣之盛,又豈他樹所能媲哉!惟惜近百年來,花樹竟枯去一小半,花放時便不如往昔之興隆,雖然,亦能滿樹紅也。”
黑龍潭黑水神祠的一品紅:“亦樹大花蕃,根干粗至手之四圍,種則為一品紅,實寶貴品物。”
植生于稍遠地處者,則有晉寧盤龍寺內之一大株:“其根已粗及一挑水桶,高可二丈六七尺,種為真正之九心十八瓣,色艷獨稱較。每年著花能近千朵,花朵則大過飯碗口,忖度其壽數當在三百年以上。旁有瑪瑙茶一株,其高峻處則遜于此一樹,又不足道。惟此二者,是共耀人目,為眾口同夸者也。”
有寓于幽深地處而無多數人覺及者,如松花壩芹菜沖一寺內紅茶:“種為寶珠紅,花色正紅,不帶殷紫色。花系攢瓣,包裹慎密,不惟與獅子頭、九心十八瓣之組合不同,即與俗呼之松球殼一種亦不相同。枝葉則興隆極,尤無挺直硬堅之象,誠山茶中至佳之品也。”寺原名觀音寺,清乾隆年間(1736-1795),昆明錢南園先生曾讀書于寺內,寺遂負盛名。
私人所植山茶,“有龍頭村處之瓦窯村某姓大花園紅茶兩大株,一為紅瑪瑙茶,一則類似芹菜沖茶花寺內之紅寶珠,卻花片薄而色淡,瑪瑙茶亦只微微帶白,不得稱為真正之瑪瑙茶,朵子舒開亦不甚大,較一茶碗口猶小,亦茶花中之一特別種也。兩樹根株均粗逾合抱,似猶強于金殿上照殿紅之樹身。但樹老枝疏,花開時不能到達繁盛,聞每年只能開數百朵耳。”
羅養儒以為,昆明四周及滇中甚至全云南的茶花,從樹齡上講,都是鳳慶茶花的子弟,陸良之“珍珠紅”雖然聞名,但終究不十分古老。“既古老而又神奇,則惟順寧(今鳳慶)瓊岳山嘉木寺之一株紅茶,是不特在順寧郡內茶花群中稱巨擘,在迤西方面茶花群中稱巨擘,而在全滇之茶花群中亦稱巨擘焉。……較古較老、至高至大之山茶一株,自根至梢,高及四丈余尺,其出于地面之樹根幾粗至二人合抱,真千秋大樹也。每年冬至后必花,花朵大過于五寸盤。種為千葉紅,蕊瓣極密,花心為細瓣包攢,約有六七層,每層均有黃須距離,略似九心十八瓣之組合,色較一品紅為艷,洵異種也。花卻次第開放,自冬十一月綻苞,至次年春三月,花英始云謝盡,為時幾近半年,其占領春景,發舒陽氣,真足夠過于萬卉矣。而每年開放之花,據寺中住持云,當在二三千朵,其樹大云云,亦可能也。寺中之山茶,除此偉大無倫之一株外,尚有三四根株粗及小水桶口者,其形色亦與此老樹同,其享壽亦必有二三百年。至粗及拱把者則有數十株焉。遠近崎嶇,一若兒孫之侍立左右,惟是一切小樹,花開雖盛,究無此老樹之花朵大,色艷鮮耳。顧此老樹,傳云已近千年,吾人固不敢據以為實,然審查膚紋,確古雅已極,枝干又堅結無似,是非歷盡千百年之霜露,必不能致此也。山中自有千年樹之說,自是對松柏而言,山茶亦能傲霜雪,又何嘗不能享千年壽哉!若論滇中山茶,高及二三丈者甚多,但?M勃處、高爽處、蒼老處、榮茂處,終遜于此也。余故曰,滇中茶花,當以此為巨擘,若金殿、若黑水神祠、若芹菜沖、若瓦窯村、若盤龍寺、普濟寺等者,俱子弟爾。”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歷史上許多文人游客,正是出于對云南山茶的深深喜歡,寄情于山茶,留下許多佳作。如楊慎《滇南月令詞》首句即寫云南山茶:“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樹樹齊開了,艷李夭桃都壓倒,妝點好,園林四處紅云島。”明代僧人擔當詠山茶花:“冷艷爭春喜燦然,山茶按譜甲于滇。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明施武《滇中竹枝詞·歸化詞》則以云南山茶寄托遠游羈客的愁緒:“滇中山茶天下第一,唯歸化寺者其本合抱,花大如盂,國初前物也,往來官游羈客,留別交好,至此莫不流淚。鴛鴦夢斷彩樓空,馬首蕭蕭故向東。歸化寺前多少淚,年年三月蜀茶紅。”(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卷十四《樂府歌行十一》)
近代文人學者,對云南山茶亦多有歌詠,郭沫若黑龍潭詠山茶詩:“茶花一樹早桃紅,百朵彤云嘯傲中。驚破唐梅睜眠倦,陪襯宋柏倍姿雄。”
云南可謂山美水美人更美,據《紀我所知集》就記:“在六七十年前,昆明婦女多喜簪花于髻。”而松華壩所產顏色鮮艷,花朵不大,簪髻較宜。以是當時鄉人多摘取此處茶花,籃裝入城而售賣,呼之為松華壩茶花。花一入市,極易銷售。
云南茶花不僅帶給眾人優美,若物以致用,茶花亦是治世之良方也。清袁嘉谷《滇繹》卷四記“三泊茶花”:“滇茶花為天下冠,推名省花,人無異詞。三泊廢縣入安寧,有大茶花,摘花運省,歲售千金,供一小學校歲修之半。”
云南茶花還具有藥物價值,李時珍《本草綱目》紀錄:“山茶花,氣息甘微辛。專治一切大腸下血,肺中有瘀血或吐血之癥,急用此花煎湯服之。無花,即葉亦可,但不如花之神效也。均宜以童便為使。”
云南山茶樸素無華與不諂媚的品性,亦令人稱道。《臨安府志》紀錄:“通海三元宮有茶花一本,奇艷非常,月夜,姿尤妍妙。落時瓣皆仰而不俯。明弘治間,貢入御苑不花,后仍發回本觀,始花。”(道光《云南通志稿》卷六十九《臨安府》第21頁)
這“園林四處紅云島”的云南茶花,果真名不虛傳,在這彩云南現的地方,四處可見盛開的山茶花。在蒼山腳下,洱海之濱的大理,更是“大理千百家,戶戶開名花,”白族還把陰歷二月初九至十五這個百花爭艷的日子定為“朝花會”,讓百花拜謁竹苞松茂的山茶姐姐。
近代有關云南山茶研究,除寓意于物,寄情于花外,更趨于科學化觀測。從19世紀末葉起直到解放前夕的100多年間,約有7個國家(法、英、奧地利、美、德、瑞典、日本)20余人來云南各地搜集觀測植物資本,采走了數10萬份標本,紀錄發現的新栽植物數千種,其中包羅成千種以上的奇花異卉。如撒播異邦的茶花、杜鵑、報春、龍膽等等,已成為外國園林建設中不能缺少的財富。可謂沒有云南的花,就不成其為花園;沒有云南的山茶,植物王國也少了一朵美麗奇葩。
但歷史上因云南僻在邊遠,致使云南山茶久不得聞,許多資本任其在山野自生自滅,殊為惋惜。明代鄧??就這樣感傷:“因考唐人以前,此花獨不經題詠,以僻遠故,不通中土,遂使奇姿艷質,淪落無聞。近代有作,率多不能為此花傳神。于暇日,為《百韻》詩一首,以傳四方,或有采焉。”明唐堯官《山茶花賦》序言亦云:“滇土繁花品,而山茶較奇,十月即放,蓋中原所未有也,然鮮播之詠歌者。余觀往籍,陳思有《芙蓉賦》,鐘會有《菊花賦》,張協有《石榴賦》,虞繁有《蜀葵賦》,宋?Z有《梅花賦》,古今艷焉。余效之,作賦一首,雖極意敷揚,殊未盡體物耳。”
云南山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老厚重的滇文明。現在,茶花在各地雖多栽植,各植物學及園林機構亦努力加以擴大繁殖,但自然分布區的群落和一些古老的大樹,因人為砍伐或采摘,損壞甚為嚴重。以是,無論栽植或野生的茶花,都應從速加以保護,再待山花壯麗時,盡顯其無限絢彩。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10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