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嚴冬到來時,百花跡已絕,惟有臘梅破,凌雪獨自開。”此時,杭州西湖和揚州瘦西湖的臘梅相繼綻開。金黃剔透的臘梅,吸引著無數游人冒著嚴寒前往觀看。臘梅因似梅花,與梅花開花期又相靠近,如果同地栽植這對“姐妹花”,往往把一些游人搞混,將臘梅也看成梅花。
這也很難怪,連自稱“一樹梅花一放翁”的宋代大詩人陸游都有猜錯。他活了80多歲,一生創作了近萬首詩,其中有大量的詠梅詩。他在《荀秀才送臘梅十枝奇甚為賦此詩》的首聯寫道:“與梅同譜又同時,我為評香似更奇。”將臘梅與梅花認成統一家族。
臘梅并非梅類,兩者親緣甚遠。在植物分類學上,臘梅屬臘梅科,落葉灌木,而梅花則是薔薇科植物。由于它們相繼在寒冬臘月或早春時節開花,而且花形、花香臨近似,以是常被人們誤以為是同種。臘梅的花單生于枝條兩側,花被多數,內層較小,色紫紅;中層較大,色黃,略有光澤,似蠟質;較外層由細小鱗片組成。萼片與花瓣相似。
此花名稱中有個“臘”字,和蜂蠟的“蠟”字相同。蜂蠟俗稱黃蠟。臘梅開黃花,原名黃梅。古籍《禮記》上說:“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古代十二月的一種祭祀就叫“蠟”。因當時歲暮為舉行大祭祀之月,故陰歷十二月就叫蠟月。而臘梅開于蠟月,故此得名。“蠟”字系周代所用,秦代改用“臘”字,因而蠟月和蠟梅的“蠟”字,可和“臘”字通用。
據王世懋《學圃余疏》考證,在宋神宗熙寧年(1068~1077年)間,王安石曾寫有詠黃梅的詩。厥后,在宋哲宗元祐年間(1086~1094),一代文豪蘇東坡和黃山谷,因見黃梅花似蜜蠟,遂將它命名為“蠟梅”,說它“香氣似梅,類女工撚蠟所成,因謂蠟梅”。由此蠟梅名噪一時,壯盛于京師。厥后詩家在詠蠟梅詩中,常在“蠟”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如“蝶采花成蠟,還將蠟染花”等。
蠟梅是我國特有的珍貴花木,原產于中部的秦嶺、大巴山、武當山一帶。近年在湖北神農架發現有大面積的野生蠟梅林。在河南省鄢陵縣姚家村,險些家家戶戶的屋前宅后都遍植蠟梅,素有“姚家黃梅冠天下”的美譽。姚家村栽植蠟梅有著悠久的歷史。傳說,原來蠟梅并無芬芳的氣息。西周鄢國(在今河南鄢陵西北)的國君,很喜歡黃梅花,但嫌其不香。便下令花匠限期讓黃梅吐香,否則所有正法。在一籌莫展時,一位姓姚的叫化子帶來幾枝臭梅,幫助嫁接在黃梅上。過了一段時間,黃梅花苞發出了陣陣清香。國君龍顏大喜,立刻下令把姓姚的花匠召到花園當花工。厥后鄢國被鄭國所滅,宮廷一片廢墟。但花園保留下來,成了一條姚家村,專門種養黃梅。
蠟梅不僅是觀賞花木,其花含有芳樟醇、龍腦、桉葉素、蒎烯、倍半萜醇等多種芬芳物,是制高級花茶的香花之一。它提煉而成的高級香料,在國際市場上1000克相當于5000克黃金的價格。其花還可入藥,具有解暑生津、順氣、止咳、解毒生肌之效。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83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