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記者在下層采訪“聯村聯戶、為民富民”活動時,最大的感受就是此次的幫扶工作實效有用,找準了貧困的下午點,使用了合適的方式,從基本上來脫貧致富。面臨“萬名干手下下層記者”的遠大排場,記者只是擷取了幾個片斷、幾段場景,但是通過這些片斷,我們看到了“聯村聯戶、為民富民”的效果和貧困群眾的希望。
種下甘草盼致富
4月11日,榆中縣北部山區,天空湛藍,陽光鋪滿山梁溝壑。王勝坐著雇來的三馬子,來到了貢井鄉農貿市場。此時,他的心情像今天的陽光一樣非常地好。今天是發放甘草種苗的日子,領到苗子后就可以栽種了,3年后一畝地就能掙個1000多元……想到這些,50多歲的王勝露出笑容。
王勝是貢井鄉崖頭嶺村的農民,在此次“聯村聯戶、為民富民”活動中,他作為蘭州市國稅局的幫扶聯系戶,幫扶單元幫助他栽植甘草。在周圍幾個村,有人已種了好幾年甘草了,每年都能賣1萬多元,一些栽植大戶年收入有十幾萬元。在天氣干旱、土地貧瘠的榆中北山地區,這可是非常好的事,王勝早就想著也種幾畝甘草,可是自己拿不出來前期的苗子錢。
種甘草掙的錢多,但大部門人種不起,特別是像他們這種貧困家庭更種不起。在年頭時,他被列入了聯系幫扶戶,在幫扶干部的支持協調下,他從藥材專業互助社賒購了5畝的甘草苗子,幫扶單元肩負一半的苗子款。
就在王勝領取甘草苗的同時,崖頭嶺村的張秉飛正在地里栽種甘草。這是一塊十多畝的山地,他叫來二十多名鄉親協助。在地里,幫助張秉飛種干草的同村村民陳金秀是來學習經驗的,她從來沒有種過甘草,正猶豫著種不種。前來查看耕作的鄉黨委副書記魏立榮得知情況,便給她做工作,說種干草經濟收入要比以往多,如果你沒有錢,可以在村上報名成為幫扶戶,由幫扶單元提供啟動資金。
張秉飛的叔叔張成平是一個干草栽植大戶,種了上百畝甘草,每年能挖2021年收入在20萬元。在張成平指導和激勵下,張秉飛今年設計種20畝干草,以后逐年擴大栽植面積。
貢井鄉黨委書記冒立榜說:“省市縣各級領導干部在我鄉幫扶時,得知近年來中藥材栽植是一個比較好的致富產業,就大力幫扶貧困戶栽植。”
致富產業多給力
“干草栽植是比較適合貢井條件的致富產業。”蘭州市農委“聯村聯戶、為民富民”幫扶干部于崇勇介紹,以前他就在貢井鄉舉行過扶貧,扶持過養殖業、栽植業等,但是相比之下,甘草是最適合這里自然條件的,是一個有潛力的致富方式。這里日照足夠以及白綿土土壤相對優勢,適宜推廣栽植甘草、黃芩、板藍根及銀柴胡等耐寒耐旱中藥材。經檢測,各種中藥材的甘草酸、甘草苷、黃芩苷等重要元素含量基本到達天下較高數值,而且市場需求量非常大。
蘭州市國稅局幫扶干部給記者算了算干草的收益賬:“一畝地投入干草苗錢1000元,肥料100多元,3年后產量在800公斤至1000公斤,今年干草的收購價每公斤7元,按均勻畝產900公斤算,總收入6300元,減去成本1200元,純收入5100元,均勻每年每畝收入1700元。”
“產業幫扶是鄉政府與幫扶單元根據現真相形確定的脫貧之路。”冒立榜介紹,全鄉幫扶對象為9村1465戶。為確保幫扶活動有實效、出實績,結合全鄉產業生長現狀,在這“萬名干手下下層”的幫扶活動中,幫扶單元和鄉政府以幫扶貧困戶栽植中藥材,開拓脫貧致富途徑,改變貧困落伍面目為重點內容,組織干部深入村社開展專項摸底調查工作,詳細了解貧困戶生發生活基本情況、栽植意愿、設計栽植面積等,根據“非低保、有勞力、能致富、藥為主”的基本原則,篩選確定出市縣重點幫扶對象488戶,其中市級單元幫扶對象267戶,縣級單元幫扶對象221戶。
為加強本次幫扶活動激勵成效,結合鄉情村情,執行了“以獎代補”政策,即由幫扶單元對貧困戶中藥材栽植幫扶面積給予獎勵形式的津貼資金(津貼標準為每畝500元),待貧困戶中藥材栽植面積落實,驗收后兌現津貼資金。在幫扶中一次確定聯系對象、分期分批聯村入戶,保持整年聯系幫扶工作不中止,到達變化作風、磨煉干部、扶貧解困、破解難題,打牢基礎、促進協調的目的。
在產業幫扶中,貢井鄉王勝這樣的貧困戶受益很大,特別是幫扶工作中的四幫:幫資金、幫技術、幫物資、幫信息,讓他們看到了脫貧的希望。正如他所說的:“在干旱的榆中北山,除非種金子,否則哪能有像種甘草這樣好的收入,這是"聯村聯戶"活動帶來的好事。”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4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