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郝家河村是臨朐縣沂山鎮的花卉栽植龍頭村,依托從村中穿越而過的227省道,這個村里的養花帶頭人通過栽植花卉帶領村里人走上了致富路。
郝家河村的村頭,“紅梅迎春”的廣告口號映入眼簾。記者在此見到了這個梅花園的老園主62歲的馬洪林。老人告訴記者,他2021年就開始栽植梅花,是村里搞花卉栽植較早的戶。老人說他一開始就是想著自己搞個小園子,養點四君子之一的梅花來打發時光,沒計劃靠此賺錢。沒想到這個小園子生長到現在,不僅一年收入十幾萬元,還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之一,動員鄉親們紛紛種花致富。在馬洪林的動員下,郝家河村現在花卉栽植面積達200余畝,村里的養花戶近60戶,花卉品種有紅梅、桂花、海棠、流蘇、月季、側柏、石榴等,年銷售收入1000多萬元。
馬洪林的兒子馬溫超結業后曾經在外打工2年,闖來闖去,發現照樣在家跟父親一起搞花卉效益高。于是,他毅然回到自家的"梅花園"。馬溫超介紹說,他們家現在栽植著4000余棵梅花,1000余棵迎春,每年還栽植小苗。談到效益,馬溫超表示,他們家的花卉投入不大,但是效益很好。一般情況下,梅花大一點的每盆600元左右,小一點的每盆也得近200元;迎春的價格在每盆400元左右。寶貴一點的花卉價格則成千上萬。跟父親種花十余年來,他們家的花從來都不愁賣,而且供不應求。
為什么供不應求呢?沂山鎮黨建辦主任魏守棟道出了其中的玄機,“除了隨著生活程度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通過花卉來修身養性”以外,這個村地理位置良好,227省道也今后村穿越而過,227省道是通往青州花博會的必經之地,各地客商今后經過,村里的花卉園都建在了省道雙方,加上各種宣傳口號,吸引了不少客商在此立足,這就為郝家河村帶來了無限商機。
在馬洪林的帶領下,村民看準了花卉上的商機,紛紛向馬洪林取經種花。馬洪林則絕不惜嗇地把自己的栽植經驗和銷售經驗告訴鄉親們。進入新世紀以來,這個村的花卉產業迅速生長,成為了聞名十里八鄉的花卉專業村。
王汝祥就是馬洪林動員下的養花戶,他的花卉園里栽植了桂花、海棠、流蘇、紅梅等,其中海棠2000多棵,流蘇1600多棵。他告訴記者:“我經常跟村里的帶頭人學嫁接技術和栽植經驗。我今年僅60余棵桂花,就賺了一萬多元,這相當于我在外邊打一年工賺的錢。” 王汝祥說,現在已經有客戶瞄準了他的海棠,效益也很客觀。他正計劃著擴大花卉栽植面積。
郝家河村支部委員王書慈說,由于花卉,他們村的日子發生了許多變化。老國民的收入翻了番。現在已經有一半以上的戶買了私人車。而且,花卉不僅僅是一個產業,它的附加值也很可觀。花卉為郝家河村吸引來了遠方的客戶,也促進了村里的養豬合作社的生長;花卉栽植戶,為村里的剩余勞動力帶來了就業時機。村里幫助花農舉行土地流轉,爭取政策支持,為花卉栽植戶開了許多“綠燈”。除此之外,為了扶持花卉事業的生長,村里還團結花卉栽植戶專門成立了合作社藝美苑花卉專業合作社。為這些花卉栽植戶在技術方面和銷售方面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作為梅花園的“少主人”,馬溫超建議廣大花農,養花一定要耐住性子,要非常熟悉你所養的花的習性,而且要潛心研究花卉市場。如果有條件,可以經常加入各種花卉展,盆景培訓班等,由于這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能結識一大批“花友”,從而促進花卉的銷售。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1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