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2013國際盆栽大會暨國際盆栽協會50周年慶典將在揚州宋夾城、萬花園揚派盆景博物館舉行。在這樣一個舉世矚目的盛會上,天下各國盆景文化精髓會在這里展現。其中,較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東道主——揚派盆景。
盆景是我國的傳統藝術珍品,它以樹木、山石等為素材,經過藝術處理和全心培育,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現大自然神貌,猶如立體的山水畫。中國盆景“濫觴于漢晉,形成于唐,生長于宋元,郁勃于明清,近代一度衰落,今又中興”。揚州盆景險些與中國盆景同步,是中國盆景的先驅和重要組成部門。
揚派盆景其派別氣概形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享譽于現代。它得益于揚州文化,又將自身融入揚州文化之中,成為一門怪異的文雅藝術。它那一寸三彎的制作身手可謂獨步天下,隨著不停的傳承、創新和生長,現在已經被確定為天下五大盆景派別之一,在國際盆景界成為中國盆景的一面旌旗。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作為傳統美術類的盆景藝術,“揚派盆景身手”名列榜首。
宿世
揚州是中國的歷史文假名城,這里風景秀麗,天氣宜人,自然植被十分豐富。正是這樣的人文、生態環境,組成了揚派盆景藝術天生與生長的土壤和條件。
揚派盆景在唐代已有撒播。在唐代,揚州就已是榮華的多數市、中外交通的口岸和商品集散地。日本曾十三次派遣唐使,其中九次經過揚州。據日本盆景界人士稱,中國盆景較早就是由遣唐使傳至日本的,而當時盆景已在揚州撒播。
元?v七年(1092),宋代文豪蘇東坡調任揚州太守。他除了吟詩作畫外,更喜制作盆景。他在聞名的《雙石》詩的詩引中說:“至揚州,獲二石,其一綠色,岡巒迤邐,有穴達于背;其一玉白可鑒,漬以盆水,置幾案間。”這是現知關于揚州山水盆景較早的文字形貌。今揚州瘦西湖風景區陳列的鐘乳石云盆山水盆景,系宋代花石綱遺物,也可看作宋代揚州山水盆景的實物。
元代時,漢族文人社會職位低下,閑情雅興受到影響,但揚州盆景并未消亡。元人張之翰在《謝譚學正送盆梅》詩中提到“去年揚州梅數株,紅紅白白才須臾。中有一盆六尺余……”,這是現在知道的關于揚州樹木盆景較早的紀錄。詩中所述“盆梅”,即是揚派盆景的早期形式之梅樁盆景。
明代揚州盆景迅速蘇醒,并開始形成怪異的地方氣概。從現存幾件明末古柏盆景中,可以看出明代揚州盆景的怪異身手和藝術氣概。原存揚州盆景園的一盆明末檜柏盆景,干高三尺,愚昧如虬龍,樹皮僅余1/3,采取“一寸三彎”技法將枝葉扎成,形神特殊,可看作早期揚派盆景代表作。
清代揚州盆景生上進入壯盛期,《揚州畫舫錄》對揚州當時“家家有花園,戶戶養盆景”的盛況作了多處形貌。這得益于兩個重要因素:一是揚州文人詩人的參加,提升了揚州盆景的文化品位,豐富了其文化內在;二是以揚州鹽商為代表的有閑階級的參加,對揚州盆景的普及與提高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清代揚州已出現身族式盆景制作作坊,其專業化和商業化運作,將盆景制作身手推向極致。
今生
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使清末以后因戰亂而遭遇逆境的揚派盆景藝術得以蘇醒,揚州的園林部門從民間網絡古老盆景及古盆,尋訪民間盆景藝人,并吸收其中的能手到園林部門工作。他們先后共網絡到明清期間盆景20多盆,這些活的文物,經過全心養護和再創作,現已成為揚派盆景博物館的藏品。
揚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體貼揚派盆景的生長。2021年10月,揚州市盆景園成立。2021年10月,通過整合資本,將揚州紅園的盆景與部門技術人員并入盆景園,集中優勢氣力,施展各方所長,進一步做好揚派盆景的傳承與生長工作。在原盆景園基礎上,揚州組建了揚派盆景博物館。揚派盆景博物館與瘦西湖風景區管理處合署辦公,解決了揚派盆景博物館生長經費的問題,同時在專業人才方面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速了揚派盆景傳承與生長的措施。我市又成立了揚州盆景研究所,專業從事盆景身手的研究。
2021年4月,總投資達3000萬元的揚派盆景博物館新館在萬花園二期工程內建成,它融珍藏、展示、普及、研究等各項成果為一體,占地40余畝,修建面積3200多平方米。新館分為室內展示區、室外展示區和盆景制作養護區三大部門,附有樹模演出廳、大師工作室、揚州盆景研究所等場所,標志著揚派盆景藝術的生長揭開了新的一頁。館內現存一批古代遺存的揚派盆景,同時也展示了歷年來在國內外展覽中得到重要獎項的作品。
揚州的盆景大師們多年來編著了《中國揚派盆景》、《水旱盆景》、《揚州盆景》等專著,還多次在國際、國內從事講學和演示活動,使揚派盆景藝術在國內外的影響越來越大,已經成為揚州城市的一張新手刺。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27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