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牡丹
芍藥科、芍藥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騷瀟灑,雄壯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種植類型中,重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天姿國色”之稱。
形態特征
牡丹落葉小灌木植物,以是株型小。這栽植物生長緩慢,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少少數根長度可達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澤因品種而異;枝干直立而脆,圓形,為從根莖處叢生數枝而成灌木狀,昔時生枝滑膩、草木,黃褐色,常開裂而剝落;葉互生,葉片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枝上部常為單葉,小葉片有披針、卵圓、橢圓等形狀,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面深綠色或黃綠色,下為灰綠色,滑膩或有毛;總葉柄長8~20厘米,外面有凹槽。
生長習性
性喜溫暖、涼爽、干燥、陽光足夠的環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干旱,耐弱堿,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適宜在松散、深厚、肥沃、陣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
地理分布
中國牡丹資本特別豐富,根據中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專組人員調查,中國滇、黔、川、藏、新、青、甘、寧、陜、桂、湘、粵、晉、豫、魯、閩、皖、贛、蘇、浙、滬、冀、內蒙古、京、津、黑、遼、吉、海、南、港、臺等地均有牡丹栽植。大要分野生種、半野生種及園藝種植種幾種類型。
繁殖方式
牡丹繁殖方式有分株、嫁接、播種等,但以分株及嫁接居多,播種方式多用于培育新品種
種植技術
栽植:土壤要求質地松散、肥沃,中性微堿。將所栽牡丹苗的斷裂、病根剪除,浸殺蟲、殺菌劑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盆缽或坑內,根系要舒展,填土至盆缽或坑多數處將苗輕提晃動,扎實封土,深以根莖處略低于盆面或地平為宜。
澆水:栽植后澆一次透水。牡丹忌積水,生長季節酌情澆水。北方干旱地區一般澆花前水、花后水、封凍水。盆載為便于管理可于花開后剪去殘花連盆埋入地下。
施肥:栽植一年后,秋季可行施肥,以腐熟有機肥料為主。結合松土、撒施、穴施均可。春、夏天多用化學肥料,結合澆水施花前肥、花后肥。盆載可結合澆水施液體肥。
修剪:栽植昔時,多行平茬。春季萌發后,留5枝左右,別的抹除,集中營養,使第二年花大色艷。秋冬季,結合清園,剪去干花柄、細弱、無花枝。盆載時,按需要修整成自己喜歡的形狀。
中耕:生長季節應實時中耕, 拔除雜草, 注重病、蟲發生。秋冬,對兩年生以上牡丹的天塊實施翻耕。
換盆:當盆載牡丹生長三、四年后,需在秋季換入加有新肥土的大盆或分株另栽。
病蟲害防治
灰霉病
癥狀 幼苗基部出現褐色水漬狀斑,幼苗逐漸凋萎并倒伏。葉片侵染后發生褐色、紫褐色水漬狀斑,有時具不規則輪紋,以葉尖和葉緣較多。病部發生灰色的霉層是該病的突出特點。灰霉病屬真菌病害。
發病條件
持續低溫順濕潤的天氣是該病的重要誘因。以春季和6~7月花期結束后為發病盛期。株叢大而繁密,氮肥過多也易發病。
防治
①實時發現并清除患病部位,拔除病株并實時銷毀,注重不要污染健康植株,對接觸過病株的對象也要實時消毒。
②一旦發病,可舉行化學防治:可用菌消300倍液或者菌清500倍液,每5-7天噴一次,共噴2-3次。噴藥時,要特別注重葉背外面噴勻。
根腐病
病原
重要為腐皮鐮刀菌,尚有鐮刀菌屬其它種和蜜環菌的復合侵染。
癥狀
春季牡丹、芍藥展葉后癥狀即可展現。地上部門長勢虛弱,葉片失綠、發黃、泛紅,嚴重時枝條和葉片枯死,若不實時防治,將導致整株死亡。挖掘病株時,常可見根部所有或部門發生腐爛呈黑褐色,并可見蠐螬啃食的痕跡。
發病條件
田間積水和濕潤的環境發病較多,重茬地也常大量發病。土壤地下害蟲嚴重時,根部的傷口也使病菌易于侵染。牡丹種苗栽植時,帶土坨移植者也易發病。
防治
①加強對蠐螬防治,秋季翻土壤前,每畝噴施禾坪地蟲一遍凈舉行防治。
②栽植牡丹后發現根腐病可用禾坪根病康100ml兌水120公斤舉行根部澆灌或噴灑,每7-10天一次,延續使用2次即可。
田間雜草
栽植一年以上的結實牡丹,在雜草2-5葉期,用禾坪花滿園一盒兌水15kg在牡丹行間均勻噴施330平方米,舉行莖葉噴霧處理。可防除禾本科闊葉莎草科雜草。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71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