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炎炎夏天,嘉定外岡鎮的臘梅資本圃里,幾十株臘梅正枝頭斗艷。向來與寒冬為伴的臘梅為何會在夏天盛開?嘉定區林業站站長徐薇玉昨天告訴記者,這全得歸功于籌建中的臘梅研究所從天下各地網絡清算出的70多種臘梅品種。
外岡臘梅的生長源于太平天堂時期留下的一棵古臘梅,它曾與崇明水仙、奉賢銀柳齊名,被稱為“上海三寶”。上世紀40年月,聞名國畫家鄭午昌也曾棲身在這里,種梅、品梅、畫梅,留下了幾十棵“60歲左右”的臘梅樹。由于有傳統,當地國民險些家家種臘梅,空氣里四處飄散著臘梅香氣。
如何將美化庭院的掩飾生長成農民致富的新產業?去年,當地政府萌生了成立臘梅研究所,依賴科技育梅的動機,卻苦于找不到專業領軍人才。得知此事,上海院士中心立刻求助于聞名的“臘梅院士”、花卉園林專家陳俊愉。由于年歲已高,陳宿將自己的自滿學生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龍清引薦給外岡。經過一番深談,雙方一拍即合,陳龍清以客座照料的身份成為嘉定臘梅研究所的科研帶頭人。
盡管臘梅研究所要到今年底才正式掛牌,科技育梅的工作已陸續開展。第一步是育種。科研人員大量網絡國內外臘梅品種,舉行引種、馴化、提純,擴大和豐富外岡的臘梅資本。現在,外岡臘梅資本圃里約有70多種臘梅品種,其中,既有來自美國的紅色臘梅,也有來自浙江的野生夏天臘梅,基本做到“四季常開”。
有了這座寶貴的資本庫,研究人員將從中篩選出適互助為鮮切花的高產臘梅品種。據市農科院花卉研究中心專家張永春介紹,臘梅以前很少被用作鮮切花,現在他們正通過科技手段來“戰勝”一些缺點,好比加速繁苗速度,讓花蕾不再易掉落,盛開時間更長等。此外,針對臘梅“全身是寶”的特征,陳龍清還將帶領科研人員開發臘梅花茶、臘梅精油等深加工產品,延伸臘梅產業鏈。
與此同時,上海第一座臘梅主題公園已在外岡建成。同時該鎮還利用農村自然河流,在河流兩岸建設采摘園、栽植資本圃、切花生產圃、生態養殖垂釣區、農家樂、休閑游覽區等,從而形成一個市民休閑旅游、四季賞梅的原生態景觀區。
“臘梅之鄉”悄然煥發的生氣,吸引了市區眾多花商慕名而來。不少花市老板表示,以往采購臘梅必須要去江蘇如皋,現在滬郊有了大型產地,采購成本節約不少。
到今年底,外岡鎮的臘梅栽植面積將跨越2000畝,規模栽植戶可達600戶以上,戶均年收益3萬元以上,屆時外岡將成華東地區較大的臘梅產業基地。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19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