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洛陽牡丹苗遭遇銷售難 產業化道路迷失偏向
10月11日,淅淅瀝瀝的小雨飄個沒完,李龍章的心事也如這天氣一樣糟糕。在他承包的地里,一大批牡丹株苗急等著出售,但買家沒有幾個,且出價很低。
李龍章的牡丹園位于洛陽市郊的邙山鎮,這里有著中國牡丹之鄉的美譽。2021年,洛陽市掀起了一股栽植牡丹的熱潮,邙山鎮險些家家都栽植牡丹。因看好行情,李龍章昔時承包了1000畝地搞栽植。“種牡丹3年才能見到效益,沒想到3年歲后,牡丹苗的價格大跌。
”李龍章說,2021年時,一株苗能賣到五六十塊錢,一畝地守舊能產1000株苗,均勻下來,一畝地一年能收入1萬多元,這比種地收入多了。
但暴漲的行情很快跌落,2021年,到了李龍章收獲的季節,這時每株苗卻賣不到20元,而且銷售不暢。
“去年,我一共才賣了4萬多株苗,也許值40多萬元,而我一年的支出至少需要100萬。”李龍章說,今年他有400多萬棵株苗要出售,但少有人問津。“來了一個大客戶要2萬株,幾塊錢一棵都賣了,不能都砸在手里。”老李說。
邙山鎮牡丹開發管理辦公室主任鄭水義說,邙山鎮另有約3000畝栽植面積。“整個銷售形勢都不是太好。”他說,這兩年牡丹苗的銷售很困難,有些栽植戶賠了就改種其他農作物了。
洛陽農民大規模栽植牡丹要從2021年提及。當時,因連年舉行牡丹花會的動員效應,牡丹的需求量急劇上升,但洛陽市可供銷售的牡丹株苗很少,一度甚至需要到另一個牡丹產地菏澤購置。
在這個背景下,洛陽市號召周邊農民栽植牡丹,做大做強牡丹產業,而且為此出臺了支持政策,每畝地政府津貼400元,延續津貼3年,由政府出頭租地然后再返租給栽植大戶。洛陽市牡丹開發管理辦公室主任金志偉說,全市較多時栽植了1.5萬畝牡丹,政府為此投入了近1000萬的資金。
3年歲后,并沒有出現期待中的產業化前景,牡丹苗反而銷售困難。洛陽市一些牡丹專家分解以為,牡丹苗滯銷重要是重產輕銷造成的。當地栽植戶重視育苗,但對牡丹市場銷售并不在行,存在依賴政府扶持的思想,缺乏市場意識。加上前幾年牡丹盆花銷售形勢不錯,栽植戶們促銷、訂單看法不強。“當時許多不懂行的人都投入到牡丹栽植,造成栽植的品種檔次較低,這也影響了以后的銷售。”洛陽市牡丹開發管理辦公室主任金志偉說,前些年,北京、武漢、甘肅等地都栽植牡丹,需要的株苗較多,許多客戶主動來買,基本不愁銷路。現在原來的市場已飽和,新的市場開發不力,就造成了今天的逆境。
現在牡丹苗銷售困難似乎也步入了農產品周期性顛簸的紀律,生產量小時,價格偏高,等大家看到利潤都來種時,又陷入賣不出的怪圈。對此,金志偉說,牡丹事實不同于一般的農產品,它有厚重的文化秘聞,只要下功夫開發新市場、培育新品種,牡丹產業照樣大有可為的。
眼下正是牡丹苗銷售的旺季,但在有著“中國牡丹之鄉”之稱的洛陽邙山鎮,大量的牡丹株苗卻躺在地里乏人問津。
牡丹是洛陽的“手刺”,當地也早有把牡丹產業做大做強的意圖,除了每年的牡丹花會外,以牡丹為主的花卉產業還被列為洛陽市農業產業化六大支柱之一。但無論栽植規模照樣市場占有率,洛陽牡丹現在均不及菏澤牡丹,以至有人形容洛陽牡丹為“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
洛陽市為扶持牡丹產業生長,投入資金補償栽植戶擴大規模,這個政策的起點是好的。邙山鎮牡丹開發管理辦公室主任鄭水義說,當時行情很好,老國民栽植的積極性也高,行動早的一批栽植戶“都發家了”。
五年過去,牡丹苗出現滯銷,這一定是市場出了問題,但問題出在哪兒呢?簡單點說,栽植戶們重產輕銷。洛陽市牡丹開發管理辦公室主任金志偉以為,昔時是客戶主動來買,基本不用著急銷路。現在原來的市場已飽和,新的市場又無力開發。如果要分解這背后的緣故原因,就要探討洛陽牡丹的產業化問題。牡丹從株苗開始,培育盆花、建觀賞園、直至較后將牡丹舉行深加工,這是一個長長的產業鏈,洛陽牡丹事實卡在了哪個環節呢?
首先,株苗外銷是李龍章這樣的栽植大戶較依賴的途徑,但這個市場現在競爭猛烈,而且需求量有限,從邙山鎮大量積壓的株苗不難看出。對此,邙山鎮牡丹開發管理辦公室主任鄭水義說,現在重要的是應盡快幫助栽植戶把握市場行情,指導成立專業的經紀人隊伍,開拓城市市場。
洛陽土橋花木種苗公司總經理李龍章說,洛陽號稱“牡丹城”,且牡丹移植技術成熟、成本低,應當在重要街道、廣場種牡丹,營造“牡丹城”的氣氛,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牡丹苗銷售難問題。
但事實上,洛陽的陌頭很少栽植牡丹,兩條主干道王城大道、龍門大道綠化帶寬十多米,也見不到幾株牡丹。洛陽市牡丹開發管理辦公室主任金志偉說,這重要由于牡丹花期短暫,一般不跨越20天,如果把它種在大街小巷,一年就開一次花,然后剩一個稈兒也不好看。
觀賞園作為支持牡丹花會的舞臺,以前重要是園林綠化部門投資建設,靠牡丹花會期間的門票賺收。這兩年,一些民營資本看到有利可圖,也投資建設一部門觀賞園,但觀賞園的需求和增進空間都有限,一年全市不到200萬株。
前些年,洛陽的一些牡丹栽植大戶還到大城市建園搞展覽,李龍章一度把牡丹園建到了法國,這些展出有賠有賺,李龍章說錢重要讓外地互助方掙走了,他們只得了個零頭。到外地建園展覽需要周密的經營和繁瑣的準備,這些往往讓栽植戶們卻步。反季節催花是近幾年牡丹的新增進點,它是利用溫室讓牡丹花提前到春節開放,一般作為禮物銷售,曾在上海締造過單株銷售上千元的紀錄。這是一個值得下氣力開發的市場,只有讓牡丹走入尋常市民家,才可能形成長期的產業效應。洛陽土橋花木種苗公司總經理李龍章說,要想讓反季節催花得到城市住民認可,形成一種時尚,不是單個栽植戶能完成的,要有大規模、統一的宣傳攻勢。
即便這幾項加起來,也消化不了洛陽市每年上萬萬的牡丹株苗產量。栽植戶們曾把希望寄托在提高牡丹產品的技術含量上,像百合、玫瑰一樣搞牡丹鮮切花,但面臨的困難是牡丹花朵大,靠葉柄供應的水分基本養不起來。山東菏澤有這樣的鮮切花,用營養液養,只能堅持兩天。
李龍章說,雖然洛陽內陸有些技術達不到,但應該向外地學習引進。他舉例說,日本牡丹在歐洲市場銷得很好,牡丹花朵能培育到40厘米大,非常嬌艷,一株牡丹能賣50到80美元。
牡丹的深加工可以直接消化大量資本,也一度被寄予厚望。洛陽市也提出,開發牡丹茶、牡丹化妝品等深加工產品,使外地游客在賞花的同時,能購置到具有洛陽地方特色的牡丹旅游禮物。洛陽市牡丹開發管理辦公室主任金志偉說,有企業研發出了牡丹化妝品,但打不開市場。“技術也好,產品也好,就是銷路不好。”金說,產品形不陋習模,導致成本高,企業賠不起,現在基本不做了。但事實上,這方面不乏樂成的先例,如茉莉花、玫瑰花等制成的化妝品都是深受歡迎的品牌。
洛陽市一位中藥專家還建議說,牡丹能入藥,可以開發其藥用價值,藥用價值能讓農民直接受益,并動員牡丹保健品等加工工業的生長。
從現今的事態可以看到,在整個牡丹產業鏈上,洛陽牡丹都有實驗,但就是缺了一把火,讓它旺起來,這把火就是市場化運作。好比在前途看好的牡丹深加工上,有技術、有產品,如果能加大宣傳力度,引進資本,找準定位,讓牡丹藥用價值和美容價值得到消費者認可,這是一個偉大的市場。同樣,反季節牡丹禮物,如果做好推廣,形成一種新的風俗,對洛陽牡丹而言,即是給了其第二次生命。也有一種看法以為,洛陽牡丹首先是文化,如果由文化釀成純商業的“產業化”,一定要面臨殘酷的市場競爭,由于牡丹交易大家可做,而牡丹文化只在洛陽有,因此,應該大打文化牌,通過文化來動員牡丹產業。
2021年年底,洛陽和菏澤由于“中國牡丹城”稱謂而打起口水仗,雖然過后被證實是虛驚一場,但此事轉達出的信息卻讓人反思,洛陽該如何弘揚千年牡丹文化。
洛陽市牡丹開發管理辦公室主任金志偉說,洛陽市已注重到了這個問題。今年6月,洛陽市曾召開了牡丹觀賞園建設及牡丹產業生長座談會,對牡丹文化產業提出了構想。
基于一部《喬家大院》直接拉動旅游、《大長今》動員韓國熱這樣的想法,洛陽市提出,要圍繞牡丹傳說,創作牡丹系列電視劇。同時大力生長牡丹繪畫、牡丹文學;根據牡丹的品種、色系體例牡丹攝影集,使之成為集權威性、藝術性、資料性于一體的高等次牡丹文化圖書。
洛陽人有很深的牡丹情結,該市還提出,可以在中秋和春節,采取政府購置的設施,扶持各牡丹園生長反季節牡丹,指導市民及游客在節日以牡丹為禮物送給親人、朋友、客戶,并促使其逐漸生長成為一種時尚和民俗。
在洛陽當地人眼里,牡丹能否被評上國花對牡丹生長至關重要。洛陽市牡丹開發管理辦公室主任金志偉和邙山鎮牡丹開發管理辦公室主任鄭水義都表示,牡丹一旦被確定為國花,將可以直接拉動牡丹產業的生長。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4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