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京林業大學專家們經過頻頻試驗,研究出了牡丹二次開花種植新技術。昔日只能在春天綻放的牡丹,現在可在春秋兩個季節盛開。來說說牡丹二次開花新技術出爐。
這項名為“牡丹秋季二次開花種植技術與秋發機理的研究”的成果,是以王蓮英教授為首的課題組完成的。專家們最終篩選出的16個優良牡丹品種,可以穩定在秋季露地二次開花,群體花期長達50至60天,其中4個品種可以穩定調控于國慶長假期間開放。
該技術易于操作,已在山東、河南等牡丹主產區樂成應用。可實現昔時秋季花葉興隆,次年正常開花的理想效果,充分保護了牡丹的品種資本,豐富了牡丹的園藝品種類型。
當前牡丹促成種植多集中在元旦、春節的溫室催花偏向上。用這種方式,種苗需要挖掘上盆、低溫冷藏以打破花芽休眠,在溫室條件下舉行調控種植,需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及能源。
以王蓮英為首的課題組在國內外首次提出了“秋發牡丹”的看法,開展了秋發牡丹形態特征、花芽分化、物候期觀測、內源生理生化物質以及光合特征等的系統研究。在田間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秋發牡丹花期控制的整套種植技術措施。
課題組選擇自然秋發穩定且成花率較高的秋發牡丹品種舉行露地種植試驗研究。與牡丹的冬春催花相比,新的種植技術簡單易行,不需低溫處理,不需溫室設施,大大降低了能耗和成本。
據悉,該項目首次對中國秋發牡丹品種舉行較大規模的調查,并根據不同品種牡丹的秋發穩定性,將現有秋發牡丹劃分為秋發品種、準秋發品種、偶秋發品種、秋發不開花品種、非常秋發品種等五類,同時成立秋發牡丹的種質資本圃。
研究中對秋發牡丹成花至秋發及二次開花期間植株的內源生理生化物質舉行了研究分解,開端探明牡丹秋發及二次開花的生理基礎,以為內源激素(ABA、IAA、GA3、CTKs)、卵白質、糖、牡丹酚、苯甲酸及礦質營養均對牡丹的秋發及二次成花具有重要影響。
研究人員首次對秋發牡丹光合特征舉行研究,從而給牡丹催花種植的環境調控提供了理論依據。研究效果以為秋發牡丹春、秋花期光合速度、蒸騰速度、氣孔導過活變化均呈雙峰變化,有顯著的“午休”。由于二次葉片發育時間較短、葉齡較小,光合速度顯著低于春季葉片。
據悉,專家們通過研究,研制出較系統、配套的調控秋發牡丹于秋季露地條件下二次開花的種植技術措施。研究效果解釋,秋發牡丹品種在二次開花品質、葉片發育及人工調控的難易程度方面,均優于非秋發牡丹品種,并以8至15年生的青壯齡植株二次開花質量較好。菏澤地區以8月下旬至9月上旬為二次開花種植適宜的脫葉時間。研究首次采取ABA、乙烯利等化學藥劑對秋發牡丹植株舉行脫葉,多數試驗品種開花質量優于人工脫葉處理。較高濃度的GA3可以有用排除夾雜芽休眠、提高開花質量、促使花期提前。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84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