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夏秋之交,在湖南長株潭城市群生活或旅行的人們發現,藍天白云、河川碧透、空氣清新、草木葳蕤的情景越來越常見。
長沙市“藍天辦”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尾,今年長沙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累計163天。天更藍,空氣質量更優,是長株潭城市群“兩型建設”的一個縮影。
2021年,湖南獲批長株潭城市群天下資本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造試驗區(以下簡稱“長株潭兩型試驗區”)。10年來,湖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生長,分三個階段推動“兩型改造”,下鼎氣力推進污染管理“攻堅戰”。通過轉型生長、創新生長、城鄉統籌生長和可延續的生長,不僅留住了青山綠水,經濟總量、運行質量還實現了同步提高。
頂層設設計定“兩型改造道路圖”
長株潭兩型試驗區以長沙、株洲、湘潭3市為核心,輻射岳陽、常德、益陽、衡陽、婁底5市(國家“十二五”計劃綱要稱為環長株潭城市群),面積9.68萬平方公里。
長株潭城市群位于湘江中游,三市呈“品”字形分布,市中心相相互距約40公里。三市地理位置臨近,成果定位互補,文化習俗相通。10年前,受各種歷史遺留問題影響,長株潭城市群存量污染相當嚴重,尤其湘江重金屬污染在國內外都相當著名。
一些研究者以為,10年前,湖南省委、省政府以長株潭城市群為主體,探索踐行“兩型改造”,既是突破污染逆境的現實需要,更是經營綠色生長的遠見結構。從10年改造生長路徑來看,長株潭兩型試驗區提供了超大規模城市群及省域重點地區綠色生長標本。
“長株潭兩型試驗區的一個鮮明特色就是不停優化頂層設計,告訴干部群眾什么是兩型‘怎么建設兩型’,以此將兩型理念、要求、方式注入經濟社會等領域。”湖南省長株潭兩型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易春陽說。
霧霾在天上,根子在地上;污染在水中,源頭在岸上……“資本節約、環境友好!”2021年底,“兩型社會”國家試驗重任賦予湖南。
《經濟參考報》10年來,湖南省構建了以長株潭城市群地區計劃、總體改造方案為龍頭,14個專項計劃、10個專項改造方案、17個樹模片區計劃和87個市域計劃組成的多層次、全覆蓋的改造建設計劃系統,形成了兩型改造“道路圖”。
十八大后,湖南又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造實施方案,明確以兩型試驗區為龍頭,以生態文明體制改造統攬兩型社會建設和綠色湖南建設。
從湖南省政府出發,沿著城際干道芙蓉路南下,車行十多公里就進入了長株潭三市接壤地區。這一帶全是低山丘陵,植被興隆,郁郁蔥蔥,被稱為長株潭城市群“綠心”。
為截至長株潭三市“攤大餅”式的毀綠擴城趨勢,湖南先后制訂出臺“一規平等條例”的“綠心”保護頂層設計。2021年8月,湖南省政府批復《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總體計劃》;2021年11月,湖南省人大通過《湖南長株潭生態綠心保護條例》。
市場機制催生“兩型改造活力源”
一些接受為了推進“綠色信貸”機制建設,拓寬企業污染減排融資渠道,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湖南省環境保護廳、湖南省財政廳于2021年11月5日公布實施排污權抵押貸款管理設施,劃定擁有正當排污權的企業可以向湖南省轄內依法設立的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銀行企業申請排污權抵押貸款。
湖南省環保廳環科院副院長劉劍告訴記者,湖南2021年獲批天下首批排污權交易試點,試點范圍逐步從長株潭3市擴展到湘江流域8市,并從2021年1月起在全省所有工業企業全面實施。現在,排污權交易一級市場基本成立、市場交易逐漸活潑。全省共7763家企業確定了初始排污權,8200多家企業繳納過有償使用費,全省累計實施市場交易3243筆,交易總額3.3億元。
湖南自2021年起開展住民用水、電、氣道路價格改造。“住民道路電價實施后,住民生活用電量增進幅度由實施住民道路電價前的2021年下半年9.5%和2021年上半年的19.4%,下降到2021年下半年的7.1%和2021年上半年0.7%,同比增進幅度劃分下降2.4個百分點和18.7個百分點。”湖南省經信委節能處副處長殷立科說。
“在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農村環境整治、土壤重金屬污染管理、江河湖泊管理等領域,我們引入了條約環境服務、公私合營、委托運營等模式,好比長沙市對餐廚垃圾就執行強制性第三方管理。”劉劍說。
湖南還制訂了80多項兩型標準、規范、指南。在兩型標準指引下,湖南成立了兩型產業準入、退出、提升機制,首創政府兩型采購,指導綠色生產和消費,累計受理天下720余家企業的2600多個產品,將311家企業的1330個產品納入省政府采購兩型產品目錄。
記者觀測還發現,以肩負國家資本節約、環境友好“兩型社會”試驗區為依托,長株潭城市群充分施展承東啟西地緣特色和城市群互補優勢,以市場氣力和政策激勵動員科技創新,催生了一批天下領先的原創技術和產業,促成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兩個變化,打出了自主創新的響亮“手刺”。
污染攻堅描繪“兩型改造工筆畫”
“今年空氣質量特別好,現在站在湘江邊上攝影,拍出來的照片絕對可以用澄江如練、碧空如洗來形容,真的一點兒都不夸張。”64歲的長沙環保自愿者張運和說。
過去,湘江污染天下聞名,一批高污染工業密布湘江沿岸。為了重現一江清水,湖南近年來將湘江管理作為“一號工程”。曾經的“污染大戶”——長沙坪塘老工業基地、湘潭竹埠港重化工區、株洲清水塘老工業區相繼完成整體“關停并轉”“退二進三”。
竹埠港曾是聞名中外的“天下電錳之都”,過去多年的粗放式生產使其淪為污染的“活字典”,更是威脅湘江和洞庭湖的“生態炸彈”。壯盛時期,竹埠港化工業每年排擠廢水約264萬噸、二氧化硫約2000噸、各種工業廢渣約3萬噸,“三廢”所含鎘等重金屬對土壤和地下水都組成嚴重威脅。
記者最近在竹埠港看到,曾經鱗次櫛比的廠房,已所有夷為平地。湘潭市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造辦公室主任李海深告訴記者,截至2021年,竹埠港工業區GDP達47億元,占所在的湘潭市岳塘區總量的1/4強;工業區發生的利稅,則靠近岳塘區可用財力的兩成。但湖南省市區三級政府不惜忍痛“割肉”,到2021年10月,竹埠港28家化工企業所有關停。
更難啃的“硬骨頭”是株洲清水塘老工業區。這個聚集數百家冶煉化工企業的地區,曾將株洲拖入天下十大污染城市之列。2021年,株洲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刻意去掉污染落伍產能,啟動了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刷新。截至2021年底,清水塘147家企業關停,剩下的6家也將在今年關停。株洲,從一座“黑乎乎、灰蒙蒙”的城市,釀成了“綠油油、水靈靈”的城市。
“藍天守護戰”也是長株潭兩型試驗區“綠色攻堅”的重中之重。湖南通過長株潭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把長株潭三市作為一個大氣污染管理單元,實施統一標準、統一預告、統一防治、統一執法。另外,湖南省還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修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設施等,加強對工業、機動車船、揚塵等大氣污染的綜合防治。
在長株潭城市群,越來越多人真切地感受到,“兩型社會”建設正從最初的藍圖和“點”上供觀賞的“盆景”,開始成為樹模社會的“花園”,國民棲身的“家園”。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3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