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金秋時節,初踏入位于湖父鎮張陽村的玉女潭生態盆藝園,感受有些驚訝。這個賣盆景的地方與其他地方一盆盆碼好排放售賣的結構很紛歧樣:古色古香的鏤空花架,犬牙交錯的石凳石椅,曲徑通幽的園林結構,叮咚穿越的流水活魚……婀娜多姿的盆景不經意中粉飾其間,別有一番風味。
盆藝園部署得云云有情調,主人想必也是個文藝青年。而記者的想象卻遭遇了“意外”。園間小路前探,盆藝園主人楊曉春正憨憨地站在終點,黑、瘦、小、口訥。較愛回覆的即是“我真沒啥可說的。”但走進了盆景堆兒里,他便活絡起來了,話也多了。原來,他的人生中本就不乏“意外”。
“意外”之一:“逃學威龍”自幼愛挖盆景
今年44歲的楊曉春是土生土長的張陽村人。他的家是較普通不外的山里人家,父親做竹匠,母親務農。背靠大山,大自然離得特別近。因此,楊曉春從小就很油滑,老愛往山上跑。
楊曉春只讀到小學結業。僅僅幾年的讀書生活中,他也不循分,經常逃學。現在看來,他當時的逃學倒算是有些尋求的,動不動就“逃”進山里,自個兒挖盆景。當時,村里有一個占地50多畝的苗木場,也有些盆景產品。十幾歲的楊曉春以為能擺弄盆景的師傅都特別了不起,把山里的樹木、花卉挖回來,一番番牽涉造型,較后端出造型奇異、遒勁有力的盆景,何等神奇。于是,他開始對盆景癡迷起來,自己找材料、做造型,在山里找樹木材料經常誤了時間,別說上學,有時連飯都忘了吃。他還虛心地請教村里的先生傅,學習勁頭特別足,技術也漸長。小學結業后,就爽性不讀書了,一心撲在盆景上。19歲時,楊曉春憑著對盆景苗木的熟知和培植身手的提升,當上了村里苗木場的場長。
“意外”之二:玩起盆景“多合一”
年數輕輕巧當上苗木場場長,本想好好奮斗一番,可行情弄人,由于盆景苗木市場變化等諸多因素,2021年苗木場散伙。楊曉春多少有些郁悶,從小的興趣,哪能說斷就斷?苗木場沒了,就自己搞!楊曉春以為,盆景行業要大生長,必須有特色、講積淀、開銷路、連市場。為此,他一方面全心培植生長期較長、品種更珍貴的黃楊等高端盆景產品,一方面行走各地交朋友、拓市場,收獲不小。期間,除了廣開銷路之外,還逐步培育起自己對于奇石、古玩珍藏、園林設計、寶貴樹木采集等方面的興趣和能力,并將這些元素與盆景有機結合,這也正是他的怪異之處。
現在,在楊曉春的盆藝園里有專門的古玩區,陳列著他從天下各地搜羅來的“瑰寶”;盆景區內的盆景都與奇石相伴,包羅河北淘來的十二生肖石像等,別有韻味;銷售區走的是園林道路,結構精巧,消息適宜……在楊曉春的辦公桌上有高高的一摞書,《中國玉器珍藏與觀賞》、《蘇州園林設計》、《中國古典家具價值》等。對于幼時讀書少的經驗,楊曉春照樣有些欠美意思的。現在,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書籍,盡管多讀一些,還可付諸實踐,讀書、創業相得益彰。
“意外”之三:廢宕口上建“中心”
近十年中,盆景苗木行情看漲,楊曉春的交易也越做越大。現在,他經營著盆景、名樹、奇石等項目,總占地到達180畝左右,聚集了一批寶貴樹木的盆藝園也已初具規模。盆藝園的所在地本是村里的一處臭水塘,楊曉春將臭水塘好一番整治,釀成了小橋流水、名樹相伴,畫室、茶室等設施也在建設之中,他有意把盆藝園打造成供往來客戶或志趣相投的朋友相聚交流的“微型會所”。
前不久,楊曉春又有了一個“大動作”,決議要將村里一處廢棄礦山宕口“點廢成金”:預算投入3600萬元,建設生態盆藝學研究中心。90多畝荒蕪之地上,逐漸規整了地面、立起了亭閣、種下了綠樹、鋪上了青草……楊曉春站在山坡上,指點道:“這里是名樹展示區”、“哪里是交流中心……”不用計劃圖,所有的想法都在他腦子里。他要將這里打造成具有較強輻射性和動員性的盆景苗木交流平臺,為張陽村盆景苗木產業甚至整個陽羨生態旅游區添上靚麗一筆。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04719.html。