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虹山小區黃先生家一樓院子里栽了300 多盆盆景
伉儷倆自造滴灌網種植出300個盆景。
到了虹山小區,問花種得較好的一家,鄰里們就會指著虹山中路3號一片綠茵茵的藤墻,說:“就是黃老倌家了。”推開鐵門,眼前的景致讓人十分驚艷,這間屋子買通了陽臺,與屋后曠地連成了一片,300多個盆景,將這個“陽臺”裝扮成一個小花園。
30年育成300個盆景
“我是南京人,從小我就喜歡盆景。”黃正國操著江蘇口音的普通話說。
2021年頭,黃先生開始做盆景。以山石、水土、花卉、樹木為素材,要整合成一幅立體有生命氣息的畫,這是他較想尋求的,但也很難。要在盆里的山石上長出小樹,較耗的是時間。在黃先生的盆景中,有一盆不起眼的小葉子盆景,“這可是百年生古木的珍珠黃洋。”黃先生說,這盆盆景,他從上個世紀八十年月養到現在。
盆景以梅、柏為多,見到喜歡的品種,“像上了癮,沒法停下來。”也曾遭遇一雙后裔的否決,“不管他們怎么想,我就這點興趣,于心于身都是有益的。”
自鋪滴灌網省水省力
不僅自娛自樂,一年一年投入,逐年新添盆景來培育,又不太舍得出售,現在,他的盆景已到達了300多盆。
一小我私人忙不外來,妻子羅女士就成了他的助手,這成了兩小我私人的一般工作。在通常,一早送孫女上學后,伉儷倆就回到花園,不下雨時,每天都需要至少澆水一次。
今年3月,黃先生大病初愈,深感盆景太多,每天大量澆水力有未逮,于是想到了借鑒以色列滴灌技術,自制主動滴灌管網。
隨著盆景而崎嶇纏繞的小軟管,正是滴灌裝置。這些口徑不外1厘米的軟管,靠近植株根部,軟管上鉆有許多小洞,輕輕一開閥門,水流系統就轉起來,給植株澆水,沒有徑流,削減了外圍水的損失。
裝好滴灌網,搖搖水龍頭,等到時間到,就主動灌好了。以前每盆植株均勻每天需要澆水1.5公斤,而滴灌只需要0.2公斤,省力的同時也節約了大量的水。
新報征集令
你家的陽臺或露臺上,也有別樣風景嗎?請來秀一秀你的優美陽臺,撥打本報熱線:63110110或@生活新報,請你講講與家人栽種花卉植物的心得,分享你家怪異的陽臺故事。
貴研·自然界小區盛產雙胞胎?
龍泉路的貴研·自然界小區住著600戶人家,可600戶中就有3個雙胞胎的家庭,另一家還產了三胞胎呢!
貴研·自然界小區是一個入住不到3年的新小區,在昆明龍泉路和北二環交匯處以北。在貴研·自然界花園,記者向幾位老人問起小區的雙胞胎。吳奶奶說:“真的呀!那說明我們小區環境很好啊!我只見過一家的雙胞胎,經常抱到花園來玩。”而陳先生是在業主QQ群里得知小區有3對雙胞胎,剛開始陳先生也感應驚訝,“這是由于我們小區人氣旺吧!”陳先生說。
業主胡先生是其中一對雙胞胎的爸爸,他說,有一對雙胞胎回老家了,今年5月初有一家還生了三胞胎。在胡先生家里,這對可愛的小家伙,哥哥叫文瑾,弟弟叫文瑜,兄弟倆都十個月了,很好動。記者摸了下文瑾的臉,他就轉過頭含羞地躲在奶奶懷里,奶奶說哥哥性格有些內向容易含羞,而弟弟文瑜則比較外向。胡先生說他們很想去墨江報名加入“雙胞胎節”,只是由于抽不出時間一直沒有去,以后一定要去加入這個“雙胞胎節”。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14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