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樹木盆景之以是可望、可塑,最終釀成可觀、可賞的藝術品,追根溯源是植物生命具有萌芽力。我們履職于廣西柳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在嶺南派盆景領域浸潤多年,在學習中與本土盆景大家多有接觸,經典教育良多,耳濡目染,受益匪淺。現以常綠樹種小葉榕、九里香及落葉樹種樸樹、榆樹為例,系統地談談盆景創作中的促芽技法,與同好分享(圖1~4劃分是4個樹種的半制品樁,注重觀測它們的萌芽狀態)。
圖1 小葉榕
圖2 九里香
圖3 樸樹
圖4 榆樹
第一部門促芽技法的發生
萌芽是植物的自然天性,但在人為環境里,植物被賦予了各種使命。好比在盆景界,植物是藝術家寄情于物的載體,必須在造型上服務于創作設計,于是對其萌芽就有了藝術層面的要求,這就是盆景創作中“促芽技法”發生的淵源。
從看法上說,自然萌芽是植物的原生態,是自然紀律;一切人工干預植物萌芽的手法都屬于促芽技法,俗稱逼芽。促芽技法分為人工物理促芽(簡稱人工促芽)和其他促芽兩類。
人工促芽是一種有明確設計偏向和目的的行為,是人們利用植物的天性,依賴現有科學技術,按創作者的藝術構想,對植物舉行促芽的行為。它涵蓋盆景植物藝術打造的全歷程,包羅養坯、澆灌、修剪、施肥等階段,是立足于自然,應用“非常規養護技術”的促芽方式。其他促芽是指利用激素、輻射、特殊環境等條件,促使植物萌芽的技術方式。
在盆景創作領域,前者是基礎和基本,對盆景藝術家而言是老生常談;后者是在極端狀態下對植物生命的拯救或藝術尋求,是有升華要求的技術。在嶺南,盆景創作中很少遇到無芽可圖之時,我們對后者聽說過,但涉獵有限,本文偏重于前者。
第二部門人工促芽
人工促芽包羅植物修剪、嫁接、創傷引發等技術手法,其中修剪是較常用的方式。
一、修剪法
修剪有一個不能逆的底線,就是不能導致枝條一旦剪斷,創作便可能重頭再來的結果,因而下剪要鄭重。修剪還包羅適體(即植物生長結實)、適時、剪位、創口保護、修剪技巧等要求。這里我們從適時談起。
(一)適時要求
修剪時間關乎修剪后植物的生死,以是平時要做個有心人,借助植物養坯期,對某一盆植物的萌芽、開花、效果、落葉等生理時期舉行3~5年的逐日觀測,并做紀錄,以精準掌控修剪時間,到達盆景創作樂成的目的。
1.春季修剪
(1)落葉樹種:應選擇在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至大寒之間或植物萌芽前15天左右舉行。這是冬季3個月植物休眠期的較后時段,剪后不久植物將隨著春回大地而萌芽。
(2)常綠植物:修剪期應為清明前后。
(3)有些植物可憑經驗區別看待,如九里香應在清明節后、天氣確實轉暖才能修剪;樸樹以在看到米粒大小的萌芽點時修剪較好;在適當的技術幫助下,落葉植物5月以后甚至10月還可以根據植株生長狀態和展覽需要舉行修剪。
2.秋季修剪
時間為每年10月以前。
3.修剪前后注重事項
(1)天氣與控水:每次修剪應選擇1周內天氣均晴朗的日子,剪前1~2天內要控制淋水或不淋水,使盆土呈偏干狀態;剪后1周內通常不淋水;如遇曝曬,則按偏干標準,根部給水。
(2)追肥促壯:剪枝前1周左右應舉行一次追肥。在嶺南,環境許可的話常施以水肥,讓植物在體能上有能量蓄備,為修剪后的恢復、傷口愈合及萌芽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剪位要求
合適的剪位也很下午,一般是在剪口后的枝條上留有3~5個芽位,以保證修剪后植物正常萌芽,為將來的造型預先做準備。
(三)創口保護
小于1厘米的創口,一般不需要處理;2~4厘米的創口應涂抹傷口愈合劑保護;5厘米及以上創口除采取傷口愈合劑涂層外,還應用錫箔紙全貼保護(圖5)。
圖5 創口在5厘米及以上時,除涂愈合劑外,還應用錫箔紙全貼創口保護
(四)修剪技巧
1.常綠樹種留葉法常綠樹種修剪時,可在每個剪口下方保留一個小枝,其上留下1~2片葉,以促使修剪后萌芽點迅速萌發。等新芽展葉后,再去掉原先留下的枝葉即可。此法在我們的盆景創作實踐中屢試不爽,百發百中(圖6~7)。
圖6 小葉榕應用留葉法修剪
圖7 小葉榕應用留葉法發芽后的特寫
2.足夠陽光法植物修剪后應保證足夠的陽光照射。我們曾做過移至蔭處、加遮陽網、全光照的對比實驗,植株萌芽速度、新芽強壯程度的觀測效果都解釋“全光照”較好,它是實踐中能較好提高光互助用效率、促進植物萌芽的方式之一。
3.剪后病蟲害防治法我們經常在剪后立刻舉行一次病蟲害防治,由于盆景葉片本就不多,在嶺南技法中采取“脫衣換錦法”創作冬景時(圖8),整樹余葉寥寥,修剪后再萌發的新芽更是“每芽如金”,經不起任何害蟲的半刻饕餮,應先下手為強。
圖8 榆樹脫衣缺錦的效果
4.禁水法在盆景創作中常會遭遇這樣一種情況:修剪后剪口一直流水,傷口無法愈合,輕則樹死半壁,重則全株死亡。究其緣故原因,剪口現實上類似于水閘大開,讓水分快速流失了。上部,在陽光下,植物原本通過自身葉、枝、干的毛細孔完成自然的水分蒸騰,現在紛歧樣了。有了流通無阻的出口,水就會搜集到創口處溢出。下部,根系吸收的水分原先是沿樹干上行供應葉片舉行光互助用的,現在有了人為造成的無障礙通道,水便走捷徑了。因此,修剪時應嚴格根據前文中提到的修剪前“天氣與控水”的要求禁水、節水及視情況補水;如遇下雨,特別是中到大雨,應為植物遮風擋雨。
5.剪口高位法剪口位置應距第一個萌芽點約1厘米以上,以免剪口水分抽干、上部枯死時波及留芽,失去萌芽時機(圖9)。
圖9 小葉榕應用剪口高位法修剪
二、創傷求芽法
這是利用植物自體修復性能,在設想期望點處用刀刻法做局部創傷,促使植物在愈傷時于該點發芽的方式,有一定樂成率。
三、嫁接法
應用現代已較為成熟的芽接、靠接、穿孔接等嫁接技術(圖10),基本可以做到植物萌芽全由人控。
圖10 羅漢松嫁接效果
第三部門 促芽技法中未達預期時的選擇
修剪后,植物萌芽會有出現在預期點和不在預期點兩種情況。
一、在預期點或略有誤差時的調整
當修剪后萌發多個芽時(圖1),應先看一看已萌發的新芽是否在預期點上,在的話,抹去其他多余的芽即可。若略有誤差,可考慮創作思路是否能稍作調整,或輾轉迂回,或先承后起、先抑后揚,也許獨出機杼反能聲東擊西,獲自滿外的欣喜。
二、隨機選擇法
意外中的得到也許是更值得玩味的藝術。
盆景的藝術美在于“師法自然”,以“取之自然,還原自然”入境并睜開。但由于植物生命的“不能能全由人控”,使盆景的“造勢造景造自然”變得極富挑戰性。植物修剪了,沒有在預期點上出芽,或植物沒養好,半邊枯死了,抑或剪錯了,各種缺陷的出現是不能阻止的。實在辨證地看,“完善”或“不完善”是兩種相對的狀態,沒有任何“完善”是持久的,而對“完善”的尋求,是人類不停自我提升的驅動力。因此“缺陷”的正確解讀應該是:“正由于不完善,才使得一切皆有可能。”
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說“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意指創作要先有立意,神儀在心,意在筆先,此為定式;但創作中的變化,卻可能得到出乎意料的效果,而這個效果有可能是神來之筆,有化腐朽為神奇之功。這在盆景創作中習以為常,層出不窮。國畫大師齊白石對此也有精煉的評述,他說“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但凡藝術領域,不管你是什么大師,絕對做不出一模一樣的作品,就是這個原理。
從藝術高度說開去,我們的盆景創作應不拘泥于“預期點”,更不必非得苛求只能這樣,而是許可添枝加葉,另辟道路,尋求“化機”般的別樣風貌(圖11)。
圖11 小葉榕右側飄枝趣在法外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5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