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許云琴
康熙在位長達六十一年之久。他振興產業,獎勵學術、藝術,對于瓷業生產亦投入不少心血。據史載,當時景德鎮有御窯五十八座,與民窯合計不下三千余,窯火可謂旺矣,燒造出后人嘖嘖稱道的官窯與民窯“康熙瓷”精品。
這是一件“康熙瓷”白地五彩牡丹觀音瓶。高29.5cm,口徑8.3cm,底足7.5cm。觀音瓶是康熙時期盛行的典型器。口侈、肩寬,自肩以下逐漸收斂,至底外撇,形似觀音菩薩手中的清水瓶而得名。燒制白地五彩,先在器物瓷坯上施上白色地釉,進窯高溫烘燒,出窯后在白色地釉上以紅色為主體,另配以黃色、紫色等彩釉繪畫,再裝窯不低于800℃烘燒。爐溫較高,彩釉融化充分,釉層較厚、透明度較好,光的反射較強,因此彩釉給人較硬的感受。與厥后雍正朝燒制的粉彩相比較,“康熙五彩”稱之為“硬彩”,雍正及厥后燒制的粉彩為“軟彩”。康熙五彩瓷地釉除白色外,尚有黃、黑、綠、灑藍等多種色地的五彩瓷。
此瓶紋飾,在白色地釉上繪整株盛開的牡丹,彤紅的花在翠綠的枝葉映襯下十分張揚,勃勃生氣、格外嬌艷。三月東風,牡丹總領群芳惠顧人世。唐代詩人有“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此時逢國色,那邊覓天香”等佳句,表達人們對牡丹花的喜歡。自元明直到現在,景德鎮生產的瓷器,牡丹成了人們喜見樂聞的圖案紋樣,它象征富貴、祥瑞、優美、喜慶等祥瑞的寓意。據專家研究,不同期間,牡丹花和枝葉畫法各有不同的期間氣概,成了瓷器斷代的重要依據之一。仔細觀賞,此瓶牡丹花形豐滿、花瓣肥潤,粉紅漸至深紅過渡自然,枝葉興隆,大紅大綠于一器,色彩搭配勇敢張揚而不庸俗,畫氣概調與康熙盛世期間特征頗為吻合。
整瓶器型敦樸規整,從側面看,彩釉周圍有一層閃亮的“蛤蜊光”,瓷胎堅致細白,斷面如糯米糕,手感較重。底釉較白,瓶肩接痕顯著,有明瓷遺風。底足為二層臺底,青花雙圈底款,圈足底邊有折口,足墻直,足端有斑塊殘缺現象,且有似枇杷的淺黃色“火石紅”。
隨著時間推移,遺存民間的康熙瓷日見希罕,漸成鳳毛麟角,不要說官窯,連民窯也憂傷一見。我以是推薦這件康熙白地五彩觀音瓶,樂于與藏友分享瀏覽康熙瓷珍品的快樂。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19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