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最近,黃巖院橋秀嶺桂花果苗專業互助社負責人李正連去了趟杭州,專程帶回幾壇當地產的桂花酒,想實驗用內陸桂花舉行仿制。互助社長期以桂花苗木為主營營業,李正連的做法,在許多人看來有些“吊兒郎當”。現實上,他在做的,正好是許多社員想實驗又不敢實驗的工作。
互助社的“煩惱”:小小苗木年年斷貨
院橋的桂花苗木栽植面積達萬余畝,重要分布于井頭、秀嶺、四聯等15個村,年產值破億元,重要品種有大花丹桂、金桂、銀桂、四季桂4個品種群。其中,大花丹桂又占總苗量的90%以上。
2021年,由100多位社員組成的院橋秀嶺桂花果苗專業互助社成立,苗木栽植面積達3800畝,大花丹桂開始銷往天下各地,年產值近2000萬。
前幾天,幾位余姚客戶買走了兩棵百年大花丹桂(俗稱“狀元紅”),一棵售價6.3萬元,一棵售價9.7萬元。這兩棵樹在互助社種了不到10年,當時每棵樹的收購價不到2000元。
能賣到這么貴,較重要的緣故原因就是院橋大花丹桂品種純正、品質優良。
由于銷路太好,互助社的苗木經常斷貨,互助社不得不從其他農戶家中收購苗木彌補,然而等在互助社門外的客戶照樣排起了長龍。
“有的是園林公司過來采購,有的是私人裝點庭院。去年6月份扦插了200萬株幼苗,今年3月份就被搶光了。”一位社員說,由于最近天氣干燥,他憂郁苗木根部的土壤掉落影響銷售,只好讓客戶們先回去。
“搖錢樹”的尷尬:滿園花落無人問津
院橋鎮一位村民在接受采訪時說,今年桂花盛開的時候,他拎著塑料薄膜,把樹上的桂花搖下來賣,搖了三天,總共賣了300多元錢。
照他的說法,桂花樹簡直就是“搖錢樹”。可他卻告訴記者,自己下次不去搖了。由于賣桂花需要網絡、漂洗、挑揀、曬干多道程序,利潤卻不到苗木交易的幾十甚至幾百分之一。相比之下,種苗木一年只要施一兩次肥,不用除蟲不用管理,投入少,收益高。
每年,該鎮上百萬斤的桂花掉落地上,最終“零完工泥碾作塵”。今年桂花花期也很短,只開了兩三天就被風吹落了。
“桂花可以釀酒、腌制桂花糖,加工桂花糕,泡制桂花茶、桂花酒等,根、枝、葉、皮均可入藥,桂皮、桂葉還可作調料。”院橋鎮林特站站長鮑立友說,現在許多苗農還沒開始在桂花中挖掘商機,桂花產品產業鏈尚未形成,加工增值還未實現。
去年,他去金華加入桂花節,對當地的桂花糕贊不停口。他斷言,院橋桂花如果打出品牌,前景不會比現在的苗木產業差。
栽植戶的自信:夢想只差一步之遙
30年前,李正連開始做桂花苗木交易,所有人都以為他不能能樂成,李正連堅持了10年,苗木交易終于大有轉機。他以為,院橋的桂花自己品質優異,政府對該產業生長也重視,只要堅持下去,自己一定能把這篇文章做好。
中國花卉協會桂花分會副會長、中國木犀屬品種國際登錄權威向其柏與南京林業大學桂花研究中心專家曾先后觀測院橋鎮大花丹桂苗木基地,對該鎮大花丹桂作出了“花量多、花形大、花色紅、香味濃、樹體高、形狀好”的評價,以為這是“中國較好的大花丹桂”。
2021年,該鎮向中國花卉協會提交了一份要求評定為“中國大花丹桂苗木之鄉”的申請,但最終與這一稱謂失之交臂。
臺州境內還沒有任何地方獲此殊榮。現在國內較聞名的“丹桂之鄉”是福建浦城縣。而院橋的丹桂苗木產業無論是繁育面積照樣產值,現均已跨越了浦城。
院橋鎮副鎮長吳躍斌介紹,該鎮當前正著力擴大苗木繁育基地,整合零星資本,收緊產業鏈,提高規范化程度,對實驗生長桂花產業的栽植戶加大政策和技術扶持。
他還表示,鎮里在積極準備再次申報上述稱謂,同時將在明年秋天舉行桂花節,屆時把院橋桂花與苗木品牌一同推向天下各地。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4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